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孜婉古丽·吐尔逊,维吾尔族,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河南路街道派出所社区民警,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她扎根社区30年,探索出“五心”工作法,和700
扎根社区三十载 赤诚谱写爱民曲
——对话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热孜婉古丽·吐尔逊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维吾尔族,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河南路街道派出所社区民警,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她扎根社区30年,探索出“五心”工作法,和7000多名辖区群众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年9月3日,她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礼活动。
十月的乌鲁木齐,秋阳正好。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举办期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河南路街道派出所社区民警热孜婉古丽·吐尔逊的电话响个不停,居民微信群里的求助、咨询等信息不断弹出。“别急,我这就安排”“下午就联系师傅去修理”……热孜婉古丽·吐尔逊的答复干练而真诚。
从1995年穿上警服走进社区,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在基层岗位坚守了30年,摸索出“耐心宣传、贴心提醒、细心排查、真心管理、热心服务”的“五心”工作法,成为辖区群众口中“最靠谱的亲人”。近日,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与热孜婉古丽·吐尔逊面对面,听她讲述扎根基层的故事,感受一名基层民警对公安工作的赤诚与担当。
从警之初
“一亩三分地”里的成长
记者:您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坚守了整整30年,回望刚入警的那段时光,有哪些场景让您难忘?最初对片儿警这个岗位的理解,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30年前刚到社区时的场景就像在昨天——我的师傅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把我拉到一个居民小区的“家委会”。站在那一排楼房前,师傅跟我说:“丫头,以后这儿就是你的一亩三分地了,要管好!”
刚开始,我每天夹着个本子,靠两条腿跑遍辖区,靠一张嘴跟群众打听情况。楼栋长、“家委会”主任就是我的“眼睛”和“耳朵”,谁家来了陌生人、哪户人家闹了小矛盾,全靠他们及时告诉我。
那时,我对片儿警的理解很简单,觉得只要把治安管好、不发生案件,就算完成任务了,每天跑东跑西排查隐患、登记信息。但总觉得和群众之间隔着一层纱,也很难获取有价值的线索。现在想想,那时候就是没领悟,当好“片儿警”的核心不是“管”,而是“服务”,要和大家打成一片。
记者:是怎样的经历,让您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那是工作几年后发生的一件小事:辖区有位母亲找到我,说她的儿子刑满释放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整天在家闷闷不乐,她特别怕孩子再走歪路。我想方设法帮她的儿子在市场里找了个摊位。没想到,通过这件事,他们一家把我当成了亲人。后来,这个小伙子给我提供一条重要线索,帮我们破获了一个预谋持枪抢劫的犯罪团伙,我也因此立了功。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开展反诈宣传。刘军摄
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服务群众”的分量——你用真心换来的不光是情义,更是守护平安的力量。
后来,在调解一起家庭矛盾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当事人的充分信任,通过他反映的情况,我们深挖破获了一起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用脚底板丈量辖区平安”,刚入警时觉得这句话有点抽象和理想化,可是,这些年在社区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我们就是靠一件件小事,把群众的心聚起来,通过一次次用真心为群众解决“小问题”,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筑牢辖区平安防线。
真情为民
群众的“小事”比天大
记者:采访中,很多居民说,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的‘小事’比天大”。在您看来,这些“小事”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您会把这些“小事”看得这么重?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在别人眼里,疏通下水道、帮老人买药、调解邻里纠纷……这些事,可能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这些都是关乎日常生活的“大事”。居民家里水管坏了,没水用,日子怎么过?老人身份证丢了,办不了医保、领不了养老金,心里能不着急吗?邻里因为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整个楼栋的气氛都紧张,大家住着也不舒心。
这些事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变成“烦心事”“揪心事”。一次两次不解决,群众可能会体谅,但次数多了,群众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警民关系一旦有了裂痕,再想修复就难了。所以,群众的“小事”就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辖区里会格外留意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楼道里的灯泡不亮了、窨井的盖松动了、电梯出故障了……我都会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处理。时间长了,大家看到我在真心办实事,就开始主动向我反映问题。有的在微信群里提醒“哪家门口有杂物堆积,可能有火灾隐患”,有的主动转发我发的反诈案例,还有的看到可疑情况会马上通知我。基层治理的合力逐渐形成。
记者:您解决这些“小事”,有什么诀窍?有哪件事让您特别有成就感?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决窍就是少说多听、换位思考、以心换心。遇到邻里纠纷,我不急着下结论,先是耐心倾听,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当人感觉被理解,火气自然就消了大半;然后我会把自己代入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难处和诉求;最后是找共同点,我引导他们看到共同的目标,把“你和我”变成“我们”,问题就好解决了。我愿意倾听,喜欢居民拉着我聊家常。其实说到底,就是把他们说的话放在心上,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今年夏天,辖区居民苏女士家因为下水道堵塞返水,我到她家查看情况,要彻底解决问题,需更换锈蚀的主管道,费用要和邻居分摊,这引发了新的争执。我把苏女士和其邻居请到警务室,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也被请来一起协商解决办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达成一致:大家共同承担维修费用。维修完成后,邻里关系也缓和了,还专门到警务室来感谢我。看到他们重归于好,我心里特别高兴。
