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经典的寻人不遇诗,你能猜对几首?能猜到一半我就表示佩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19:51 2

摘要:诗抒情,诗言志,诗中主题众多,那提到寻人不遇诗,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首?

诗抒情,诗言志,诗中主题众多,那提到寻人不遇诗,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首?

本文就分享史上最精彩的6首寻人不遇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佳作,看看你能猜对几首?能猜到一半就是高手。

第1首 唐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以简练白描勾勒出寻访隐士而未遇的场景。

前两句通过童子的回答点明不遇的事实,后两句则借云深不知处渲染隐者的超然与山林的幽渺。

全诗虽未直接描写隐士,却通过松、山、云等意象烘托其高洁品格,同时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用语平淡却意境深远,是中国古诗中不遇题材的典范。

第2首 唐朝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访道不遇的怅惘。

前6句极写山中美景,水声犬吠、桃花带露、鹿影溪声、竹霭飞泉,营造出幽静脱俗的仙境氛围。然而“不闻钟”已暗示道士不在,尾联“愁倚两三松”直接点明寻访落空的失落。

全诗以景衬情,既展现自然之幽美,又暗含对超然世外的修道者的仰慕与寻而不遇的淡淡愁绪。

第3首 唐朝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此诗写寻访茶圣陆羽陆鸿渐不遇的经历。前四句通过野径、桑麻、篱菊等田园意象,刻画陆羽隐逸的生活环境。后四句以无犬吠、问西家的细节,生动呈现寻访过程。

末句“归来每日斜”既点明陆羽的山中闲逸,也暗含诗人对其洒脱生活的钦羡。

全诗语言质朴,却透露出对隐者自由精神的向往。

第4首 唐朝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不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此诗以寻道不遇为线索,实则借景抒怀。诗中莓苔、白云、芳草、松色、溪花等意象,共同构建出清幽的修道之境。

作者虽未遇常道士,但诗人却在自然中领悟到禅意,尾句“相对亦忘言”暗合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哲思,表达了对超脱尘俗的精神共鸣。

第5首 唐朝韦应物的《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韦应物此诗写休假日访友不遇的遗憾。首句九日驱驰与一日闲对比,凸显访友的迫切。“不遇又空还”直抒怅惘。

后两句却笔锋一转,通过寒流、雪满山的清冷景象,联想到友人高洁风骨,以景喻人,巧妙赞颂了王侍御的品格。

全诗短小精悍,情感转折自然。

第6首 唐朝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秋水悠悠浸野扉,

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

一树冬青人未归。

李商隐此诗以秋景烘托寻人不遇的孤寂。“秋水浸野扉”营造空寂氛围,梦中来数暗示多次寻访的执着。

后两句以玄蝉去尽、叶黄落的萧瑟,对比冬青的常绿,暗喻隐者超脱时间的高洁,而“人未归”的结局则留下无尽怅惘。

全诗意象凄美,寄托深远,留给人回味的空间。

最精彩的6首寻人不遇诗分享完了,这些诗你曾经读过几首?超过3首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高见。

生活离不开诗情画意,推荐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读读《枕上诗书系列 中国诗词大会 读懂最美古诗词》。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