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财务总监把那份几乎全线飘红的业绩预测报告拍在我面前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高志远,我待你亲如兄弟,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当财务总监把那份几乎全线飘红的业绩预测报告拍在我面前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高志远,我待你亲如兄弟,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十年,整整十年。我把他从一个跟着我跑业务、拎着包在客户公司楼下啃面包的愣头青,一手提拔到公司的销售总监,坐进仅次于我的那间办公室。我分给他的股份,比我计划留给我刚上大学的儿子的都多。我总在股东会上说,建华科技有我程建华一半,就有高志远的一半。我以为我们是战友,是兄弟,是要并肩站上敲钟台的伙伴。
我甚至还记得,去年年会上,他喝多了,搂着我的肩膀,眼眶发红地说:“程哥,这辈子跟定你了,你指哪,我打哪。”
可这一切,都在那个周一的清晨,戛然而止。
故事要从半个月前那个看似再寻常不过的周五说起。
那天下午,阳光正好,透过我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给整个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我刚签完一份重要的战略合作协议,心情不错,正靠在老板椅上,慢悠悠地品着王姐给我泡的普洱。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高志远推门进来,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程哥,忙着呢?”他熟稔地走到我对面的沙发上坐下,自己提起茶壶续了杯水。
“不忙,刚把城南那个项目定了。你小子可以啊,这次的方案做得滴水不漏,对方老总一个劲儿地夸你,说没见过这么有诚意又专业的团队。”我由衷地赞叹道。
高志远笑了笑,摆摆手:“那还不是程哥你大方向把得好?我就是个执行的兵。对了程哥,跟你说个事。”
“说。”我呷了口茶,示意他继续。
“最近我复盘咱们上半年的客户数据,发现一个问题。”他身体微微前倾,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咱们的核心客户群,就是那三十几家占了公司快百分之七十利润的大客户,他们的维护还是太分散了。A区的张经理跟,B区的李主管也跟,信息不同步,服务标准有时候也不统一,长此以往容易出问题。”
我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老问题。公司发展太快,管理上有些地方没跟上。
“那你有什么想法?”我问。
“我想着,能不能把这批核心客户的资料全部整合起来,由我亲自牵头,成立一个‘大客户战略部’,专门做深度维护和二次开发。这样一来,服务质量能上去,也能更精准地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我需要一份最完整的客户档案,包括所有的联系人、历史合作记录、甚至是一些咱们之前业务员记录的客户个人偏好……”他滔滔不绝,眼睛里闪着光。
这听起来是个非常棒的主意。集约化管理,精细化运营,正是我下一步想推动的改革方向。高志远能主动想到这一点,我心里很是欣慰。
“好啊!这个想法很好!”我当即拍板,“需要什么资源,你尽管开口。财务、行政,全力配合你。客户档案这块,你直接去找行政部的王姐,我跟她说一声,让她把最高权限的数据库对你开放。”
“得嘞!谢谢程哥信任!”高志远站起身,脸上是那种得到肯定的兴奋,“我保证,不出半年,这块的业绩至少再给你提三成!”
“行,我等着你的好消息。”我笑着说。
他转身要走,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叫住他:“志远,等一下。”
“怎么了程哥?”
