摘要:西辽(1132年二月~1218年),是辽朝皇族后裔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权。建国号为“辽”,以此表示继承并延续契丹族政权,史称西辽。但并未完全恢复辽朝原有疆域。其政权主要控制中亚地区,包括河中地区(今伊朗、阿富汗一带),最鼎盛时期,西辽国土面积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
西辽(1132年二月~1218年),是辽朝皇族后裔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权。建国号为“辽”,以此表示继承并延续契丹族政权,史称西辽。但并未完全恢复辽朝原有疆域。其政权主要控制中亚地区,包括河中地区(今伊朗、阿富汗一带),最鼎盛时期,西辽国土面积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 西辽虽统一中亚,但作为割据政权存在,未被列为正统王朝。历5主,享国86年,后被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所灭。
西辽鼎盛时期控制疆域
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一称耶律达实,又被称为“大石林牙”,契丹族,字重德,出生于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通晓契丹、汉文,擅长骑射,文武全才。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取得殿试第一的成绩,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供职,任翰林应奉。后被擢升为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族进士。因在契丹语中,翰林被称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又有“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耶律大石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耶律大石外放任泰州刺史。
辽天庆七年(1117年),金军攻陷泰州,耶律大石被调任祥州刺史。
辽天庆十年(1120年)前后,耶律大石升为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三月,金兵南侵,攻克中京(今内蒙古宁城)、泽州等地,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入夹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武川县附近),与外界音讯隔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辽保大二年(1122年)三月,因天祚帝失去音讯,为稳定人心,留守南京(今北京西南)的宰相张琳、李处温与南京都统萧干及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拥立南京留守、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是为北辽宣宗,即天锡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北辽建立后,耶律淳命耶律大石总统北辽军务,负责守卫南京。
辽保大二年(1122年)四月,宋徽宗以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率军伐辽,攻打辽南京(今北京西南)。五月二十六日,耶律大石在兰甸沟击败前军统制杨可世。五月二十九日,耶律大石在白沟河击溃宋东路都统制种师道。六月三日,种师道等撤军逃至雄州(今河北雄县)。
辽保大二年(1122年)十二月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军攻破居庸关,逼近北辽南京。北辽太后萧普贤女与耶律大石出古北口去丰州天德军投奔天祚帝。
辽保大三年(1123年)二月,耶律大石等抵达天祚帝所在处,天祚帝因耶律淳僭位称帝而将萧普贤女诛杀,耶律大石据理力争,被赦免。
辽保大三年(1123年)四月,金南路都统、迭勃极烈完颜斡鲁派完颜照立、完颜娄室、马和尚等率军围攻耶律大石,在居庸关将其俘获,并招降其部众。金副都统完颜宗望强迫耶律大石为向导,袭击天祚帝的青冢寨大营,俘获秦王耶律定、许王耶律宁及辽太叔胡卢瓦妃,国王捏里次妃,公主耶律骨欲、耶律余里衍、耶律斡里衍、耶律大奥野、耶律次奥野,赵王妃斡里衍,招讨迪六,详稳六斤,节度使孛迭、赤狗儿等大臣多人。
完颜宗望
辽保大三年(1123年)九月,耶律大石从金营逃脱,回归天祚帝身边。
辽保大四年(1124年)七月,天祚帝不顾耶律大石劝阻,执意出兵与金决战,收复失地。耶律大石认为天祚帝必败,于是杀掉殿前都点检、上京留守萧乙薛与坡里括,设置北南面官署,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人连夜逃离辽廷,前往辽在西北的军事重镇可敦城(即镇州,今蒙古土拉河上游)。耶律大石出走后不久,天祚帝兵败被俘,辽朝自此灭亡。
大石西征
耶律大石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后,招集以及大黄室韦、敌剌(敌烈)等众蕃部部众,休养生息,训练养兵。
金天会九年(1131年)二月,耶律大石向高昌回鹘国王毕勒哥借道西行,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建立根据地,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突厥语部族。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延庆元年(1132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称帝,号称“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另上汉尊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追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立元妃萧塔不烟为昭德皇后。自此,西辽正式建立。
西辽正式建国时统治疆域
耶律大石称帝后,即统帅大军南下,高昌回鹘没作抵抗,即归顺西辽。耶律大石将其并入版图,仍由回鹘汗王统治这一地区。
西辽吞并高昌回鹘
随后,西辽军西攻东喀喇汗国,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被东喀喇汗阿赫马德·伊本·哈桑率部击退,耶律大石转而进攻七河地区(七河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亚古斯河、毕也姆河、巴斯干河)。
西辽延庆三年(1134年)初,耶律大石征服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并在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克马克)建都,改称“虎思斡耳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改年号为康国。
西辽吞并东喀喇汗国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康国元年(1134年)三月,西辽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朝以图复国。东征途中,西辽先后征服了喀什喀尔(今新疆喀什)、和阗(今新疆和田)、畏兀儿等地。但在沙漠中遇到风暴,军中又发生瘟疫,牛马倒毙大半,物资消耗殆尽,只好退回王庭虎思斡耳朵。
西辽康国四年(1137年),耶律大石率部西进时,遭到西喀喇汗马赫穆德·伊本·穆罕默德的抵抗,两军交战,西喀喇军溃败,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
西辽康国八年(1141年),西喀喇宗主国塞尔柱帝国苏丹艾哈迈德·桑贾尔(西喀喇汗马赫穆德的舅舅),联合呼罗珊、锡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穆斯林国家,发动对西辽的异教徒的圣战。
伊斯兰国家士兵
西辽康国八年(1141年)九月九日,耶律大石指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在卡特万(一译克特湾,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北)击败穆斯林国家联军,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带着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仓皇逃至呼罗珊,其妻子和左右两翼指挥官被俘。西辽占领西喀喇汗王庭撒马尔罕,并改名为河中府,作为陪都。此战过后,西喀喇汗国归属西辽,耶律大石封原汗王马赫穆德之弟易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统治该地区,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河中地区,西辽一举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吞并西喀喇汗国
卡特万会战之后,耶律大石派大将额儿布思进攻花剌子模,迫使花剌子模沙阿(国王)阿拉乌丁·阿即思归顺西辽。
西辽降服花剌子模
西辽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逝世,享年五十七岁,在位共十二年,死后庙号为德宗。
来源:白云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