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平时总说“国宝熊猫珍贵”,可你知道吗?有一种动物比熊猫稀有一万倍——它就是北部白犀牛。现在全球范围内,活着的北部白犀牛只剩2头,还全是雌性,连一头能繁殖的雄性都没了。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地球最孤独的濒危动物”,从它们曾经的“草原荣光”,到如今被武装守卫24小
咱平时总说“国宝熊猫珍贵”,可你知道吗?有一种动物比熊猫稀有一万倍——它就是北部白犀牛。现在全球范围内,活着的北部白犀牛只剩2头,还全是雌性,连一头能繁殖的雄性都没了。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地球最孤独的濒危动物”,从它们曾经的“草原荣光”,到如今被武装守卫24小时保护的现状,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既心疼又揪心。
先搞清楚:北部白犀牛,不是“普通白犀牛”!
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
很多人一听到“白犀牛”,就觉得“不就是草原上那种大块头嘛”,但其实白犀牛分两种——南部白犀牛和北部白犀牛,这俩可不是“亲兄弟”,而是“远房亲戚”,差别大着呢!咱普通人可能一眼分不清,但内行人看几个地方就懂了:
首先看体型,北部白犀牛比南部白犀牛“娇小”一点——成年北部白犀牛体长大概3.7-4米,肩高1.7-1.8米,体重2500-3500公斤,跟一辆小型卡车差不多重;而南部白犀牛能长到4.2米长,体重超4000公斤,更像“重型卡车”。
再看耳朵和嘴,北部白犀牛的耳朵是“圆乎乎”的,不像南部白犀牛耳朵有点尖;最关键的是嘴——南部白犀牛的上唇是“宽宽的平唇”,像个小铲子,方便啃食草原上的短草;北部白犀牛的上唇虽然也宽,但稍微有点弧度,更适合吃一些带叶子的灌木,这是因为它们原本生活的环境,草没那么密集,得搭配着灌木吃。
还有牛角,不管南北白犀牛,都有两根角(其实不是真角,是角质纤维堆积的,跟咱们的指甲成分差不多),但北部白犀牛的角更细一点,前面的角能长到1.5米,后面的角短一些,大概50厘米;南部白犀牛的角更粗,有的前面角能到2米,看起来更“霸气”。
最核心的是栖息地,以前北部白犀牛主要生活在非洲中部的苏丹、乍得、乌干达这些国家的稀树草原和沼泽边;南部白犀牛则集中在南非、纳米比亚这些南部非洲国家,现在南部白犀牛因为保护得好,种群数量有两万多头,而北部白犀牛却快没了,这对比真的太扎心了。
从500头到2头:北部白犀牛是怎么“被逼到绝路”的?
你可能想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北部白犀牛还不算特别稀有,全球大概有500多头,在非洲中部的草原上,还能看到它们成群结队慢悠悠吃草的场景。可短短60年,它们就从“小种群”变成了“濒临灭绝”,到底是谁把它们逼到这份上的?答案就俩字:盗猎。
盗猎者为啥盯着北部白犀牛?因为它们的角。在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越南和中国,曾经有个特别荒谬的说法:犀角能治癌症、退烧,甚至能壮阳。可实际上,犀角的成分跟咱们的指甲、头发一模一样,都是 keratin(角蛋白),你啃指甲能治病吗?根本不可能!但就因为这个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说”,犀角的黑市价格被炒到了天上去——巅峰时期,一公斤犀角能卖3万美元,比黄金还贵!
