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0日讯(记者 黄煌)当“网红打卡”的热潮逐渐沉淀,人们对城市的探索开始渴求更深层的文化脉络。近日,第一财经旗下的未来预想图联合灯塔ALight推出的新作《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扎实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0日讯(记者 黄煌)当“网红打卡”的热潮逐渐沉淀,人们对城市的探索开始渴求更深层的文化脉络。近日,第一财经旗下的未来预想图联合灯塔ALight推出的新作《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扎实的田野调研,为读者打开了理解这座世遗之城的全新窗口。这不仅是一部解读泉州文化的重要文本,更呼应了当下大众对传统文化深度探索的精神需求。
重新发现:从文化表象到深层肌理
作为“重新发现中国”IP的重要作品,《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的诞生源于对城市文化传播的深刻思考。创作团队历时两个月驻点泉州,踏遍古城街巷与渔港村落,开展了一场深入的文化寻访之旅。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了蟳埔村、梧林社区等传统村落,记录下第一手的民俗资料。他们采访了簪花技艺传承人、境庙管理人员、民间信仰研究者等数十位关键人物,积累了丰富的访谈素材。
通过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团队最终在海量调研基础上提炼出“铺境”“海交”“西街”等10个核心关键词,构建起立体的城市解读框架。其中“簪花”与“拜拜”这两个意象,成为解码泉州文化的关键钥匙。
簪花密码:头上的花园与海洋文明
清晨的蟳埔村,海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海腥味。该书不仅描绘了蟳埔女头顶“花园”的鲜活景致,更深入剖析了这一传统扮相背后闽南家族性别角色的历史变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揭示了簪花习俗与海洋文明的深刻联系。
头上的簪花,既是审美的需要,也是身份的标志,更是对出海后能平安归来的祝福。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折射出海洋族群的生活智慧与情感寄托。
如今,簪花习俗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随着泉州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这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妇女们也开创性地将传统簪花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游客体验的简易簪花服务,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光彩。
拜拜万象:人与神共居的烟火人间
在泉州,人与神的关系显得格外亲近。从香火鼎盛的天后宫到隐匿于街巷的境庙,从规模宏大的祭典到家庭中的日常祭拜,书中用许多笔墨记录了泉州的宗教生态。
其中,特别关注了“拜拜”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与传承。在泉州,神明既是信徒的靠山,也是一种约束。这种独特的人神关系,体现了民间信仰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比如在闽南语中,“拜拜”不仅指祭祀仪式,更包含着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湖南文艺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泉州的书,更是一部让读者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命力的指南。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探索显得尤为珍贵。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