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的是韩国乘客携带的锂电池”,亲历者讲述国航机舱起火现场:火星子溅到头顶,有人尖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09:03 2

摘要:在航空出行中,安全始终是乘客与航空公司的核心关切。2025 年 10 月 18 日上午,中国国航一架从杭州萧山机场飞往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的 CA139 航班,在飞行途中突发行李舱起火事件,起因是一名韩国乘客携带的锂电池自燃。这场突如其来的险情,让满舱乘客经历了一

在航空出行中,安全始终是乘客与航空公司的核心关切。2025 年 10 月 18 日上午,中国国航一架从杭州萧山机场飞往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的 CA139 航班,在飞行途中突发行李舱起火事件,起因是一名韩国乘客携带的锂电池自燃。这场突如其来的险情,让满舱乘客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 火星溅落头顶、烟雾弥漫机舱、乘客尖叫慌乱,最终机组按程序紧急处置,将飞机备降至上海浦东机场,未造成人员受伤。事件不仅引发了乘客对航空安全的关注,也再次凸显了锂电池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而后续航班调配与乘客行程延误的矛盾,也成为此次事件中不可忽视的民生细节。

高空惊魂:午餐时段的 “嘭” 然一响

10 月 18 日上午 9 点 47 分,国航 CA139 航班准时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目的地是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原计划于当地时间中午 12 点 20 分抵达。此时的机舱内,大部分乘客正处于轻松的状态 —— 有的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有的戴着耳机观看电影,还有的在与同行伙伴低声交谈。上午 11 点左右,航班进入平飞阶段,机组人员开始推着餐车为乘客分发午餐,餐食包括面包、水果和饮品,机舱内逐渐响起餐具碰撞的轻微声响。

坐在机舱中部、距离 14 号行李架仅两排座位的乘客小王,正低头啃着面包。她此次乘坐航班,是为了前往韩国观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同行的还有几位同样是粉丝的朋友。“当时我刚吃完一个面包,正琢磨着要不要再找乘务员要一个,突然就听到‘嘭’的一声闷响,紧接着就有细小的火星子溅到了我的头顶,头发都被烫了一下。” 小王事后回忆时,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

她猛地抬头,只见头顶上方的 14 号行李架缝隙中,有橘红色的火光窜出,伴随着淡淡的焦糊味。“一开始火光还很小,只有一点点,但几秒钟后,烟雾就开始从行李架里冒出来,慢慢朝着机舱下方弥漫。” 小王说,她当时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体,双手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坐在小王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士,反应比她更快。在看到火光的瞬间,他猛地站起身,伸手拉开了 14 号行李架的舱门。这一动作,却让险情瞬间升级 —— 舱门打开后,氧气涌入,行李架内的火势突然变大,橘红色的火焰窜出半米多高,焦糊味也变得更加浓烈。“不能打开!快关上!” 机舱内立刻响起乘客的叫喊声,有人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中年男士挥手。另一位坐在附近的男乘客见状,赶紧上前,一把将行李架舱门重新关上,才暂时遏制了火势的蔓延。

此时的机舱内,已经乱作一团。有乘客吓得尖叫起来,声音尖锐刺耳;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赶紧将孩子搂在怀里,用衣服捂住孩子的口鼻;还有人朝着乘务员的方向大喊 “灭火!快拿灭火器!”。原本有序分发午餐的乘务员,也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速朝着驾驶舱方向跑去汇报情况,同时有两名乘务员迅速从应急设备柜中取出灭火器,朝着 14 号行李架的方向跑来。

“烟雾越来越浓,几乎要弥漫整个机身了,我能感觉到周围的乘客都很恐慌,有人甚至开始哭起来。” 小王说,她当时紧紧攥着手机,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要出事,我还没看到演唱会呢。”

