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广州番禺,被拐15年的叶锐聪回到课堂,省公安厅同一天宣布今年已帮132个家庭“再团圆”。
“孩子找回来就算圆满?
”——9月25日,广州番禺,被拐15年的叶锐聪回到课堂,省公安厅同一天宣布今年已帮132个家庭“再团圆”。
现实却是:团聚只是下一道考题的开卷铃。
认亲宴的热泪没干透,叶锐聪就得学怎么当“学生”而不是“黑工”。
晒褪的皮可以白回来,落掉的九年义务教育却像九层台阶,一步空就步步颤。
学校给他配了心理老师,可考试卷不会配答案,同学一句“你以前在哪读书”就能让空气瞬间安静。
母亲晒出的课堂背影照,点赞十万,没人看见他下课躲在楼梯口掐自己手心。
公安厅把他当“团圆行动”活招牌,数据漂亮:132个家庭重逢。
可数字背后,被找回的孩子平均辍学6.5年,能真正回到普高的不到三成。
叶锐聪的班主任私下说:“课程落下太多,最多先挂学籍,能不能跟上看他自己。
”一句话,把官方通报的温情滤镜撕得干净。
叶家计划国庆去三亚,想借海浪唤醒童年。
网友刷屏“泪目”,可机票钱是谁出的?
答案是:某旅游企业全程赞助,顺手直播带货。
镜头里爸爸笑着,镜头外工作人员递台本:“等会儿麻烦哭一下,不用太夸张。
”亲情被切成三秒一条的短视频,流量吃饱,孩子站在沙滩被指挥“再走一遍,自然点”。
公益组织排队敲门,请他们当打拐志愿者。
爸妈还在学怎么跟儿子相处,先要学会对着镜头背稿。
叶锐聪的QQ小号签名写着:“我想当普通人,不想当榜样。
”可没人听见,或者听见了也装没听见——正能量需要面孔,那张脸刚好合适。
课堂铃声再次响起,他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背影比同龄人厚一圈,是多年搬货留下的。
老师拍拍他肩说“慢慢来”,实际心里也没底。
省厅的发布会已经结束,记者散去,132个家庭的名单上,他排在第一行,像奖状也像标签。
“圆满”两个字写起来只要十二画,走完却需要一辈子。
叶锐聪的回家路不是终点,是另一条更长路的起点。
至于这条路有没有灯,脚步稳不稳,热搜不会跟进,数据也不再更新。
——网友跟帖——
“数据好看,孩子难熬,别再把团圆当剧终。
”
“镜头撤了,赞助走了,落下的功课谁补?
”
“找到人是起点,不是句号,求别再消费他。
”
来源:两小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