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直播软件,刷三条就能撞见熟面孔——曾经在荧幕上演主角、在舞台上唱金曲的明星,如今拿着零食、护肤品对着镜头喊“3、2、1上链接”。有人纳闷:“明星赚得还不够多吗?怎么扎堆抢主播饭碗?”也有人猜测:“是不是娱乐行业彻底不行了?”
文/白鸽
打开直播软件,刷三条就能撞见熟面孔——曾经在荧幕上演主角、在舞台上唱金曲的明星,如今拿着零食、护肤品对着镜头喊“3、2、1上链接”。有人纳闷:“明星赚得还不够多吗?怎么扎堆抢主播饭碗?”也有人猜测:“是不是娱乐行业彻底不行了?”
其实明星带货这股热潮,从来不是单一原因催生的。娱乐行业的寒冬确实挤走了不少机会,但更关键的是,直播间里藏着比拍戏、上综艺更诱人的“红利蛋糕”。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明星带货到底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出击”?这背后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门道。
一、先聊真相:娱乐行业的“饭碗”确实不好端了
说明星带货全是为了“赚快钱”有点绝对,毕竟不少人是先遭遇了行业的“闭门羹”。近几年娱乐行业的日子有多难,圈外人可能真没概念,这些实实在在的困境,成了明星转向直播间的“推力”。
1. 影视圈遇冷:戏少了,钱也少了
打开影视公司的财报,几乎满屏都是“下滑”“亏损”的字眼。2024年前三季度,15家影视公司总营收比去年降了17.4%,跟疫情前比更是少了三成多,净利润直接砍到只剩3.5亿元,还不到2019年的八分之一。电影市场更冷清,全年票房降了23.7%,暑期档观影人次直接“腰斩”,以前随便一部大片就能破10亿,现在半年才出6部票房过10亿的作品 。
作品少了,明星的机会自然就少了。2024年上半年国产剧上新量比去年降了21.6%,第三季度的播放量还在往下滑。更要命的是“限薪令”卡得紧,曾经动辄过亿的片酬早就成了历史,现在5000万成了行业“红线”,绝大多数明星的片酬直接砍半,就算是顶流也很难拿到8000万以上的片酬 。
以前拍一部剧能歇大半年,现在别说主角了,就连配角都得抢破头。有艺人经纪透露,二三线明星一年能接到两部男二、女二的戏就算不错了,剩下的时间要么在家待业,要么只能接些零散的商演,收入连以前的零头都不到。
2. 综艺和代言:流量泡沫碎了
综艺市场也在缩水。以前平台靠砸钱抢明星造热度,现在更看重“性价比”,那些没作品、没话题的明星,就算愿意降薪也没人要。更关键的是,观众不爱看“尬聊”了,电视开机率从2016年的70%跌到现在的不到30%,年轻人宁愿刷短视频也不打开电视,综艺的曝光量跟着一落千丈。
商业代言这块蛋糕也被分得越来越小。以前品牌找明星只看流量,现在更在意“适配度”和“转化率”。一旦明星没了新作品、话题度下降,代言就会被更年轻的艺人取代。而且大环境不好,品牌广告预算砍了不少,以前能拿七八个代言的明星,现在能保住两三个就不错了,代言费还得打个折。
对很多明星来说,不是“想不想带货”,而是“再不找新出路就没饭吃了”。影视圈给不了的机会,直播间好像都能给,这才有了越来越多明星“跨界”的身影。
二、核心诱惑:直播间的钱,来得太“痛快”了
如果说行业寒冬是“推力”,那直播间里的高回报就是实实在在的“拉力”。比起拍戏、上综艺,带货的赚钱效率简直是“降维打击”,这才是明星扎堆入局的根本原因。
1. 赚钱速度:几小时顶一年
明星带货的收入有多惊人?看看行业数据就知道了。直播带货的收入主要靠“坑位费+佣金”,头部主播单场佣金就能拿到4.99亿,再加上坑位费,一天的收入能超过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就算是二三线明星,一场直播的坑位费也能拿到几十万,佣金比例通常在10%-20%之间,卖得好的话,一场下来赚的钱比拍一部剧还多。
更关键的是“变现快”。拍一部电视剧要经历剧本打磨、拍摄、后期、审核,少则半年多则一年,钱还得等播出后才结。但直播带货不一样,播完当天就能算清楚收入,佣金很快就能到账,这种“日结现钱”的刺激感,比遥遥无期的片酬实在多了。有业内人算过,一个中等名气的明星,一年播个20场,收入就能轻松过千万,这比在影视圈里“熬剧本”划算多了。
2. 投入成本:比拍戏轻松太多
拍戏要背台词、熬大夜、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综艺要搞创意、拼才艺、配合节目组炒作话题。但直播带货呢?简直是“躺赚”模式。
很多明星直播间里,流程、话术全是团队提前备好的,明星只需要坐在那里念稿子就行,连互动都有专人举牌提示。不需要体验生活,不用背几十页剧本,更不用冒着淋雨、吊威亚的风险,几个小时的直播就能换来高额收入。就算是首次直播,平台也会给流量扶持,比如抖音的“星跃计划”会提供运营指导和流量激励,明星只要露个脸,就能轻松吸引几万观众。
这种“低付出高回报”的买卖,对习惯了聚光灯的明星来说,几乎没有抵抗力。就算偶尔翻个车,只要团队公关到位,影响也比“拍戏扑街”小得多。
三、隐形需求:直播间里藏着“明星尊严”
除了钱,直播间还给了明星在影视圈里找不到的“满足感”。这种心理层面的需求,比赚钱更让他们上瘾。
1. 绝对C位:终于不用看别人脸色
在影视圈里,就算是顶流明星也得听导演的、看制片方的脸色,为了戏份多少、番位高低争得头破血流。但在直播间里,明星是绝对的“一号位”,整个团队都围着他转,灯光、镜头、流程全凭他的节奏来。
