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北某高速项目中,建设者采用25kJ装载机冲击压路机以12km/h的速度冲碾20遍后,4米深度内压实度高达94%以上,湿陷性消除率90%,工期缩短40%。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施工质量控制全流程指南
在西北某高速项目中,建设者采用25kJ装载机冲击压路机以12km/h的速度冲碾20遍后,4米深度内压实度高达94%以上,湿陷性消除率90%,工期缩短40%。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凭借其巨大的冲击能量和深层压实效果,已成为高填方路基、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基处理的核心设备。
然而,其强大的冲击力若控制不当,反而会造成质量隐患。精细化质量控制成为发挥冲击碾压技术优势的关键。
01 施工前准备:奠定质量基础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质量控制始于施工前的充分准备,这一阶段决定了后续施工的顺利程度。
全面场地勘察
施工前必须全面探查地下管线、涵洞、桥台等隐蔽构造物,并明确标注位置。
对涵洞顶填土厚度不足2.5米、挡土墙内侧1米范围内的敏感区域,应禁止冲击碾压。
场地内的明显坑洼和松散部位需预先处理,避免局部薄弱环节导致“弹簧土”或不平整沉降。
科学设备选型与检查
设备匹配性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牵引装载机的吨位和功率必须与冲击碾型号匹配,通常要求30吨级以上,以保证提供持续稳定的牵引力。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对于路堤、路床的检验性补压与填石路基分层压实,宜使用25KJ三边形双轮装载机冲击压路机;而对水泥路面改建与土质路堤分层压实,则推荐25KJ五边形双轮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作业前必须检查液压系统压力(16-25 MPa)、夯锤磨损度(单边磨损≤3 mm)、连接销轴的润滑与完好度等关键部件。
试验段参数标定
在代表性路段进行试验碾压至关重要,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米。
通过试验段应确定:最佳牵引速度(10-15km/h)、合理碾压遍数(通常15-30遍)、适当搭接宽度(≥1/4轮宽)等核心参数。
02 施工过程控制:精细化操作保障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控制是质量保证的核心环节。
速度与轨迹控制
碾压速度应严格控制在10-15公里/小时范围内。速度低于12公里/小时会导致冲击力不足,而速度过快则会使冲击轮蹦离地面,不利于冲击力的有效传播。
碾压路线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原则环形碾压,横向搭接半轮距,纵向搭接1/6轮迹,避免漏压。
相邻段搭接长度应≥15米,确保碾压均匀性。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双控指标管理
碾压遍数与沉降量双控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
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遍数进行碾压,可采用信息化手段(如GPS碾压遍数监测系统)或人工画“正”字法实时记录。
同时,在作业区按5m×5m网格布设沉降观测点,每碾压3-5遍测量一次高程。
当连续两遍的沉降差平均值小于5毫米时,可认为路基已基本稳定,作为终止碾压的重要依据。
含水率监控
填料含水率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关键因素。
施工前应检测含水率,力求使其接近最佳含水率。细粒土含量≥50%时,含水量范围应控制在最佳值-4%至+2%。
若土料过于干燥,可提前适量洒水闷料;若过于湿润,则需进行翻晒晾干。
每碾压8-10遍后表面适量补水,可防止粉尘化影响能量传递。
03 特殊工况处理:应对复杂挑战
施工中常会遇到各种特殊工况,需要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弹簧土处理
弹簧土是冲击碾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需及时果断处理。施工中若出现“弹簧”现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将“弹簧土”全部挖走,调运符合要求的新土整平后再继续施工。
也可采用翻晒或掺灰处理降低含水率。当表面起伏>10厘米时,应暂停施工,用平地机整平后再继续碾压。
构造物周边处理
结构物周边处理需格外谨慎。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的轮边与构造物应有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桥涵构造物上填土厚度不少于2.5米。
明涵构造物上不允许进行冲击碾压。
对于不符合安全距离但又需要施工的区域,可采取开挖宽0.5米深1.5米的隔震沟进行防震。
结构物密集导致段落
边角及转弯区域
边缘及转弯区域需要特殊处理。
距路基边缘≥1米范围内应禁止碾压;边角区域改用小型夯机补压。
路基边缘可预留1-2米超宽填筑,构造物衔接处采用振动压路机补压3-5遍,确保压实均匀。
04 质量检测与验收:数据驱动的验证
最终的质量必须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来验证。
压实检测
冲击碾压位于基床表层部位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位于基床以下部位时压实系数不小于0.92。
检测数量为每2000平方米不少于4处,且有一处在边坡线。
传统“灌沙法”是最终验收的核心指标,这是任何快速检测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最终判决。
按规范要求的频率和点位进行钻孔取样,检测压实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承载力检测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承载力检测必须达标。
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冲击碾压位于基床底层部位时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80kPa,位于基床以下部位时应不小于150kPa。
检测的数量为每3000平方米抽样检测4处。
沉降观测与外观鉴定
沉降观测是重要质量控制指标。
单遍沉降量应从>2厘米(初期)逐渐减小到
中间验收时,15遍与20遍之前的沉降量应小于3厘米。
外观鉴定也不容忽视。
表面横向轮迹应清晰,纵向波峰/波谷间距均匀,无显著凹凸或裂缝。
05 安全与环保管理:可持续质量保障
安全规范
操作人员管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应急处理流程。
每台设备应配备2名持证机手轮班操作(单次作业≤2小时)。
应设置警示标志,专职安全员巡视;夜间施工须配备照明与警示标志。
转场速度需控制在20公里/小时内。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日益重要。
居民区200米内应限时作业(8:00-18:00),噪声≤65dB。
含油废弃物需分类回收,减少土壤污染。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若路基表面扬尘,应用洒水车适量均匀洒水继续冲击碾压。
施工中应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树木和其它植被的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06 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新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智能化施工系统为冲击碾压质量控制带来了革新。
智能压实技术
智能压实技术通过建立压路机钢轮与施工主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智能技术采集施工数据,确定关键控制参数,实现了施工压实情况的实时监测与质量控制。
北斗高精度定位
装载机冲击压路机
北斗高精度实时定位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施工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施工过程全面管理。
该系统能精准记录并回传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搭接宽度等施工参数,有效预防漏压、过压问题。
无人化智能碾压
高速公路智能建造无人化系统研发了无人驾驶压路机路径智能规划算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建立了初压-复压-终压区域搭接递进的机群无人化协同作业机制。
该系统已在多项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宁古高速新建工程中,智能压实系统实时监控着碾压轨迹与搭接宽度,操作人员在中控室即可全面掌握路基压实质量。传统施工中依赖人工经验的碾压作业,已逐步转向“数据感知-智能分析-精准执行”的闭环管理模式。
冲击碾压施工质量控制没有捷径,唯有将试验段标定、过程监测、验收验证形成完整闭环,方能使这把“大地重锤”发挥最大效能,铸就百年工程的坚实基础。
来源:小盒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