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立波搭档到影视熟脸,胡晴云,滑稽戏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22:17 2

摘要:“阿婆,侬这段独脚戏说得比电视里还好!”2025年深秋的上海兰心大戏院,70岁的胡晴云刚结束《石库门往事》的返场演出,就被戏迷围在后台。她穿着素雅的蓝布衫,笑着接过鲜花,一口地道的沪语透着亲切——这场景,恰是她四十余年艺术生涯的缩影:从被剧团劝退的新人,到两获

“阿婆,侬这段独脚戏说得比电视里还好!”2025年深秋的上海兰心大戏院,70岁的胡晴云刚结束《石库门往事》的返场演出,就被戏迷围在后台。她穿着素雅的蓝布衫,笑着接过鲜花,一口地道的沪语透着亲切——这场景,恰是她四十余年艺术生涯的缩影:从被剧团劝退的新人,到两获白玉兰奖的国家一级演员,从滑稽戏舞台到影视片场,她用坚守活成了海派滑稽的“活化石”。

从“被劝退”到开先河:她在男派滑稽界撕开缺口

上海滑稽戏百年历史中,男艺人长期占据舞台核心,直到胡晴云的出现才打破格局。18岁那年,本想当老师的她误打误撞考入上海滑稽剧团,却因“传统功底薄弱”被老师断言“不是吃这碗饭的料”,甚至被下了“收拾东西回家”的最后通牒。

“那时天天躲在排练场哭,我妈却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胡晴云后来在访谈中回忆。她咬着牙从基本功练起,清晨吊嗓、正午练身段、深夜琢磨台词,连吃饭时都对着镜子练表情。终于在一次演出缺人时,她凭借《杀鸡儆猴》的即兴表演惊艳全场,拿下上海话剧年戏剧小品艺术奖,这才在剧团站稳脚跟。

真正让她崭露头角的是与周立波合作的对口独脚戏《对歌》。上世纪80年代,滑稽戏舞台鲜有男女对口表演,胡晴云以清晰的吐字、精准的节奏把控,与周立波配合得严丝合缝,不仅开创了新表演形式,更让观众记住了这个“会发光的女滑稽”。1994年,她在《世界真奇妙》中饰演残肢女楚琳,将角色的脆弱与坚韧演绎得入木三分,一举斩获第三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成为滑稽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女艺人。

舞台“千面手”:把生活百态演成艺术经典

“滑稽不是硬挠人笑,是从生活里抠出来的真滋味。”这是胡晴云的表演信条,而她的角色长廊正是最佳注脚。在经典滑稽戏《乌鸦与麻雀》中,她饰演的肖太太打破电影版的硬朗形象,用软糯的崇明话演绎底层妇女的娇憨与温情,一句“阿拉男人最要面子哉”让观众笑中带泪,这部戏因此十年常演不衰。

最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跨界突破。在上海滑稽剧团改编的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中,她挑大梁饰演主角,将昆曲的婉转、沪剧的质朴与滑稽戏的“九腔十八调”融合,用幽默消解了西方经典的距离感,被评论家赞为“让滑稽戏登上了大雅之堂”。1998年,她在《刀枪不入》中一人分饰茜茜和金妹两角,一个娇俏任性,一个泼辣爽朗,仅凭眼神和语气切换角色,再度摘得白玉兰奖,成为业内公认的“角色转换器”。

从《谢谢一家门》里精明的老板娘,到《江南第一春》中温婉的大家闺秀,她主演过20多部滑稽戏,斩获江浙沪滑稽明星等诸多荣誉。即便已是国家一级演员,她仍保持着“采风习惯”:为演好广场舞大妈,跟着社区队伍跳了三个月;为诠释老教师,特意去中学旁听备课,这份较真让每个角色都透着烟火气。

跨圈“破圈”:让老艺术接上新时代地气

人到中年,胡晴云没有困在传统舞台,而是带着滑稽戏“闯江湖”。2010年,她推出“玫瑰金口”个人脱口秀专场,以“女性视角看生活”为主题,将家长里短编成段子,中性干练的造型搭配犀利幽默的表达,开创了中国女笑星个人脱口秀的先河,场场爆满,连演20场仍一票难求。

影视圈里,她成了观众眼熟的“国民阿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她是嘴碎却心软的市井妇人;《加油!妈妈》里,她将“鸡娃奶奶”的焦虑演得真实可感;《谢谢你医生》中,她饰演的患者家属一句“医生,求侬救救伊”,让无数观众泪目。即便戏份不多,她也从不敷衍:为演好《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里的烁烁奶奶,特意去医院观察老人喂饭、哄睡的细节,导演忍不住赞叹“老戏骨的专业藏不住”。

更难得的是她对传承的坚守。近年来,她带着《GPT不正常》等经典剧目赴京、赴港展演,让海派笑声传遍全国;在抖音上,她发布“滑稽戏小课堂”,教网友说沪语绕口令、学基本身段,每条视频都有几十万播放量。她还收了三位年轻徒弟,手把手教他们“台下练三年,台上三分钟”的道理,“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了根”。

七十载初心:笑声里藏着文化根脉

如今70岁的胡晴云,依旧活跃在一线。2025年春天,她带着新戏《石库门往事》走进金华剧院,当熟悉的沪语唱段响起,台下观众跟着哼唱;中秋佳节,她现身社区戏台,为老街坊表演经典片段,台下掌声持续十分钟。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着摆手:“只要观众还愿意听,我就能一直演下去。”

在这个喜剧形式层出不穷的时代,胡晴云的存在像一面镜子:她见证了滑稽戏的黄金时代,也扛起了传承的大旗。那些她打磨过的台词、塑造过的角色、开创过的形式,早已融入海派文化的血脉。正如她在获奖时所说:“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让更多人爱上滑稽戏,爱上上海的味道。”

当舞台灯光再次亮起,胡晴云整理好衣襟,又要登场了。她的身影或许不再矫健,但眼神里的热爱依旧明亮。这份跨越半世纪的坚守,正是传统艺术最好的传承。

你还记得胡晴云的哪个经典角色?评论区聊聊那些年让你笑出声的瞬间~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