为了赚这笔“黑心钱”,盗猎者简直丧心病狂。他们带着麻醉枪、电锯,偷偷潜入北部白犀牛的栖息地,先把犀牛麻醉,然后用电锯活生生锯掉它们的角——犀牛虽然不会立刻死,但失去角之后,没法防御狮子、鬣狗这些天敌,而且伤口特别容易感染,最后大多痛苦地死去。更狠的是,有时候盗猎者为了省事,干脆直接开枪打死犀牛,再锯角,连一点活路都不给。
除了盗猎,栖息地被破坏也让北部白犀牛的日子更难过。非洲中部这些年战乱不断,苏丹、乍得这些国家的内战打了几十年,军队和难民要吃饭、要住的地方,就开始砍树、烧草原,把北部白犀牛的栖息地改成农田、村庄。犀牛没地方吃草、没地方躲避天敌,只能到处乱跑,更容易被盗猎者盯上。
到了1997年,北部白犀牛的数量就只剩30多头了;2008年,野生的北部白犀牛彻底消失,只剩下圈养的10头左右;2018年,全球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去世,这一下,北部白犀牛就只剩3头雌性;2021年,其中一头雌性“法图”的妈妈“纳金”(哦不对,是另一头叫“诺拉”的)去世,现在就只剩“法图”和“纳金”这两头雌性了——也就是说,再也没有雄性北部白犀牛能跟它们交配,这个物种,离灭绝就差最后一步了。
24小时武装守卫!为了保住最后2头,人类拼了
现在这两头北部白犀牛,生活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保护区,别看它们只是两头犀牛,待遇却比“总统”还高——每天24小时,都有至少4名武装守卫围着它们转,还有无人机在空中巡逻,连它们喝的水、吃的草都要提前检查,生怕有一点危险。
为啥这么紧张?因为之前有盗猎者盯上它们了。2019年,就有一伙盗猎者试图潜入保护区,想锯掉法图和纳金的角,还好守卫发现得早,开枪把他们赶走了。从那以后,保护区直接升级了安保措施:守卫都配了全自动步枪,还在犀牛身上装了GPS定位器,只要犀牛稍微偏离安全区域,守卫的对讲机就会立刻报警。
除了保护它们的安全,科学家们还在拼命想办法让这个物种“续命”。因为没有雄性北部白犀牛了,科学家就从之前去世的雄性犀牛(比如苏丹)身上冷冻了精子,然后想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让法图和纳金怀孕。但这事儿特别难,难在哪儿呢?
首先,犀牛的怀孕周期特别长,要16个月,比人类还久,而且犀牛的卵子特别难取——科学家得用一根特别细的针,在超声波的引导下,从犀牛的卵巢里取卵子,稍微不小心就会伤到犀牛。其次,北部白犀牛的卵子和精子结合之后,受精卵很难在体外存活,之前科学家尝试了十几次,只有3个受精卵成功发育到可以移植的阶段。
更麻烦的是,法图和纳金都已经是“老年犀牛”了——法图今年23岁,纳金27岁,犀牛的寿命大概30-40岁,也就是说它们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身体机能在下降,就算受精卵成功移植,能不能顺利怀孕、能不能生下健康的小牛,都是未知数。
不过科学家没放弃,2023年的时候,他们成功把一个受精卵移植到了一头南部白犀牛的子宫里(因为南部白犀牛和北部白犀牛血缘近,可以当“代孕妈妈”),现在还在观察中。虽然希望很渺茫,但只要有一点可能,大家就不想放弃——毕竟,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除了心疼,我们还能做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两头犀牛嘛,灭绝就灭绝了,跟我有啥关系?”但你知道吗?一个物种的灭绝,就像多米诺骨牌,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北部白犀牛是草原上的“除草机”,它们吃的草会控制草原的植被密度,让其他小动物(比如斑马、羚羊)有更多食物;它们的粪便里有种子,能帮助植物传播;甚至它们死后的尸体,会成为狮子、鬣狗的食物——如果它们没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而且,北部白犀牛的悲剧,其实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缩影”。如果我们继续相信“犀角能治病”,继续购买犀角制品,盗猎者就不会停止;如果我们继续破坏动物的栖息地,还会有更多物种像北部白犀牛一样走向灭绝。
所以,咱们普通人虽然不能去肯尼亚当守卫,也不能当科学家,但也能为保护北部白犀牛做一点事:首先,坚决不买任何犀角制品,也告诉身边的人犀角没药效,让黑市没有市场;其次,多关注这些濒危动物的消息,转发相关的保护知识,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困境;最后,支持一些靠谱的保护组织,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他们会把捐款用在犀牛的保护上。
现在,法图和纳金每天还是会在保护区里慢悠悠地吃草、晒太阳,有时候会用鼻子互相蹭一蹭,看起来跟普通犀牛没什么不一样。但它们不知道,自己是这个物种最后的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它们,盼着奇迹发生。
你见过犀牛吗?是在动物园还是纪录片里?如果有一天,我们能通过科技让北部白犀牛的宝宝出生,你会想第一时间去看它们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也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两头可爱的犀牛,需要我们一起守护!
来源:八末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