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他:“你嫂子前两天给你看的那个楼盘,我托人问了,这是内部折扣申请表,能便宜不少。你跟了我十年,还没套像样的房子,哥心里过意不去。首付不够的话,从我这拿,别客气。”
高志远愣住了,他看着那份文件,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没接,声音有些哽咽:“程哥,这……这我不能要。”
“拿着!大老爷们,婆婆妈妈的。这不光是给你,也是给你那个谈了五年的女朋友一个交代。安了家,才能更好地立业嘛。”我把文件硬塞到他手里。
他紧紧攥着那张纸,低着头,沉默了很久,再抬起头时,用力地点了点头:“谢谢程哥……真的,谢谢。”
那个下午,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感慨。我觉得自己不仅拥有一个能干的下属,更拥有一个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我甚至开始构想,等公司上市后,要怎么为他举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份凝聚了我全部信任的客户数据库,和他手中那份代表着我关怀的购房折扣单,会在十几天后,变成两把最锋利的刀,狠狠地插进我的心脏。
第1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高志远拿到客户数据权限后的一个星期,公司里风平浪静,甚至可以说是喜气洋洋。
他提出的“大客户战略部”迅速成立,从销售部抽调了几个最精干的业务员。每天都能看到他们部门的人在开会、讨论,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我几次路过,看到高志远在白板前慷慨激昂地分析着客户案例,那股子拼劲儿,让我这个当老板的都觉得热血沸腾。
周三下午,我召集各部门总监开例会。
会议室里,气氛很轻松。财务总监报上来的数据一片向好,几个新项目都超额完成了预期指标。轮到高志远发言时,他清了清嗓子,打开PPT。
“各位,关于我们核心客户的深度维护计划,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一阶段。”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对三十七家核心客户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评级,并且根据他们的业务属性,制定了‘一户一策’的专属服务方案。下周开始,我会亲自带队,逐一上门拜访,争取在下个季度,签下至少十个新的增值服务合同。”
他的计划详尽、逻辑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在座的总监们纷纷点头,连一向挑剔的技术总监都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我满意地看着他,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得一良将,夫复何求?
“志远这个计划,我举双手赞成。”我带头鼓掌,“大家要全力配合销售部的工作。公司的未来,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服务好这些衣食父母。志远,放手去干,出了问题,我担着!”
“谢谢程总!”高志远站起来,微微鞠了一躬,显得既谦逊又充满力量。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高志远却留了下来。
“程哥,晚上有空吗?叫上几个老同事,一起吃个饭?就去公司楼下那家‘老地方’烧烤。”他提议道。
“老地方”是我们公司草创时期,几个元老最爱去的馆子。那时候穷,几个人点一盘毛豆,几串烤肉,就能就着啤酒聊一晚上对未来的畅想。公司做大之后,应酬的档次越来越高,去那种烟火气十足的小馆子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突然提起这个地方,让我有些怀念。
“好啊,”我爽快地答应了,“你来安排,我买单。”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包括行政总监王雅琴,技术部的老刘,还有两个已经升为主管的早期员工,围坐在那张熟悉的油腻腻的桌子旁。
啤酒沫子在杯子里翻腾,烤肉的香气混合着炭火的味道,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十年前。
高志远那天情绪特别高,一杯接一杯地敬酒。
他敬我:“程哥,第一杯,必须敬你。没有你,就没有我高志远的今天。当年我刚毕业,啥也不是,是你一点点教我怎么跑业务,怎么跟客户打交道。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
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的什么话,是你自己够努力,够聪明。”
他又敬王姐和老刘:“王姐,刘哥,当年我刚来,多亏你们照顾。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跑单跑砸了,一个人躲在楼梯间哭,是王姐你给我递了纸巾,刘哥你还请我吃了顿饭。这份温暖,我也记一辈子。”
王姐和老刘都笑着,说着“都是过去的事了”,眼角却有些湿润。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过去的事,聊创业初期的艰难,聊第一次拿到百万订单的狂喜,聊那些一起熬过的夜,一起见过的客户。每个人都喝得很多,说到动情处,好几个大男人都红了眼眶。
快散场的时候,高志远已经有些醉意朦胧了。他搭着我的肩膀,大着舌头说:“程哥……你说……咱们公司……以后能做多大?能……能上市吗?”
“能!一定能!”我扶着他,大声地回答,“到时候,你、我、王姐、老刘,我们都去敲钟!咱们都是公司的功臣!”
