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迎爆发式增长 中国增速领跑全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00:34 1

摘要:10月20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掷地有声,为全球智能眼镜(AI眼镜)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406.5万台,实现了64.2%的同比大幅增长,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

10月20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掷地有声,为全球智能眼镜(AI眼镜)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406.5万台,实现了64.2%的同比大幅增长,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货量成功突破100万台大关,同比增速与全球持平,以26.6%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核心增长极。更值得关注的是,IDC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预测: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突破4000万台规模;中国市场份额将持续稳步提升,2024-2029年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55.6%,增速稳居全球首位,彰显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劲发展势能。

这一轮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之举,而是技术赋能、供应链升级与生态构建多轮驱动的必然结果。在技术层面,AI大模型的轻量化突破为智能眼镜带来了革命性的交互体验,通过大模型压缩技术实现10倍参数精简,搭配新一代专用芯片,使得设备续航能力提升至8小时,实时翻译、视觉识别支付等高频应用场景得以落地。光学显示技术的迭代同样关键,光波导模组厚度已缩减至1.5mm,MicroOLED成本年均下降15%,不仅让产品更轻薄便携,更推动终端价格向消费级市场下沉,目前行业产品均价已从2000多元降至1500元左右,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与此同时,国际科技巨头与本土领军企业纷纷入局,加速生态布局,进一步激活了市场活力。

中国市场的崛起,背后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清晰的发展战略支撑。在供应链领域,中国已形成从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优势,这一独特竞争力为品牌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中国厂商正通过深化本地化合作、布局多元化渠道等方式,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政策层面的红利同样不可或缺,如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相关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产量突破1.5亿台,并将工业巡检、远程医疗等B端场景纳入重点扶持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细分市场的多元化竞争与创新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图景。在音频与音频拍摄眼镜领域,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突破240万台,仍是驱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品类。尽管全球市场暂由Meta主导,但中国市场凭借小米AI眼镜的上市活跃度显著提升,上半年以35.5%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下半年字节、阿里、百度等多家企业还将推出AI功能主打产品,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ER(ExtendedReality)眼镜领域,全球出货增长率回升至95.2%的高位,其中双目全彩眼镜市场中中国厂商占据超过97%的出货份额,XREAl、雷鸟等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欧美市场;非双目全彩眼镜市场中,逸文科技、影目科技与魅族共同占据65%以上份额,展现出中国厂商在细分赛道的强大竞争力。AR眼镜市场方面,中国以57.3%的市场份额领先全球,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积累竞争优势。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指出,尽管智能眼镜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下半年多方力量的涌入将推动行业竞争从单纯的硬件比拼,升级为硬件、生态与渠道的综合较量。随着核心元器件成本下降、显示与交互技术持续成熟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清晰化,预计更多厂商将布局多产品线,全面捕捉市场机遇。从市场规模来看,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125.8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攀升至1387.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届时将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91.1亿元。

从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兴品类到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智能眼镜行业正经历从技术探索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型。中国市场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庞大的消费潜力,正以全球领先的增速书写行业发展的新篇章,未来有望在全球智能眼镜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核心的地位,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注入持续的增长动力。

来源:93913虚拟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