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想在阳台或地里种茼蒿,结果要么春天种早了,小苗被倒春寒冻坏;要么秋天种晚了,没等长大就抽苔长杆,叶子又老又硬,根本没法吃。其实种茼蒿真不难,难的是没找对“什么时候种”,还有种的时候该注意啥。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说清楚,哪怕是第一次种,跟着做也能成。
茼蒿啥时候种?搞对时间和3步操作,新手也能种出好的茼蒿
很多人想在阳台或地里种茼蒿,结果要么春天种早了,小苗被倒春寒冻坏;要么秋天种晚了,没等长大就抽苔长杆,叶子又老又硬,根本没法吃。其实种茼蒿真不难,难的是没找对“什么时候种”,还有种的时候该注意啥。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说清楚,哪怕是第一次种,跟着做也能成。
先讲核心问题:茼蒿最适合种的是两个季节,这俩时候种出来的茼蒿又嫩又快长,基本不用怎么操心。
第一个季节是春季,大概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这时候得等土壤解冻,白天温度能稳定在15-20℃,晚上不低于5℃才行。要是温度不够,比如3月初就种,晚上还结冰,茼蒿小苗会僵住,光扎根不长叶,最后慢慢枯死。春季种茼蒿有个好处,不冷不热,病虫害少,只要水跟得上,差不多一个月就能长到能吃的程度。
第二个季节是秋季,一般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得等立秋之后,白天温度降到20-25℃,晚上10-15℃的时候种。别在夏天刚过就急着种,比如8月初,白天温度还30多℃,茼蒿会长得特别快,但杆儿细、叶子少,而且容易长老,吃着发柴。秋季温差大,光照也够,茼蒿会攒足水分和养分,吃起来味道更浓,口感也更嫩。
有人可能会问,夏天和冬天能不能种?也能,但得多费点劲。夏天种要选耐热的品种,比如包装上写着“大叶茼蒿”的,还要用遮阳网遮阴,不然中午太阳一晒,小苗容易晒蔫。浇水也得勤,早上或傍晚浇,1-2天浇一次,别让土干了。冬天的话,北方只能在大棚里种,南方露天种的话,得选晴天播种,温度低于0℃时,要盖层塑料膜保暖,不然会冻坏根。
知道啥时候种了,接下来的步骤也得跟紧,不然就算时间对了,茼蒿也长不好。
第一步是选种。别随便在市场上抓一把种子就种,要挑包装上写着“耐抽苔”的,尤其是春季种,选这个品种不容易长杆开花。新手建议选“小叶茼蒿”,比大叶茼蒿的生命力强,不容易生病,管理起来更简单。
第二步是整地。茼蒿喜欢晒太阳,得找块向阳的地,不管是阳台的花盆还是地里,都要把土翻松,翻20厘米深就行,这样根能扎得深。翻完土后,撒点腐熟的有机肥,比如鸡粪、羊粪,没有的话就用复合肥,一小把撒匀,再把土拌一下,防止肥料烧根。
第三步是播种。有两种方法,撒播和条播,新手用撒播更简单。先把种子拌点细土,这样能防止撒得太密,然后均匀撒在土面上,再盖一层1厘米厚的土,别盖太厚,不然种子拱不出来。条播就是在土里拉小沟,沟深1厘米,沟距15厘米,把种子撒在沟里,再盖土。播种后要浇透 water,用喷壶浇最好,别用大水冲,会把种子冲跑。
播种之后的管理也不能忘。首先是浇水,要保持土湿润,春秋季3-5天浇一次,夏季1-2天浇一次,冬季7-10天浇一次,别积水,不然根会烂。然后是间苗,种子发芽后,长到2-3片叶子时,要把密的苗拔掉,留苗间距5-8厘米,太密的话,苗之间会抢养分,长得又细又弱。
还有几个常见的问题,得提前说清楚,避免大家踩坑。比如按时间种了,茼蒿还是长得慢,大概率是缺肥了。等茼蒿长到5厘米高时,浇点稀释的氮肥,比如1斤水兑1克尿素,搅拌均匀后浇在根部,别浇在叶子上,也别多浇,不然会烧苗。
要是发现茼蒿叶子上有小洞,可能是长蚜虫了。如果蚜虫少,用清水对着叶子冲就行;要是多,就用吡虫啉,按包装上的说明稀释后喷,喷完之后等7天再吃,保证安全。
最后说采收,春秋种的茼蒿,30-40天就能收。采收的时候别连根拔,从根部留3-4片叶子掐尖,这样剩下的部分还能再长,一次种能收2-3次,特别划算。
总结一下,种茼蒿不用记复杂的知识点,就记住主要种春秋两季,3-4月、8-9月,温度控制在15-25℃,再跟着选种、整地、播种这三步做,管理时别缺水、别缺肥,新手也能种出能吃好几茬的茼蒿。现在要是正好在适合的季节,赶紧找块地试试,过一个月就能吃上自己种的茼蒿了。
来源:火焰之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