“好……好!敲钟!”他喃喃自语,然后突然凑到我耳边,用一种近乎耳语的声音说,“程哥,你信我,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当时只当是酒后真言,心里暖洋洋的。我用力地回抱了他一下,说:“我信你,我一直都信你。”
现在回想起来,那晚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告别仪式。他用最温情的方式,回顾了我们的过去,然后准备亲手埋葬我们的未来。
而我,那个沉浸在兄弟情深戏码里的傻瓜,还在为他的“忠诚”而感动不已。
第2章 一封邮件,一场海啸
那个决定公司命运的周一,来得毫无征兆。
我像往常一样,七点半就到了公司。泡上一杯热茶,处理了几封紧急邮件,准备迎接新一周的忙碌。
八点五十分,离正式上班还有十分钟,我的邮箱里“叮”地一声,跳进来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高志远。
主题:辞职申请。
我的心猛地一沉,握着鼠标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我点开邮件,内容异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是冷漠。
“程总:
见信好。
因个人发展原因,我在此正式提出辞职,即日起生效。感谢公司多年来的培养,祝愿公司未来发展一切顺利。
高志远”
没有解释,没有寒暄,甚至连一句客套的“望批准”都没有。就这么短短几行字,像一块冰,瞬间冻结了我所有的思绪。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抓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高志远的号码。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我的胸口。我不死心,又打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瞬间攫住了我。高志远不是这么不负责任的人,就算要走,也绝不会用这种近乎决裂的方式。这里面一定有事。
我立刻给行政总监王雅琴打了电话,让她来我办公室一趟。
王姐很快就来了,看到我铁青的脸色,她也紧张起来:“程总,出什么事了?”
“高志远辞职了。”我把电脑屏幕转向她。
王姐扶了扶眼镜,凑近看了看,满脸的不可思议:“辞职?怎么可能!上周五他还跟我说大客户部的装修方案呢……这,这是不是搞错了?”
“电话关机,联系不上。”我的声音干涩。
“我去找找他部门的人问问!”王姐说着就要往外走。
就在这时,我的内线电话尖锐地响了起来。是前台。
“程总,楼下……楼下来了五六个咱们销售部的同事,说是来办离职手续的……”前台小姑娘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
我心里“咯噔”一下,最坏的预感开始变成现实。
“他们是谁?”
“都是……都是大客户战略部的,还有销售一部的张经理和李主管……”
我脑袋“嗡”的一声,几乎站立不稳。大客户战略部,是他上周刚成立的部门,里面全是他最信任的骨干。张经理和李主管,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左膀右臂。
这不是辞职,这是集体哗变!
“王姐,”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声音却在微微发抖,“你马上去处理离职手续,稳住他们,尽量问清楚情况。但是,不要为难他们,都按正常流程办。”
“好的,程总。”王姐脸色煞白,快步走了出去。
我颓然地坐回椅子上,试图理清头绪。高志远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带走这么多人,想干什么?另起炉灶?可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我们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无数个问号在我脑子里盘旋,却找不到一个答案。
还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更猛烈的风暴接踵而至。
九点半,我的手机响了,是长期合作的、也是我们最大的客户——华盛集团的采购总监李总。
“程总啊,哈哈哈,最近忙什么呢?”李总的语气一如既往地热情。
“李总好,刚开完早会。您有什么指示?”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里却七上八下的。
“指示谈不上,就是通知你一件事。我们集团跟贵公司的年度合作协议,下个月就到期了,我们这边决定,到期后就不再续签了。”
“什么?!”我“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李总,这是为什么?我们合作了快五年了,一直很愉快啊。是不是我们的服务有什么问题?您提出来,我们马上改!”
“哎,程总,你别激动。”李总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你们的服务没问题,产品也很好。主要是吧,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供应商,能给我们提供更……嗯,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价格也更有优势。”
“新的供应商?是哪家?”我追问道。
“这个嘛……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不过,他们负责人你肯定认识,高志远,高总监,哈哈哈,真是年轻有为啊!”
“高……志……远……”
我一字一顿地念出这个名字,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李总后面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我只知道,挂断电话的时候,我的手抖得连手机都快握不住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成了我创业以来最黑暗的六十分钟。我的手机和办公室的座机,像被设定了程序一样,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
“程总,我们泰和实业决定终止合作……”
“程总,我们远大光电的订单,麻烦你给取消一下……”
“程总,不好意思,我们已经跟高总监的新公司签了合同……”
每一个电话,都来自那份我亲手授权给高志远的核心客户名单。每一个电话,都像一把刀,在我心上反复切割。
他不是要整合客户,他是要掏空我的公司!
他成立“大客户战略部”,不是为了深度维护,而是为了精准地、一锅端地将他们带走!
他上周五的温情脉脉,那场充满回忆的烧烤晚宴,那句“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承诺,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讽刺!
