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控现状,共同发布了“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主题,旨在倡议社会各界树立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的理念。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控现状,共同发布了“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主题,旨在倡议社会各界树立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的理念。
△ 正常的骨骼
△ 骨质疏松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与体重管理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静悄悄的流行病”,它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会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其中女性约占7000万,然而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诊断率和治疗率却都偏低,防控形势严峻。
科学管理体重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无论是低体重还是肥胖症,都会对骨骼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就拿 低体重人群 来说,常常因钙、维生素 D、蛋白质等负平衡或激素水平变化引发骨量减少,过少的肌肉和脂肪也会减少骨骼受到的力学刺激,削弱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
而 过度肥胖 则常伴随体内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量流失,并且肥胖人群的肌肉质量相对不足,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跌倒和骨折等不良事件。
骨五科(骨质疏松中心):专业诊疗服务
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五科(骨质疏松中心)一直在积极贡献力量,为众多深受骨质疏松困扰的患者带来希望与健康。科室始终致力于从多方面入手帮助患者,实现“健康体重、强骨健身”。
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汇聚了众多在骨质疏松领域钻研多年的专家。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能够准确地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无论是通过先进的骨密度检测设备,精准测量患者的骨密度情况,还是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等综合因素,都能给出可靠的诊断结果。
而且,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理机体、改善骨代谢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 黄宏兴教授及其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骨骼健康领域创新研究,研发 “壮骨强肌膏”并获批专利授权
骨五科(骨质疏松中心):全面健康指导
1. 体重管理
医护人员会一对一地指导患者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围度等指标,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变化情况,量身定制饮食和运动计划。
例如,对于体重过轻的患者,会建议循序渐进地增加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像瘦肉、蛋类、坚果等,同时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帮助增加肌肉量,逐步提升体重至健康范围;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则会制定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避免高油、高糖、高脂肪食物,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科学减重。
2. 营养补充
强调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尤其注重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
除了告知患者通过日常饮食获取营养的方法,比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鼓励多晒太阳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还会根据患者个体的检测结果,在必要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补充剂以及维生素D制剂,确保体内营养元素充足,为骨骼健康筑牢基础。
△ 钙剂和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
3.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形成“有氧+力量+平衡”相结合的运动模式。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会推荐较为温和的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既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又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而对于年轻一些、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则鼓励尝试慢跑、游泳以及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像利用哑铃进行手臂力量锻炼等,全方位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
4. 健康科普
科室还积极开展各类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科普讲座、义诊活动等,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地,向广大群众普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健康体重与骨骼健康的紧密联系,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在讲座中,专家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来维护骨骼健康,现场解答大家的疑问,并且还会发放精心制作的科普资料,方便大家后续查阅学习。
守护骨骼健康是一场持久战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健康体重
加强运动锻炼,均衡饮食营养
共同守护骨骼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困扰
拥抱全身健康的美好生活!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