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内阁全体辞职,高市早苗锁定“日本首位女首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0:55 1

摘要:今天(10月21日)上午,石破茂将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集体辞职。新内阁将于当天下午经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后,由新当选的首相重新组建。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今天(10月21日)上午,石破茂将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集体辞职。新内阁将于当天下午经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后,由新当选的首相重新组建。

当地时间10月20日傍晚,日本维新会参众两院议员总会的表决结果,为次日的首相指名选举写下关键注脚——该党正式决定将35个众议院席位、19个参议院席位的选票全部投向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这一关键背书使高市阵营的支持票距离国会两院过半数仅一步之遥,NHK随即确认“其当选几乎已成定局”,日本140年首相制度史上首位女性掌舵者即将诞生。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1日,日本东京,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中)出席自民党总部举行的执行委员会会议。高市早苗有望在当天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这场权力角逐的转折点始于自公联盟的意外破裂。

10月10日,与自民党合作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公明党宣布决裂,以高市早苗任命“黑金丑闻”相关人物担任要职、忽视其“三大担忧”为由,明确表示将在选举中投票给本党党首。彼时自民党众议院仅196席,距233票的过半数缺口达37席,高市的“准首相”地位一度岌岌可危。

资料图

为填补选票缺口,高市阵营展开密集游说。10月20日,高市早苗与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在东京签署联合执政协议,成功将这一关键势力纳入阵营。更值得关注的是,她还拉拢了极右翼小党“参政党”(3席)和无党派联盟“改革有志会”(7席),众议院支持票由此攀升至241席,稳稳超过半数门槛。即便出现个别议员“倒戈”,第二轮选举中其优势仍难以撼动。

在野党阵营的分裂则进一步巩固了高市的胜局。此前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曾计划联合维新会推出统一候选人,但随着维新会倒向自民党,这一“翻盘计划”彻底破产。公明党虽拒绝合作,但仅能将选票投向本党党首,无法形成有效抗衡。日本政治评论家指出,“在野党各自为战的局面,让高市早苗坐收渔利”。

即将创造历史的高市早苗,以鲜明的右翼保守立场著称。

这位曾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总务大臣的政治家,长期主张恢复日本传统价值,将修宪、强化安保、维护天皇制权威作为核心政治目标。她曾自嘲“被视为当不上首相的可怜女人”,却立下“绝对要当上首相”的誓言,此次登顶堪称日本男性主导政坛中的罕见突破,也折射出日本性别政治生态的缓慢变化。

资料图

作为彻头彻尾的“反华人士”,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否认南京大屠杀,还以政府高官身份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仅2014年至2025年的12年间就参拜11次,几乎每年都未缺席。2025年10月初接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访时,她更强调日本对台海安全“负有责任”,重提安倍晋三“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论,其立场引发广泛争议。

为争取中间选民支持,高市在竞选后期将重点转向经济民生。针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她提出“积极财政”方案,涵盖多项减税政策与地方财政支援措施;在移民与资本管控领域,则主张严格审查非法滞留者与海外资本流入。这些政策既延续了自民党传统主张,也试图回应民众对经济复苏的期待。

资料图

外交与安保领域的政策取向更受国际社会关注。高市明确表示将继承安倍晋三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强化与东盟及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同时不排除按美国要求增加防卫支出。值得警惕的是,她主张进一步强化自卫队能力,甚至可能推动自卫队更名与和平宪法修订,这一立场已引发东北亚邻国高度关注。

国际反应已初现端倪。

早在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便提前发贺电,凸显美日关系的紧密性。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近期更公开呼吁构建包含德、日、澳等国的“八国框架”以应对“中俄挑战”,若高市执政后推动这一合作,或将对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高市政权仍面临多重挑战。自民党与维新会、极右翼政党的政策分歧可能埋下执政隐患,“黑金丑闻”的余波也尚未平息。更关键的是,如何在推进保守议程的同时平衡经济民生需求,将成为检验这位首位女性首相执政能力的核心考题。

日本国会议事堂

10月21日的临时国会即将揭开最终答案。

从选票缺口37席到锁定胜局,高市早苗用十天时间完成逆转。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其政治立场,这位即将入主首相官邸的女性,已在日本政治史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她的执政方向,不仅关乎日本未来,更将牵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

回溯高市早苗的成长轨迹,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与坚韧的性格早在早年便已埋下伏笔。1961年,她出生于日本奈良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任职于当地警察局,母亲则是小学教师,家庭氛围中浓厚的传统保守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价值观。

与多数循规蹈矩的日本女性不同,青年时期的高市早苗展现出多元的兴趣与叛逆的特质,在神户大学经营学部就读期间,她酷爱音乐,甚至自组重金属乐队并担任鼓手,这种看似与保守形象反差强烈的经历,锻炼了她的节奏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塑造了她敢于突破常规的行事风格。

1984年从神户大学毕业后,高市早苗并未急于进入职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旨在培养未来政经精英的松下政经塾,并于1989年顺利结业。这所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机构堪称日本政界的“黄埔军校”,高市早苗在此与前首相野田佳彦、前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等日后的政坛大佬师出同门,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政策与选举策略。这段经历不仅为她搭建了宝贵的人脉网络,更让她得以深入接触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源:@李老师看日本

离开松下政经塾后,高市早苗并未立即投身选举,而是先以电视节目主播与大学讲师的身份积累公众知名度。在媒体工作中,她锻炼出敏锐的舆论洞察力与流利的表达能力;而讲台经历则让她学会如何清晰传递观点、争取听众认同。这些积累在1993年的众议院议员选举中初显成效——尽管首次参选以微弱差距落选,但她在竞选过程中展现的政策素养与个人魅力,成功获得自民党高层的关注。

1995年,高市早苗通过补选终于踏入国会大门,正式开启政治生涯。彼时,同样持保守立场的安倍晋三刚在政坛崭露头角,两人因在修宪、天皇制等核心议题上的高度共识迅速走近,高市早苗也逐渐成为安倍阵营的核心成员。在安倍的提携下,她的仕途一路顺遂:2006年安倍首次出任首相时,任命她为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负责少子化对策与地方创生;2014年安倍二次执政期间,她更升任自民党政调会长,成为该党历史上首位担任这一关键职务的女性。

在政调会长任上,高市早苗全力推动安倍的安保政策,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美日同盟等,甚至在国会辩论中抛出“国家存亡之际无需拘泥于宪法条文”的激进言论,虽引发争议却也巩固了其在保守派中的核心地位。这段从政经历让她深刻理解日本政坛的权力运作逻辑,也打磨出极强的政治手腕——此次首相选举中,她从选票告急到锁定胜局的逆转,正是其长期政治经验积累的集中体现。

从奈良的普通家庭到即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的成长轨迹既映射着日本传统社会对个体的塑造,也彰显了她突破性别桎梏的个人奋斗。然而,其根深蒂固的右翼立场与争议性言论,也让这位即将掌权的女性政治家,从诞生之初便背负着国内外的广泛审视。未来,她将如何在历史争议与现实挑战中掌舵日本,无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