我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可我的世界,却已经天崩地裂。
第3章 冰冷的会议室
上午十一点,我召集了所有还在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公司最大的会议室开紧急会议。
那张能容纳二十多人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是我当年特意花大价钱定制的,象征着公司的实力和气派。过去,每一次坐在这里,我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
而今天,我坐在这里,只觉得这张桌子冰冷得像一块巨大的墓碑。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与会的人不多,除了几个总监,还有几个部门的副手。销售部那边,只来了一个刚提拔上来不久的二部副主管,他低着头,脸色苍白,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所有人都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慌、困惑,还有一丝不易察arle的审视。
我环视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了财务总监老赵的身上。
“老赵,把最新的情况,给大家通报一下。”我的声音异常沙哑。
老赵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会计,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他推了推眼镜,打开面前的文件夹,声音沉重地念道:“截止到今天上午十点半,我们已经接到了十七家核心客户的解约通知。这十七家客户,占了我们去年总营收的百分之六十八。根据初步测算,如果这批客户全部流失,公司下个季度的营收,预计将暴跌百分之七十以上。更严重的是,我们有三个正在执行的大项目,都属于这批客户,他们单方面中止合同,意味着我们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将血本无归,并且,我们可能还要面临……违约赔偿。”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百分之七十!这个数字像一颗炸弹,在每个人的心里炸开了花。这意味着,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被人硬生生地抽走了。
“另外,”老赵顿了顿,艰难地补充道,“高志远和他带走的七个人,他们的工资、奖金和项目提成,上周五已经由高志远统一提交申请,财务部按流程审批,今天早上九点,已经全部发放到位了。其中,光是高志远一个人的项目奖金,就有七十多万。”
“什么?!”脾气火爆的生产总监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这是蓄谋已久的!老程,你……你太相信他了!把客户数据库的权限给他,这不等于把家里的金库钥匙给了外人吗?”
他的话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了我的心里。
是啊,我太相信他了。
我不仅给了他金库的钥匙,我还亲手帮他把金库里最值钱的宝贝都打包好了。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行政总监王姐红着眼睛打断他,“当务之急,是想想该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想办法挽回客户啊!”市场总监急切地说道,“程总,我们赶紧成立一个危机公关小组,分头去联系这些客户,跟他们解释,给他们更大的折扣!只要能留住一两家,我们就有喘息的机会!”
“没用的。”一直沉默的销售二部副主管,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
他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高总……不,高志远他……他准备得很充分。他给客户的报价,比我们的成本价还要低。而且,他还承诺,会把他之前在我们公司积累的所有项目经验和技术方案,都‘优化’之后,免费提供给客户。他……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成本价还低?免费提供技术方案?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了。高志远这不是简单的挖墙脚,他是在用一种式的攻击,来确保我们这家公司,彻底没有翻身的可能。他宁愿自己前期不赚钱,甚至亏钱,也要把我们彻底打垮。
这是何等的仇恨?
我坐在主位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我看着眼前这些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满面愁容的下属,看着这张空了一小半的会议桌,看着窗外刺眼的阳光,脑子里一片空白。
为什么?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报复我?
