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被视为“蓝营世代对决”的选举,不仅改写了国民党权力版图,更因郑丽文在竞选期间明确喊出“我是中国人”的立场,在台湾政坛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
编辑:画榆林
2025年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前“立委”郑丽文以66%的超高支持率当选第22任党主席。
这场被视为“蓝营世代对决”的选举,不仅改写了国民党权力版图,更因郑丽文在竞选期间明确喊出“我是中国人”的立场,在台湾政坛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
绿营侧翼随即发起密集攻势,试图通过“抹红”“恐吓”等手段瓦解蓝营内部团结,而“身份认同”议题则成为这场政治博弈的核心战场。
2025年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第22任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前“立委”郑丽文以压倒性优势击败郝龙斌等五位候选人,成为继洪秀柱之后第二位女性党主席。
这场选举不仅改写了蓝营权力版图,更因郑丽文“我是中国人”的鲜明立场,在台湾政坛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风暴。
绿营阵营迅速发动舆论攻势,试图通过“抹红”“恐吓”等手段瓦解其政治基础,而这场较量的背后,折射出台湾政治生态中“统独”议题的深层博弈。
郑丽文的政治轨迹堪称台湾政坛的“反转剧”。1991年加入民进党的她,曾是“野百合学运”的核心成员,27岁当选民进党籍“国大代表”,2000年更被陈水扁提拔为民进党青年部副主任,成为“台独”阵营最年轻的政治新星。
然而,2002年“涂醒哲舔耳事件”成为其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民进党籍“立委”涂醒哲被曝性骚扰助理时,党内高层以“维护团队形象”为由压制处分要求,郑丽文在记者会上怒斥“道德双标”,次日便带着党证退出民进党。
这场“出走”在民进党内部引发地震。时任党主席谢长廷私下警告:“离开民进党,你在台湾政坛将无立足之地。”但郑丽文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
2004年陈水扁“319枪击案”后,民进党彻底滑向“绿色恐怖”,而她则在国民党内找到新坐标。
2005年,经连战和林丰正介绍,郑丽文加入国民党,2008年以不分区“立委”身份重返政坛,其议场表现彻底颠覆蓝营刻板印象——面对民进党“立委”挑衅,她以每小时质询12次的频率发起反击,更因在“立法院”直播中怒怼苏贞昌“不要脸”而爆红网络,获封“蓝营女战神”。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的消息公布后,绿营阵营立即发动全方位攻击。时代力量主席王婉谕公开称其当选是“中国完全拿下国民党”的信号,自由时报等绿媒则用“非中华民国派掌权”“红色势力控制党徽”等标题渲染恐慌。
御用写手颜泽雅甚至宣称这是自“清党”后首次有“非中华民国派”掌权国民党,试图在蓝营内部制造不信任。
这种“抹红”策略并非首次。2025年党主席选举期间,赵少康阵营曾指控郑丽文“收受大陆网军资助”,甚至翻出她为反罢免志工收取3000元车马费的旧账。对此,郑丽文在竞选办公室回应:“这笔钱我捐了50万给花莲灾区。”
数据显示,其竞选团队收到的单笔最大捐款来自新竹科技业者,金额为200万元新台币,远低于民进党候选人接受的财团资助。
绿营的焦虑源于郑丽文对“台独”路线的直接挑战。她在多次公开演讲中痛斥民进党“透过‘仇中’意识形态做仇恨动员”,直指“台独是死胡同,会让台湾摔入万丈深渊”,并警示“‘去中国化’课纲只会毒害下一代”。这种立场与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叙事形成尖锐对立,更动摇了其基本盘。
郑丽文的逆袭,本质是国民党基层对“政治老男孩俱乐部”的反叛。此次党主席选举共有六人参选,创下历史之最,但56岁的郑丽文以过半得票率碾压72岁的郝龙斌,反映出党内对“世代交替”的强烈诉求。
郝龙斌的竞选策略充满保守色彩。他强调“世代团结”,实际是维持国民党地方派系与军系老臣的平衡;批评郑丽文“经验不足”,却回避自己任台北市长时爆发的弊案。
更致命的是,其两岸政策仍停留在“不统不独不武”的模糊表述,与郑丽文“在巨人肩膀上强强联合”的务实主张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郑丽文在40岁以下党员中的支持率达68%,而郝龙斌在该群体中仅获12%。
这种分歧在选举后进一步激化。尽管郝龙斌表态“团结起来支持新任党主席”,但党内仍有不少人质疑其资格。
新竹市议长许修睿直言:“如果郝龙斌当选,我将退党。国民党需要的是能带我们打胜仗的领袖,不是又一个维持现状的看守者。”
郑丽文的统一主张并非情绪化表达,而是基于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她提出通过“宪法论述”将统一主张与台湾现行体制挂钩,既规避“急统”争议,又为两岸交流提供法理依据。
例如,她主张在桃园、新竹等新兴城市设立两岸产业合作区,吸引大陆企业投资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同时保留台湾地方自治权。
这种“柔性统派”策略已初见成效。2025年国民党在北台湾议员选举中惨败后,郑丽文团队通过TikTok发起“青年议员养成计划”,用短视频解析地方财政、都市规划等议题,吸引超50万年轻人关注。
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局长王明郎表示:“郑丽文的政策包让年轻人看到,统一不是吞噬,而是机遇。”
当选党主席只是郑丽文政治生涯的新起点。她上任后需面对四大挑战:促成党内团结、加速年轻化改革、深化两岸交流融合、推动“蓝白合”打赢2026年和2028年两场“大选”。
其中,选后团结尤为迫切。国民党内“急蓝”派与亲美派的矛盾尚未化解,部分老党员仍对郑丽文的统派主张持保留态度。
在“蓝白合”方面,郑丽文展现出务实姿态。她提出与民众党建立“非正式联盟”,在立法机构共同提案监督行政机构,同时保留各自竞选空间。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对此回应:“如果国民党能明确反对‘台独’,合作不是问题。”但党内仍有声音担忧,过度靠拢民众党可能稀释蓝营基本盘。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支持者激动落泪高喊“我是中国人”》——澎湃新闻——
《蓝营盼望求新求变,岛内期待两岸转暖,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环球时报——
视频:《郑丽文刚当选国民党主席就遭绿营挑拨离间 侯汉廷:民进党捏造出来的假议题》——看台海——
来源:溪谈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