没有导演喊“卡”,不用迁就其他演员,更不用应付投资方的不合理要求。粉丝在评论区刷“喜欢”“支持”,下单数据实时跳动,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比在剧组里当“螺丝钉”舒服多了。有明星私下说,在直播间里才觉得“自己真正说了算了”,这种掌控感是拍戏给不了的。
2. 维持热度:不被观众忘记的“保鲜剂”
娱乐圈的“更新换代”比翻书还快,半年没作品,观众就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但直播带货能让明星保持高频曝光,就算没有新剧、新歌,每周播两场,就能在粉丝面前刷存在感。
更妙的是,直播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以前明星是“高高在上”的,现在对着镜头吃零食、聊家常,反而更圈粉。有明星靠直播从“过气艺人”变回“亲民偶像”,粉丝量涨了几十万,甚至因此接到了新的影视资源。对他们来说,直播间不只是赚钱的地方,更是维持“明星身份”的“保鲜剂”。
3. 职业退路:给“过气”留条后路
娱乐圈的残酷在于“红不长久”,今天是顶流,明天可能就没人认识。但直播带货给了明星一条“终身退路”——就算戏约少了,只要有国民度,就能把“情怀”变成购买力。
那些曾经塑造过经典角色的明星,就算十几年没新作品,一开播还是有老粉来支持,“看他的戏长大的,买件东西支持下”成了常见的评论。这种“一个角色吃一辈子”的优势,在直播间里被放大到极致。有艺人坦言,直播带货是“Plan B”,就算以后在影视圈混不下去了,靠直播间也能养活自己和团队。
四、幕后推手:平台和品牌“求着”明星来
明星愿意来,更因为平台和品牌在“拉着”他们来。这三方凑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商业闭环,想不火都难。
1. 平台:需要明星撑场面
直播电商行业增速虽然慢了,但盘子还在变大,2024年GMV已经达到5.86万亿元 。平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吸引更多明星入驻,谁就能抢占先机。
为了抢明星,平台开出了“保姆式”条件。淘宝成立了专门的直播公司,给明星提供主播培训、货品筛选、流量扶持等全托管服务,甚至还提供场地和设备。抖音的“星跃计划”更直接,重点场次直接给流量倾斜,还帮明星搞创新内容,比如把直播和音乐会结合,既赚销量又赚热度。
对平台来说,明星自带流量,能快速拉高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和转化率,而高数据又能吸引更多品牌入驻。这种“明星带流量,流量引品牌”的逻辑,让平台心甘情愿砸钱请明星。
2. 品牌:认准明星的“信任状”
品牌找主播带货,最怕“花了钱没效果”。而明星自带的“信任光环”,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比起普通主播,明星的公众知名度更高,粉丝更容易因为“信任他”而下单。尤其是美妆、食品这些需要口碑的品类,明星站台相当于给产品“背书”,能快速打开市场。有数据显示,明星直播带火的美妆单品,新客增长能达到140倍,这是普通主播很难做到的。
更别提明星能靠名气压低成本,拿到普通主播想都不敢想的供货价。同款产品,明星卖得比别人便宜还能赚钱,品牌也能靠走量赚钱,双赢的买卖,品牌自然愿意找明星合作。
五、冷思考:明星带货真的是“稳赚不赔”吗?
虽然明星带货看起来风光,但这行也不是“躺赚”,藏着不少坑。很多明星兴冲冲入局,最后却草草收场,问题出在哪?
首先是“专业性不够”。不少明星连产品成分都搞不清楚,全靠“我用过”“很好用”撑场面,一旦被问细节就露怯。有明星推荐护肤品时,把“烟酰胺”说成“烟酰胺酸”,被网友戳穿后口碑大跌,直播间人数直接腰斩。
然后是“翻车风险高”。明星带的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比普通主播翻车后果更严重。普通主播翻车丢的是粉丝,明星翻车丢的是多年积累的口碑,甚至可能影响影视资源。而且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光靠“明星光环”已经骗不了人了,一旦话术太假、价格不实,观众转身就走。
更关键的是“行业越来越卷”。现在不仅明星和主播抢饭碗,明星之间的竞争也白热化。头部明星一场直播GMV能破亿,二三线明星可能只有几百万,差距越来越大。而且MCN机构运营成本极高,人员、置景、投流哪都要花钱,就算明星赚得多,机构也可能亏损,最后难免出现“分钱不均”的矛盾 。
结语:不是抢饭碗,是换个舞台吃饭
说到底,明星扎堆直播带货,不是“娱乐行业不行了”的无奈之举,而是“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既有行业寒冬的“推力”,又有高回报的“拉力”,还有平台和品牌的“助力”。
有人说明星带货“掉价”,但在流量时代,“曝光”和“变现”才是硬道理。对明星来说,直播间不是“退路”,而是“新舞台”;不是“抢饭碗”,而是“换个方式吃饭”。
至于普通主播会不会被“挤压生存空间”?其实不用太担心。明星带货靠的是“名气光环”,而普通主播靠的是“专业度”和“情感链接”。就像店播已经占到抖音GMV的三成,越来越多观众愿意为“懂产品”的主播买单 。毕竟,观众买的是产品,不是“明星脸”,这才是直播带货最本质的逻辑。
来源:白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