是我给的钱少了吗?他的年薪加分红,早就是七位数。
是我给的权小了吗?整个销售部,几乎是他的一言堂,我从不干涉。
是我对他不够好吗?我待他如亲弟弟,他家里的事,我比谁都上心。
我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程总?程总?”王姐的声音把我从混沌中拉了回来。
我看到她和所有人都在担忧地看着我。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坐直,试图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试图拿出一个力挽狂狂澜的方案。
可是,我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十年的心血,十年的信任,在一瞬间化为乌有。那种被最亲近的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的感觉,不是疼痛,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和虚无。
我就那么愣愣地坐在那里,大脑停止了运转,目光没有焦点。
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部黑白默片。我能看到人们焦急的脸,能看到他们嘴唇的开合,却听不到任何声音。
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了。
第4章 废墟上的余烬
会议不欢而散。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散会,因为从头到尾,我这个总裁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指示。当我说出“大家……先回去工作吧,让我想想”这句话时,我能看到每个人眼神里最后一点光亮的熄灭。
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整个下午。
我没有去联系任何一个客户,因为我知道,高志远既然敢这么做,就一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太了解我,也太了解那些客户了。他知道客户的软肋在哪里,也知道我的底牌是什么。现在去联系,不过是自取其辱。
我也没有去思考公司的未来,因为在那个当下,未来是一片看不到尽头的黑暗。
我只是坐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和高志远相处的十年。
我记得他第一次来面试时,穿着一身不合体的西装,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但眼神里的那股渴望和真诚打动了我。
我记得为了签下第一个大单,我们俩在客户楼下的招待所里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吃泡面,一起修改了十几遍方案,最后成功时,他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把我抱了起来。
我记得他父亲生病住院,我偷偷塞给他一个信封,他红着眼眶把钱退给我,说:“程哥,你的心意我领了,但公司的钱,我一分都不能乱拿。”
我还记得……
往事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越是回忆,心就越痛。我无法把那个曾经淳朴、重情义的年轻人,和今天这个手段狠辣、不留余地的背叛者联系在一起。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
傍晚时分,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程总,是我,王雅琴。”
“进来吧。”我的声音嘶哑。
王姐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还配着两个小菜。她把餐盘放在茶几上,轻声说:“您一天没吃东西了,多少吃点吧。身体是本钱。”
我看着那碗面,一点胃口都没有。
王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今天离职的那几个人,我都谈过了。他们大多也是临时接到高志远的通知,说是成立新公司,薪水翻倍,还有期权。有几个年轻人犹豫过,但……高志远告诉他们,咱们公司马上就要不行了,跟着他才有出路。”
“呵……”我发出一声苦笑,“他倒是挺会攻心的。”
“程总,”王姐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担忧和不忍,“我知道您现在心里难受。但是,公司还有几百号员工看着您呢。您要是倒了,这个家就真的散了。”
“家?”我咀嚼着这个词,觉得无比讽刺,“一个连顶梁柱都会背叛的家,还算家吗?”
“程总,您不能这么想。”王姐的声音有些激动,“高志远是走了,但他代表不了所有人!老刘还在,生产部的老张还在,财务部、行政部,我们这些从公司一成立就跟着您的人,都还在!您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背叛,就否定了所有人的坚守啊!”
王姐的话,像一盆冷水,猛地浇醒了我。
是啊,公司不是我程建华和高志远两个人的。这里还有几百个员工,几百个家庭。他们是无辜的,他们还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
我可以消沉,可以痛苦,但我没有权利放弃。
我慢慢地端起那碗面,尽管难以下咽,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面条有些坨了,但汤是热的,暖意顺着食道,一直流进冰冷的胃里。
“王姐,谢谢你。”吃完面,我感觉身上恢复了一点力气。
“程总,您跟我还客气什么。”王姐欣慰地笑了。
“你帮我做几件事。”我站起身,重新走到办公桌后,眼神里恢复了一丝清明。
“您说。”
“第一,安抚员工情绪。明天一早,你以行政部的名义发一封内部信,就说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管理层有信心克服。让大家安心工作,这个月的工资,一分都不会少。”
“好。”
“第二,核算公司现有的一切资产和现金流。我要知道,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能撑多久。”
“明白。”
“第三,”我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帮我约一下城科银行的张行长,就说我明天想去拜访他。我们需要一笔贷款,来度过这个难关。”
王姐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的,程总,我马上去办。”
看着王姐离开的背影,我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华灯初上的城市。
夜色很美,霓虹闪烁,可我知道,在这片繁华之下,有多少像我一样正在经历至暗时刻的人。
高志远,你以为这样就能彻底打垮我吗?
你错了。
你可以带走我的客户,带走我的员工,甚至可以摧毁我十年的心血。
但是,你摧不垮我程建华的骨头!
