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数据清洗、数据中台、数据仓库、数据治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15:41 2

摘要:业务部门急着要一份数据报告,IT同事折腾了好几天,最后告诉你数据对不上,或者根本取不出来。公司开会,两个部门拿着同一项业务指标的数据争论不休,因为大家手里的数字根本不一样。想上线一个精准营销活动,技术却说底层数据没法实时支持,只能作罢。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业务部门急着要一份数据报告,IT同事折腾了好几天,最后告诉你数据对不上,或者根本取不出来。公司开会,两个部门拿着同一项业务指标的数据争论不休,因为大家手里的数字根本不一样。想上线一个精准营销活动,技术却说底层数据没法实时支持,只能作罢。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问题,本质上都不是某个技术点的故障,而是企业的数据体系没有搭建完整。

我刚开始接触数据分析的时候也是搞不明白,还得自己上手操作过才知道。现在我就把这几个概念一次性给你捋清楚,看看他们的不同到底在哪,又有什么用。

数据清洗,是所有数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绝对无法跳过的一步。

说白了,数据清洗就是把从各个业务系统里拿到的原始数据处理干净,让它变得规整、可用。这些原始数据通常都有哪些“脏”的问题呢?

缺失值: 比如用户注册信息里,电话号码这一栏是空的。错误值: 比如年龄栏里写了个“300岁”,这明显不符合常识。重复值: 同一个用户,因为系统BUG或者操作原因,在数据库里存在两条一模一样的记录。不一致: 比如有的系统记录性别用“男/女”,有的用“1/2”,还有的用“M/F”。格式混乱: 日期有的用“20231001”,有的用“2023-10-01”,有的甚至用“10/01/2023”。

数据清洗就是要解决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它的工作非常具体,比如:把空值填上、删除重复行、把所有日期转换成“YYYY-MM-DD”的标准格式。

我一直强调,数据清洗是所有数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用一堆脏数据去做分析、去训练AI模型,那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这就是垃圾进,垃圾出。

你懂我意思吗?很多公司数据项目失败,第一步就栽在了这里,投入再多的钱建再漂亮的系统,基础不稳,地动山摇。

简单来说,数据清洗的目标是生产出 干净、一致、准确的单一数据集,为后续的所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数据变得干净规整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存储和管理问题。

数据仓库,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精心设计的“历史档案馆”。

它的核心作用是:把清洗好的、来自不同业务系统,比如ERP、CRM、网站、APP等的数据,按照一个设计好的、统一的模型存储起来,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的分析和决策。

它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主题导向: 它不是按业务系统的来源来堆数据,而是按你关心的业务主题来组织,比如客户主题、产品销售主题、财务主题。这就像档案馆按人事、财政、建设等主题归档文件,而不是按哪个办公室送来的归档。集成性: 它会把所有分散在各处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并解决掉我们前面说的不一致问题,形成企业内唯一的、统一的真相来源。非易失性: 一旦数据进入数据仓库,通常就不会被修改或删除,它记录的是历史事实。就像你的银行流水,你只能查询,不能随便改。时变性: 它会记录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一个产品的价格去年是多少,今年是多少。

数据仓库的典型产出物,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 数据报表和BI仪表盘 。比如,管理层要看上个月的销售业绩环比增长了多少?哪个产品最畅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来自于对数据仓库的查询和分析。

所以,数据仓库解决了“把历史数据存好、管好,用来做分析和回头看”的问题。它为过去的业务表现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查询平台。

有了数据仓库这座“历史档案馆”,企业已经能很好地做回溯型分析了。但时代在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业务团队想开发一个新功能,比如实时推荐商品,却发现需要的数据要么拿不到,要么获取速度太慢,等数据到手了,商机已经过去了。

数据中台,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数据跟不上业务速度”的痛点而出现的。

它不是要取代数据仓库,而是在数据仓库之上,构建一层更贴近业务、更敏捷、服务能力更强的数据能力。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和能力,系统地构建出来,并以API服务、数据产品等更易用的方式,统一提供给前台的各个业务部门使用。

数据中台具体会做什么?

资产化与标准化: 它会将数据仓库里的原始数据,进一步加工成一个个标准的、可复用的数据模型或数据服务。比如,它会把用户画像、商品画像这种通用数据模型做好,谁需要用,直接调用就行,不用自己再从头开始计算。服务化与API化: 它把数据能力封装成接口(API)。业务方不需要关心数据存在哪里、怎么计算的,他只需要打开APL,就能获取到他需要的数据结果。支持多样化场景: 数据中台不仅要支持传统的BI报表,还要能支持实时推荐、实时风控、精准营销等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场景。

说白了,数据中台让数据从静态的历史档案,变成了动态的业务能力。它的目标是让数据用起来更简单、更快速,从而直接赋能业务创新。

四、数据治理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凭什么相信数据中台提供的服务是可靠的?数据仓库里的统一标准是谁定的?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又如何保障?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东西——数据治理。它是确保前面所有环节能够有效、可信运行的基石。

如果说数据中台是加工厂,那数据治理就是保证这个工厂能规范、安全、高效运行的“一整套管理法规体系”。

数据治理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活,而是一套管理体系。它关注的是数据的质量、安全、标准、流程等顶层设计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数据标准: 明确公司里核心数据的定义。比如,到底什么算“交易成功”?是从用户点击付款算起,还是从银行返回扣款成功算起?这个定义必须全公司统一。建立数据质量体系: 设定数据质量的评估标准,比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并持续监控,发现问题后要有流程去整改。这确保了我们可以信任我们的数据。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 规定哪些数据是敏感数据(如身份证、手机号),谁可以访问,如何脱敏,防止数据泄露。这在当今法规越来越严的背景下至关重要。明确数据责任: 每一块数据都要有明确的负责人,由他来对这块数据的质量、安全、定义负责,避免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设计管理流程: 比如,一个新业务要申请使用客户数据,应该走什么样的审批流程?这都需要通过数据治理来规范。

我一直强调,数据治理是贯穿于数据清洗、数据仓库、数据中台所有环节的灵魂。 没有可靠的数据,前面所有的环节都是徒有其表。

总结名称作用内容/特点数据清洗作为所有数据工作的第一步,处理原始数据中的各类问题,产出干净、一致、准确的单一数据集,为后续数据工作奠定基础缺失值、错误值、重复值、不一致、格式混乱数据仓库存储和管理清洗后的各类数据,为企业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作为历史数据的可靠查询平台主题导向、集成性、非易失性、时变性:数据中台解决数据跟不上业务速度的痛点,在数据仓库之上构建更贴近业务、更敏捷的数据分析服务能力,赋能业务创新资产化与标准化、服务化与API化、支持多样化场景数据治理作为数据工作的基石,确保数据中台、数据仓库等环节有效、可信运行,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质量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明确数据责任、设计管理流程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从原始数据到数据驱动能力的完整生产线。你懂我意思吗?这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套关乎企业如何“用好数据”的系统工程。

要知道,建立这些概念的整体认知,比你单独钻研某个技术细节更重要,它让你能够站在更高视角,看清问题的本质。现在你理清楚了吗?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