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霜降不一般,有 1 个坏消息,2 个好消息,建议大家做好准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0:16 2

摘要:“九月初三霜降到,寒气浸衣万物凋”,2025 年的霜降节气格外特别 —— 公历 10 月 23 日,恰好落在农历九月初三,距离九月初二 “观天定年景” 的节点仅一日之隔。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本就是 “寒凝露结,冬藏启幕” 的标志。

“九月初三霜降到,寒气浸衣万物凋”,2025 年的霜降节气格外特别 —— 公历 10 月 23 日,恰好落在农历九月初三,距离九月初二 “观天定年景” 的节点仅一日之隔。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本就是 “寒凝露结,冬藏启幕” 的标志。

今年霜降前夕,北方冷空气活动频次较常年增加 30%,黄河流域初霜出现时间比去年提前 5 天,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 0℃以下;而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残留影响,晴好天气持续,空气相对湿度不足 40%,形成典型的 “南燥北寒” 格局。这种 “凉燥夹寒” 的气候组合,比单纯的寒冷或干燥更伤人 —— 寒邪易伤脾阳,导致胃脘冷痛、手足冰凉;燥邪专攻肺腑,引发咽干干咳、皮肤脱屑,民间俗称 “霜降双杀”。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霜降恰逢 “九月初三”,与九月初二 “观天定风脉” 的节点紧密衔接。若初二观测到 “东风劲吹” 或 “雾浓霜淡”,则预示霜降后可能出现持续阴雨,进一步加剧作物冻害风险,这也是老辈人常说的 “初二看天,初三看霜,霜雨相连,收成难强”。

霜降有 “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今年这三候的出现节奏与农事节点完美契合,堪称 “物候得时”。

“一候豺乃祭兽” 对应的是畜禽育肥的黄金期。此时气温下降促使畜禽食欲大增,且昼夜温差大利于脂肪积累,北方农户抓住这个时机给牛羊补喂青贮饲料,能让出栏体重增加 10% 以上;南方的蜜蜂也进入越冬前的储蜜期,霜降前后采的 “冬蜜” 浓度更高,营养价值远胜平时。

“二候草木黄落” 则给果树带来利好。霜降前后的适度低温能促使果树叶片养分回流至枝干,为来年开花结果储备能量,尤其对苹果、柿子等温带水果而言,“霜打果更甜”—— 低温能分解果实中的淀粉,转化为更多糖分。

霜降 “寒邪当令,易伤脾阳”,此时进补能直接温养脾胃,为冬季 “藏精” 打下基础。与往年不同,今年霜降前无 “秋涝”,食材品质更佳:北方新收的山药、南瓜淀粉含量高,健脾效果更强;南方的莲藕、柚子水分足,能有效缓解 “凉燥”。更巧的是,今年霜降恰逢周末,人们有更多时间准备药膳,比如用山药小米熬粥(温养脾阳)、用雪梨银耳炖汤(润燥养肺),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的 “霜降补方”。

此外,今年霜降后的晴好天气较多,利于开展 “日光养生”。每天上午 10 点的阳光温和不烈,晒背 15 分钟能促进钙吸收,还能驱散体内寒气,这与《黄帝内经》“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的起居原则不谋而合。

“护” 重点部位 —— 寒从脚起,燥从鼻入。霜降后需及时穿上秋裤,每晚用 40℃温水泡脚 10 分钟,可加少许艾叶驱寒;外出时戴薄口罩,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尤其要护好胃脘部,避免穿露脐装引发胃痛。

“补” 温润食材 —— 遵循 “平补润燥” 原则,早餐喝山药小米粥,午餐加一道冬瓜炒虾仁,晚餐吃蒸南瓜;加餐可选柿子(每日不超过 1 个)或柚子,既能补维生素又能润燥,呼应 “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 的民俗。

“忌” 三大误区 —— 忌吃辛辣火锅(加重秋燥)、忌过早穿厚羽绒服(影响阳气收敛)、忌熬夜(损耗脾阳),这些都是往年霜降后常见的健康 “踩坑点”。

北方农户需 “抢收抢藏”:霜降前收割完大葱、白菜,晾晒后窖藏,窖内铺一层干草防潮;冬小麦播种时每亩增施 5 公斤有机肥,增强抗寒能力。南方农户要 “抢收抢种”:及时收割晚稻,避免低温导致 “青粒”;播种小麦前深耕土壤,利用霜降低温杀死病菌。

果农需做好 “储养” 工作:给果树涂白(生石灰 + 硫磺),既能防冻又能防虫;修剪病弱枝,减少养分消耗,为来年结果蓄力。特别提醒,若遇阴雨天气,需及时给刚收割的粮食通风,避免霉变。

起居上遵循 “早睡晚起”—— 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晨 6-7 点起床,比寒露时推迟 15 分钟起床,顺应阳气收敛的规律。室内可放一盆清水或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 50%-60%,缓解干燥。

情志上预防 “悲秋”—— 霜降草木凋零易让人情绪低落,可约好友赏菊品茶(霜降菊花盛开,为 “花中四君子” 之一),或采收霜打桑叶(药用价值翻倍,可晒干泡茶),在农事劳作中疏解情绪,呼应 “霜降赏菊” 的传统习俗。

你家霜降有哪些特别的习俗?是晒柿子干,还是酿菊花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星辰的颜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