只要我还没倒下,这场仗,就还没结束。
第5章 一线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是我创业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公司的状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核心客户的流失,引发了连锁反应。一些原本合作不错的中小客户,听到风声后,也开始变得犹豫、观望,甚至有几家直接取消了后续订单。供应商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要求我们缩短账期,必须现款结算。
整个公司,就像一艘正在漏水的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我去银行申请贷款,结果也碰了壁。张行长倒是客气,请我喝了好茶,但一谈到贷款,就面露难色,以“贵公司近期经营状况波动较大,风险评估无法通过”为由,委婉地拒绝了。
我明白,银行都是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公司里,人心惶惶。尽管王姐发了内部信,工资也准时发放,但业绩的断崖式下跌是瞒不住的。每天都有人来递交辞职信,一些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也被外面的猎头盯上了。
我每天焦头烂额,开不完的会,打不完的电话,见不完的人。晚上回到家,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只能默默地给我端上一碗热汤。
有好几次,深夜里,我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真想就这么放弃算了。把公司清算掉,剩下的钱也够我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何必在这里苦苦支撑,受这份罪呢?
但每当这个念头升起,王姐那句“您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背叛,就否定了所有人的坚守”就会在我耳边响起。
我一闭上眼,就能看到那些还留在公司里,默默工作的员工的脸。他们中有跟着我十年的老臣,也有刚毕业不久、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走,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他们还信我,还信这家公司。
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那天下午,我正在为一笔即将到期的供应商款项发愁,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的是销售二部一个叫林晓雯的年轻女孩。她是我亲自面试招进来的,印象中是个很文静、不太爱说话的姑娘,业绩一直处于中游,不算突出,但做事很踏实。
“程总。”她有些紧张地站在我办公桌前,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晓雯啊,有什么事吗?”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一些。
“程总,我……我想跟您汇报一下我的一个想法。”她鼓起勇气,把文件夹放在我的桌上。
我有些诧异,但还是耐着性子打开了文件夹。
里面是一份长达几十页的报告,标题是《关于“边缘客户”激活与深度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我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报告里,林晓雯把我们公司过去几年所有合作过、但因为订单小、利润薄而被销售部“边缘化”甚至放弃的中小客户,全部整理了出来。她对这些客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了他们目前的经营状况、潜在需求,以及我们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的新服务方案。
她的方案,不是去抢那些被高志远带走的大客户,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去捡起那些我们曾经看不上的“芝麻”。
“这些客户虽然单个订单量不大,”林晓雯见我在认真看,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解说,“但是数量众多,而且非常分散,高志远他们看不上,也来不及挖。更重要的是,这些客户很多都处于成长期,他们现在小,不代表以后也小。我们现在用诚意去服务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未来的忠诚度,一定会比那些只看重价格的大客户要高得多。”
“而且,”她指着报告里的一组数据,“我测算过,如果我们能激活其中百分之三十的客户,让他们每个月给我们下哪怕只有五万块的订单,加起来的总额,就足以覆盖我们公司每个月的运营成本了。我们就能……活下去。”
活下去。
这三个字,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
是啊,现在的我,还谈什么东山再起,谈什么报复雪耻?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抬起头,第一次认真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她的眼睛里,没有惊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冷静和执着。在高志远带起的离职潮中,在所有人都对公司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她没有选择离开,也没有选择抱怨,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做了这么一份详尽的、充满希望的报告。
“你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我问她。
林晓雯的脸微微一红,低声说:“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是您给我做的入职培训。您当时说,公司的宗旨,是‘不因客小而不为’,每一个客户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后来公司做大了,大家可能都忘了,但我还记得。”
我愣住了。
我自己说过的话,我自己都快忘了。
那一刻,我感到一阵深深的羞愧。这些年,公司发展得太顺,我被那些巨大的订单和丰厚的利润蒙蔽了双眼,渐渐忘记了创业时的初心。我学着那些大公司的样子,开始讲究“头部效应”,把所有资源都倾斜给大客户,而忽略了那些构成我们根基的中小企业。
是我的势利和短视,给了高志远可乘之机。他带走的,正是我亲手奉上的“核心客户”。而我一旦失去这些,就变得一无所有。
这何尝不是一种报应?
