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经方治验 | 术后高热非感染,经方双解显奇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01:27 2

摘要: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黎小斌教授从医30多年,临床擅长运用经方古方,注重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带领二沙妇科团队应用经方古方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以及手术后康复,疗效突出。

【妇科经方治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黎小斌教授从医30多年,临床擅长运用经方古方,注重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带领二沙妇科团队应用经方古方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以及手术后康复,疗效突出。

本期作者

张女士是一位43岁微创子宫全切患者,术后第五天,恢复良好准备出院之时,突然发热,热峰39.1℃,抽血炎症指标稍升高,复查盆腔彩超盆腔未见异常;住院部予广谱抗生素、中药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三日后发热仍反复不降,复查抽血炎症指标较前下降,但热势不退。请黎小斌主任至病房查看病人,发现患者伴明显腹胀,三日仅排出少量干硬粪便,排便后体温可以暂时下降,腹胀减轻,但须臾体温复升;查体见腹部绷急拒按,切其脉浮滑实,观其舌暗红苔燥,结合《伤寒论》,辨为太阳表邪未解、传阳明腑实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宜表里双解,遂予麻黄汤合桃核承气汤,麻黄5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5g,大枣10g,生姜10g,桃仁10g,芒硝1.5g,酒大黄5g,服药后,患者汗出热退,当天排出大量宿便,腹胀顿消。续服三日,体温未再复升,顺利出院。

按语

本案以术后高热为主症,呈现“发热-腹胀-大便困难”三联征,其病机演变暗合《伤寒论》太阳阳明合病之传变规律。黎主任紧扣“发热伴腹胀拒按”之症,参合舌脉,突破术后体虚忌攻之常规,运用汗下合治法收效,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

《伤寒论》指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患者虽无“如狂”之典型症,然其高热持续、腹部胀满、大便困难,恰应“热结膀胱”之病位(此处“膀胱”代指下焦)。黎主任敏锐捕捉到“每次排便后热势稍退”之细节,此即《伤寒论》所言“血自下,下者愈”的变相体现——邪热与糟粕搏结于肠腑,得下则热有出路。子宫全切术后胞络损伤,离经之血与肠腑积热相搏,形成“瘀热壅滞”之变证,故取桃核承气汤破瘀泻热。患者虽术后气血受损,但《医学心悟》有云:“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此时若执念“术后必虚”而妄用温补,必致虚虚实实之祸。黎主任果断舍补从攻,正合“急则治标”之旨。

麻黄汤与桃核承气汤的联合运用,麻黄汤中麻黄配桂枝,开腠理、透毛窍,正如《伤寒来苏集》所言:“麻黄汤乃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桃核承气汤以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桃仁活血散结,桂枝既助麻黄解表,又防硝黄过寒凝滞,暗合“血不利则为水”之病机。两方合用,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在里之热借便而泄,表里双解而不伤正气。此治法虽突破《伤寒论》“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的常规,却深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精髓——针对表邪闭郁无汗、里热壅结急重之特殊病势。

本案颠覆三大临床误区:其一,术后发热非独属感染;其二,现代医学的炎症指标与中医“热证”并非简单对应;其三,虚中夹实者当攻补兼施,但需把握“邪正消长”之势,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用药以胜病为准”,本案虽术后体虚,但邪热壅盛,故不避麻黄、大黄之峻烈,正合“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经旨。黎主任精准把握“邪实盛而正未大虚”之病势,果断施以汗下,终使邪去正安。

本案以麻黄汤启玄府如开天窗,借桃核承气汤通腑道似疏地络,生动诠释了《医学心悟》"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的虚实之辨。在现代外科加速康复(ERAS)体系中,此类经方介入恰似精密手术中的超声刀——不恃蛮力而重巧劲,通过调节气机升降、疏通表里壅滞,往往能在抗生素失效处开辟生机,为围手术期发热管理提供"病机导向"的中式解决方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二沙岛医院妇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广东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科室学术带头人为岐黄学者王小云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梁雪芳教授,科主任为岭南名医胡向丹教授,团队拥有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师、院内名中医等各级人才15余名。设有妇科肿瘤专科,女性盆底专科,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专科,宫颈病变、盆腔炎性疾病专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妇科疑难疾病30余项。科室广泛开展妇科各类良恶性肿瘤手术,腹式和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等、中西医结合诊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宫颈及子宫内膜病变等方面疗效显著。开展各类盆底器官脱垂手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骶韧带高位悬吊术、TVT-O、TVT-E等手术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

供稿 | 陈韵婷 黎小斌

初审 | 李蕴淇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