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无剧本出演》连载(7)印象㠇峪·大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8:37 1

摘要:即日起,本报连载王军作品《无剧本出演》。《无剧本出演》以随笔、小品文的形式,以轻松幽默或意味深长的口吻,概括总结了一名中文系毕业的热血青年如何拥有智慧和胆识,如何创新进取,为西安市雁塔区的人文环境治理、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如何使西安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

编者按:即日起,本报连载王军作品《无剧本出演》。《无剧本出演》以随笔、小品文的形式,以轻松幽默或意味深长的口吻,概括总结了一名中文系毕业的热血青年如何拥有智慧和胆识,如何创新进取,为西安市雁塔区的人文环境治理、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如何使西安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有所建树的。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也以白描的形式,描写了他在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师友,记录了一些有趣或有的代表性的人和事。

王军,男,汉族,1956年11月生,福建闽侯人,1975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版《雁塔乡村治理》《让大家评评理》等书籍。组织起草了以《延河》编辑部名义发表的《新媒体条件下的新大众文艺的兴起》(《延河》2024年第七期头题,《文艺报》转载)。

二、印象 㠇峪

大 灶

乡政府大灶一日三餐,几乎千篇一律。

早上苞谷糁稀饭、蒸馍夹咸菜。当时大田种的政府推广的“户单1号”苞谷,粒小金黄,高产是高产,就是熬苞谷糁不粘,口感稍差。山区人还是爱用老品种“白马牙”,粒大色白,随吃随磨,从苞谷棒子到下锅,一般不超过一周,熬出的苞谷糁又黏又香。有时加上红苕,那才是百吃不厌。

中午有时吃擀面,有时吃扯面,就是“陕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面条像裤带”那种。中午下班,各人在院里随手摘些野苋菜,洗净放碗里,大师傅用笊篱捞起,随锅一煮,和面条一起盛上,浇上一勺燣葱花(音:拦葱花,指用油煸炒过的葱花),一碟辣子一碟醋,自己调。周六改善一下,燷个肉臊子。

晚上就是把早上和中午的剩饭一锅烩成糁糁面,调上酸汤浆水菜,只不过面条不是扯的,是擀的细面。

大家最喜欢的还是乡上开“三干会”的伙食,乡干部、村组干部济济一堂,买上半扇子猪肉,切成大片红烧,放上萝卜白菜豆腐粉条,大锅烩。“公社烩菜,自带碗筷”,当时公社改乡政府不久,人们还习惯老称呼,人人一手端一大碗烩菜,一手用筷子插上三四个馒头,蹲在地上围成圈,开吃。大烩菜调和面放的重,满巷子都知道公社开会咧。

有时进山下村吃 “派饭”,厚道的山民热情招待,喝的是糖茶,就是用红果叶子熬茶,放上红糖,再卧上几个荷包蛋。吃的是豆豉蒸腊肉、野韭菜炒鸡蛋、野蒜拌面条。小孩是不上席的,他们端一碗浆水菜就馒头,眼巴巴看着大人吃,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就说我不爱吃荷包蛋,用荷包蛋换小孩的浆水菜吃。

(未完待续)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责 编 | 孙 梦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来源:小鱼影片放映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