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情绪不容贩卖,流量必须向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14:20 1

摘要:算法编织的“情绪茧房”正将越来越多人包裹其中,负面情绪异化为某些人操纵舆论、牟取利益的提线木偶。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剑指煽动群体对立、渲染焦虑恐慌、助长网络暴力、鼓吹消极悲观“四大痼疾”,既是及时回应公众

算法编织的“情绪茧房”正将越来越多人包裹其中,负面情绪异化为某些人操纵舆论、牟取利益的提线木偶。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剑指煽动群体对立、渲染焦虑恐慌、助长网络暴力、鼓吹消极悲观“四大痼疾”,既是及时回应公众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期待,也引发对负面情绪滋生根源的深层思考。

流量裹挟理性,负面成为生意。在“眼球经济”驱动下,理性平和的声音往往乏人问津,极端偏激的内容反而迅速引流。一些人借社会热点强行关联身份、地域、性别进行标签化炒作,使“饭圈”互撕、二次元群体对立等现象屡见不鲜;虚构灾情险情、伪造官方公告、编造“内幕消息”等行为屡禁不止;更有甚者,通过策划暴力剧本、传播血腥画面、滥用AI技术渲染暴力,把戾气当作流量密码。消极悲观情绪就会被包装成“流行文化”,“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论调借助热门梗、表情包悄然扩散,形成温水煮蛙式的精神侵蚀。

算法助推茧房,闭环催生病灶。负面情绪的泛滥,实为流量驱动与算法失序“合谋”的恶果。基于用户点击偏好的算法推荐,不断强化同质化内容推送,将个体禁锢于不断极化的“情绪茧房”。平台本应作为信息桥梁,却在逐利逻辑下异化为对立推手,形成“制造情绪—算法推广—流量变现”的恶性闭环。这一闭环不仅放大了负面情绪,更使其演变为可批量生产、精准分发的“商品”,不断侵蚀社会心态的健康基底。

破茧需聚合力,清朗众擎易举。治理网络负面情绪必须多管齐下、系统施治。制度层面须细化“恶意挑动情绪”的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建立分级处置机制,实现从警示约谈到限流封号乃至移送司法的全链条治理。平台必须超越“不违法”底线,将内容质量与社会价值纳入算法逻辑,通过情绪分级、流量限制等技术手段履行主体责任。广大网民亦需增强批判思维,对煽动性内容保持警惕,主动举报恶意账号,并以现实交流对冲虚拟沉迷。

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唯有监管、平台、用户三方协同发力,才能编织有效过滤负面情绪的防护网,逐步迈向理性平和、温暖向上的数字家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