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九月初一”,今日九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冷到哭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13:33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一,俗话说:"冷不冷,就看九月初一"。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几千年来,咱们的祖先就靠着观察这一天的天气变化,来判断即将到来的冬天是冷是暖。

今天外面是下雨还是出太阳?有没有听到雷声?这些看似平常的天气现象,在老祖宗眼里可都是预测冬天的重要信号。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天气预报随时能查,可这些流传千年的农谚真的还准吗?

九月初一为啥特别

农历九月初一可不是个普通日子。

在咱们传统的择吉文化里,这天被称为"除日",是个适合祭祀、祈福、搬家的好日子。

更重要的是,这天还是"朔日",也就是月亮完全看不见的日子,月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关键时期。南方的晚稻开始收割了,田里的红薯也该挖了,北方的冬小麦正准备播种。

农民朋友们最关心的就是接下来的天气走向,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老祖宗们没有卫星云图,没有气象雷达,就靠着观察九月初一这天的天气变化,摸索出了一套预测冬季气候的方法。

这些经验一代代传下来,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农谚。别小看这些土办法,它们可是千百年来无数农民实践经验的结晶。

九月初一处在秋冬交替的节骨眼上,这时候大气环流开始调整,冷空气活动变得频繁。

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往往能反映出整个大气系统的变化趋势。

老祖宗虽然不懂什么大气环流,但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这个规律。

下雨打雷各有说法

"雨打九月头,麦地三场白",这句农谚说的是如果九月初一下雨,那今年冬天雪就多,麦地里能下三场大雪。

听起来冬天会很冷,可老农民反而高兴。为啥?雪多了,地里的害虫就冻死了,来年庄稼少生病。

积雪还能给土地保温,就像给庄稼盖了层棉被。等到春天雪化了,正好给小麦补充水分。

更厉害的是"九月初一雷唱歌,寒冬腊月冻死牛"这句话。

九月打雷本来就不寻常,要是正好赶在初一这天,那可就预示着今年冬天会特别冷。

老辈人说,连皮糙肉厚的牛都扛不住,可见有多冷。

这种异常的雷电现象,通常意味着大气层极不稳定,冷暖空气对抗激烈,预示着强冷空气即将南下。

农村老人观察天气特别仔细。他们会看云的形状、风的方向、露水的多少,甚至连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不放过。

九月初一这天,他们更是格外留心。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是阴是晴,有云没云,风大风小,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些农谚背后其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九月初一如果下雨或打雷,说明这时候还有较强的暖湿气流活动。

等到冬季,冷空气南下遇到这些暖湿气流,就容易形成降雪。这跟现代气象学的原理是吻合的。

大晴天预示暖冬

"九月初一晴,单衣也过冬",要是九月初一大晴天,老祖宗认为这个冬天会比较暖和,穿件单衣就能过冬。

听起来挺舒服的,可农民朋友却愁眉苦脸。暖冬意味着害虫不会被冻死,来年虫害会很严重。

土地得不到雪水滋润,容易干旱。最要命的是,该冷不冷,作物的抗寒能力得不到锻炼,遇到倒春寒就容易受灾。

还有句话叫"九月初一太阳笑,有雨有雪在年边"。意思是九月初一要是大太阳,笑呵呵的,那雨雪要等到年底才来。

整个冬天前期都会比较暖和,这对农业生产可不是好事。

庄稼需要经历寒冷的考验,才能长得更结实。就像人一样,适当吃点苦,身体才更健康。

农民们对暖冬的担忧不无道理。暖冬时节,土壤里的病菌和虫卵不能被彻底冻死,来年春天它们会大量繁殖。

小麦没有经过严寒的锻炼,抗病能力差,产量自然就上不去。果树也是一样,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休眠,才能在春天更好地开花结果。

现在想想,老祖宗的这套观察方法还真有道理。九月初一天晴,说明这时候高压系统控制,冷空气活动较弱。

这种天气形势如果维持下去,整个冬季确实会偏暖。

虽然他们不懂什么高压低压,但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的规律,跟现代气象学不谋而合。

今年的九月初一,不少地方都下起了雨。江南一带中到大雨,华北地区也有降水。

按照"雨打九月头,麦地三场白"的说法,今年冬天应该会比较冷,雪也会比较多。

这对农业来说是个好消息,虫害会减少,明年的收成有保障。

当然了,现在有了气象卫星和超级计算机,天气预报比以前准确多了。

气象部门的长期预报显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偏低,降水偏多。这跟农谚的预测不谋而合。

各地农民已经开始为可能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储备过冬的柴火,给牲畜准备饲料,检修房屋门窗,该干的活一样都不能少。

城里人也别大意,该买的厚衣服提前准备好,暖气费该交的赶紧交,别等到真冷了才想起来。

农谚虽然是经验总结,不能说百分百准确,但它反映了自然规律的某些方面。

现代人不能完全依赖农谚来预测天气,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价值。把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

九月初一看天气这个传统,在农村还在延续。每到这一天,村里的老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今年冬天的冷暖。

年轻人可能不太在意这些,但老一辈人依然相信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这不仅仅是对天气的预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九月初一看冬天,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让我们看到了祖先的智慧。不管今年冬天是冷是暖,做好准备总没错。

该储备的物资储备好,该添置的衣物添置齐,用平常心对待自然的变化。

今天你们那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信息来源:

· 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气象》2024年第9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传统农业气象谚语研究》

· 国家气候中心2024-2025年冬季气候趋势预测

· 《中国农谚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版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