“晓雯,”我站起身,郑重地对她说,“你的这份报告,非常好。它不仅给了公司一个活下去的方案,也给我……上了一课。”
我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王姐的办公室。
“王姐,通知所有还在公司的销售人员,十分钟后,到大会议室开会。另外,把技术部和生产部的总监也叫上。”
挂了电话,我对林晓雯说:“走,跟我去会议室。今天这个会,由你来主讲。”
林晓雯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一种激动和自信的光芒,在她的眼底绽放开来。
我知道,这或许是黑暗中,透出的第一缕光。
第6章 尘埃落定
那场由林晓雯主讲的会议,成为了建华科技的转折点。
当她站在台前,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向所有人阐述那个“捡芝麻”的计划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起初,大家脸上还带着怀疑和麻木,但渐渐地,他们的眼神变了。
那是一种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眼神。
会议结束时,我当场宣布,成立“中小客户事业部”,由林晓雯担任部门总监,直接向我汇报。所有资源,向这个新部门全面倾斜。
没有人反对。
从那天起,整个公司的风气焕然一新。过去那种围绕着几个大客户转的模式被彻底打破。我和剩下的员工们,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创业的时候。
我亲自带着林晓雯和几个年轻的销售,一家一家地去拜访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的老客户。
起初,我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老板对我们的突然到访,充满了警惕和嘲讽。
“哟,程总,您这么大的老板,怎么有空来我们这小庙了?”
“怎么,大客户都跑光了,想起我们这些小门小户了?”
面对这些,我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我只是诚恳地道歉,为我们过去几年的怠慢和傲慢道歉。然后,我让他们看我们针对他们公司特点,量身定制的新产品方案和服务承诺。
我们的姿态放得很低,我们的方案做得极细,我们的诚意给得十足。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
渐渐地,我们开始拿到一些小订单。五万,十万,二十万……虽然数额不大,但每一笔合同的签订,都让整个公司为之振奋。这些订单就像一股股清泉,注入了我们几近干涸的河床。
林晓雯也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才能和商业嗅觉。她带领着那个小小的团队,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执着,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们不再是单纯的销售,而是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顾问。
三个月后,公司的财务报表,虽然依旧不好看,但营收那一栏,终于止住了下跌的趋势,开始缓慢回升。我们靠着无数笔“小订单”,顽强地活了下来。
公司的氛围也彻底变了。过去那种等级森严、部门壁垒分明的现象消失了。技术部的人会主动跟着销售去见客户,生产部的人会为了一个小订单的加急,通宵加班。那张冰冷的红木会议桌,如今成了大家畅所欲言的“圆桌会议”阵地。
我们失去了百分之七十的业务,但也找回了百分之百的创业激情。
就在我们这边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我听到了关于高志远的消息。
是华盛集团的李总主动打来的电话。
“程总啊,老哥我这次,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啊!”电话那头,李总的语气充满了懊悔。
原来,高志远的新公司,前期靠着超低价和承诺,确实风光了一阵。但很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挖走的人,都是销售精英,但在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上,却是一片空白。为了降低成本,他找的外包技术团队极不靠谱,导致给华盛集团做的系统,漏洞百出,好几次在关键时刻宕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那个姓高的,就是个投机倒把的骗子!除了会说,啥也不是!还是程总你这边靠谱,做事踏实。”李总在电话里大倒苦水,并且暗示,希望能够重新和我们合作。
我婉言谢绝了。不是赌气,而是我们现在的精力,已经全部放在了服务那些和我们一起成长的中小客户身上。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去伺候那种随时可能因为价格而背弃你的“大爷”了。
后来,我又陆续听到,高志远带走的其他几家大客户,也纷纷与他终止了合作。他的公司,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据说,他本人也背上了一屁股债,灰溜溜地离开了这个城市。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和林晓雯他们开会,讨论一个新客户的方案。
我心里没有一丝复仇的快感,反而是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和寥落。
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天空湛蓝,阳光正好。
我想起高志远,想起我们一起奋斗的十年。或许,从我开始用股份、豪宅这些东西去“犒劳”和“绑定”他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变了。我把他当兄弟,却也用老板的方式在豢养他的野心。而他的野心,最终吞噬了他自己,也几乎毁灭了我。
这场背叛,没有赢家。
我输掉了一个兄弟和半个公司,但也因此找回了创业的初心,和一群真正同舟共济的伙伴。
高志远赢走了一时的风光,却输掉了最宝贵的信誉和未来。
“程总,您在想什么?”林晓雯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回过头,看着会议室里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笑了笑。
“没什么。”我说,“我们继续开会吧。”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那张红木会议桌上,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光泽。我知道,属于建华科技的,一个全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来源:天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