以心换心
工作法与民生台账的温度
记者: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您探索出“耐心宣传、贴心提醒、细心排查、真心管理、热心服务”的“五心”工作法。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五心”工作法是我在跟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核心就是“以心换心”——你对群众付出真心,群众才会对你敞开心扉;你对工作有责任心,群众才会对你放心,才会支持你的工作。
2016年12月,我到河南路街道派出所南一路社区任社区民警。刚来的时候,辖区商户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发案率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降低发案率,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初,我凭着多年积累的基层警务工作经验,采取逐户走访宣讲和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辖区法治宣传氛围。但在实际推行中,常有居民“前脚加群,后脚退群”。我非常沮丧,认真反思了原因:原来是居民对新来的我不熟悉,也缺乏信任,认为“加群没什么用”。
我转变思路,先服务,再普法。我协调物业公司把破旧损坏的木质单元门换成安全又美观的钢制门;我找来维修人员,对楼道内损坏的门窗、墙面、楼梯扶手进行一一修复;遇到没上锁的自行车,我拍照发到对应单元的微信群提醒……群众有需求,我及时应答,保证“警民联系微信群”中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走访辖区老人。刘军摄
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我特别留意群众没说出口的需求:入户走访的时候,我会观察群众家里的情况,如果看到老人家里的灯泡不亮了,就会记在本子上,下次带个新灯泡过来换上;如果看到家里有残疾人,就会主动跟他们介绍残疾人补贴政策,帮他们准备申请材料;如果看到独居老人家里的卫生没人打扫,就会趁走访的时候帮着收拾收拾;我喜欢养花,要是到了谁家,看到窗台上的绿植,也忍不住欣赏一下,顺手把枯枝摘去。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满怀喜悦的,一边干活儿,一边唠家常,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了解到了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而是在和辖区群众彼此滋养,我们都很开心。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是凌晨还是节假日,只要群众打电话或在微信群里留言,我看到后都会第一时间回应。
件件小事让居民觉得我在真心办实事,就对我产生了充分的信任,开始主动在群里找我,有的是反映诉求、有的是提醒沟通。如今,91个“警民联系微信群”覆盖了辖区7000名群众,不仅是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更是掌握社情民意的“云平台”。
此外,我发动辖区商户组建“义务反诈宣传员”队伍。依托微信群里的宣传和提醒,已经成功为10名群众挽回了近百万元的损失。现在,我负责的辖区已经连续4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虽然我所在的辖区是典型的“老破小”,可群众的满意度很高。
看到群众能守住“钱袋子”,大家都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由衷满意,我感到欣慰又开心。
记者:四本民生台账,里面记满了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您是如何利用民生台账,确保对群众“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急必到”的?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这四本民生台账,是我的“工作日记”,也是我和群众的“感情账”。每一本台账里,都记着群众的姓名、住址、反映的问题和解决情况。每解决一件事,我就打个钩;没解决的,就用红笔标出来,随身带着,每天看几遍,直到解决为止。
为了不遗漏群众的诉求,我给自己定了“三个一”的规矩:每天早上看一遍台账,梳理当天要解决的问题;每天下午走访一次辖区,了解问题解决的情况;每天晚上总结一次,把新的诉求记到台账里。遇到复杂的问题,比如涉及多个部门的,我会主动协调,哪怕多跑几次,也要想办法解决。
辖区里有一位年过九旬的李奶奶,独自生活。我连续几年坚持每周都去看望她,小到买药送菜,大到看病就医。有一次,李奶奶拄着拐杖提着一小兜杏子来到社区警务室,非要我尝一尝。我不好意思地吃了一颗,她说:“多了我也提不动,这个杏子特别甜,我就想让你尝一尝。”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甜的杏子。
使命担当
荣誉背后是更大的责任
记者:今年9月3日,您受邀参加九三阅兵观礼活动,这对一名基层民警来说,是非常高的荣誉。当时在现场,您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次经历,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当我接到观礼通知的时候,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我只是一名来自祖国边疆的普通社区民警,做了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却一次次得到群众赞许、组织认可,这是党和国家对基层工作者的关爱与鼓励,也是群众对我的信任。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礼活动。(图片由本人提供)
9月3日那天,天还没亮,我就穿上警礼服,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观礼台上,看着战士踏着雄壮威武的步伐正步走来,看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示国家的强大实力,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祖国的平安守护者而感到自豪。9月4日,从北京归来,我马上赶回社区,一路上迎来了辖区群众和战友不断地问候和祝福。
我特别想对社区群众和战友们说:因为有了你们的信任和托举,30年的从警路上,我才能走得那么稳、那么远;不管走多远,我还是迫不及待想回到工作岗位上,回到辖区群众身边。
记者:您获得了多项荣誉,这些荣誉在您看来意味着什么?未来,您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规划?
热孜婉古丽·吐尔逊:我所在的河南路街道派出所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老牌优秀派出所,能和派出所一起成长进步,是我的幸运。市委宣传部还专门打造了“热孜婉古丽道德模范工作室”。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这些荣誉让群众对我更加信任,在调解矛盾纠纷的时候,群众看到我,就会生出自发的信任。这些信任和光环其实是更大的责任和鞭策,我随时都在提醒自己:不能骄傲、不能懈怠,要继续努力,做群众更满意的民警。
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但只要我还在社区民警岗位上一天,就会把“五心”工作法坚持下去,把矛盾纠纷调解和服务群众工作做得更好。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想在工作之余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更多的人。未来,我也会一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平安巴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