机组处置:4 分钟灭火与紧急备降

面对突发的火情,CA139 航班的机组人员展现出了专业的应急处置能力。两名手持灭火器的乘务员,在确认行李架舱门关闭后,按照应急程序,先将灭火器的喷嘴对准行李架的缝隙,然后缓缓打开一条小缝,将灭火剂喷入其中。“他们的动作很冷静,没有丝毫慌乱,一边灭火一边还在安抚乘客:‘大家不要慌,我们正在处置,请回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带。’” 坐在前排的乘客刘女士回忆道。

经过大约 4 分钟的处置,行李架内的火势被成功扑灭,烟雾也逐渐散去。但机组人员并未放松警惕,驾驶舱内的机长通过广播向全体乘客通报情况:“各位乘客,刚刚飞机的 14 号行李架发生了轻微火情,目前已成功扑灭,没有人员受伤。为确保飞行安全,我们决定紧急备降上海浦东机场,请大家保持冷静,配合机组人员的后续安排。”

广播结束后,机舱内的恐慌情绪逐渐平复,但乘客们的脸上仍带着紧张。机组人员开始逐一检查乘客的情况,询问是否有人感到不适,并再次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做好备降准备。“乘务员的态度很好,虽然她们自己可能也很紧张,但还是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递水,安抚我们的情绪。” 乘客小张说,她此次是从上海赶到杭州乘机,没想到中途还要返回上海,“当时的心情真的无法言说,又害怕又无奈,只能在心里祈祷备降顺利。”

上午 11 点 30 分左右,CA139 航班开始下降高度,朝着上海浦东机场飞去。此时,机舱内的乘客都紧紧盯着窗外,看着地面上的建筑物越来越清晰。“下降过程中,飞机有些颠簸,我能感觉到机长在很小心地操作,毕竟刚发生过火情,大家都很担心。” 小王说,当飞机的起落架接触到跑道,发出 “哐当” 一声响时,机舱内甚至响起了短暂的掌声 —— 那是乘客们在为安全备降而庆幸。

上午 11 点 45 分,CA139 航班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的跑道上,随后被引导至指定的停机位。当机舱门打开,新鲜空气涌入时,乘客们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下飞机的时候,我的手还在抖,用餐的小桌板都没来得及收起来,安全带也因为紧张,捣鼓了半天才解开。” 小王说,她走下飞机时,看到地面上已经有消防车和救护车待命,心里又踏实了一些。

备降后续:摆渡车上的等待与 “维权” 声

乘客们下飞机后,并未被直接引导至机场大厅,而是被安排乘坐摆渡车。然而,这一坐,就是将近一个小时。“摆渡车停在停机坪上,既不开空调,也不让我们下去,车厢里又闷又挤,很多乘客都开始烦躁起来。” 小张说,当时车厢内的温度很高,她看到有几位年纪较大的乘客,已经开始用手扇风,脸上满是疲惫。

更让乘客们不满的是,关于后续的安排,机组人员一开始并未给出明确答复。“有人问什么时候能继续飞,乘务员只说‘正在调配飞机’,再问具体时间,就说‘不清楚,等通知’。” 小王说,她和同行的朋友都很着急,因为她们要看的演唱会,第一场是在韩国当地时间下午 5 点左右,如果不能尽快起飞,很可能会错过。

在摆渡车上停留了大约 50 分钟后,有几位韩国乘客率先提出抗议,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们要上卫生间!车子里太闷了!” 随后,越来越多的乘客加入进来,有人朝着车外的工作人员大喊 “维权!我们要知道准确的起飞时间!”,还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视频,准备向航空公司投诉。

直到此时,才有工作人员上车,向乘客们解释情况:“国航已经从北京调配了一架新的飞机过来,预计下午 2 点 40 分左右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继续执行 CA139 航班的任务。现在,我们先把大家送到机场大厅休息,等待登机通知。” 这一解释,虽然让部分乘客的情绪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少人感到不满 —— 对于那些要赶演唱会的乘客来说,下午 2 点 40 分起飞,抵达韩国时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 4 点多,能否赶上演唱会,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在机场大厅里,一直盯着航班信息屏,但上面显示 CA139 航班的预计起飞时间和到达时间,始终是‘待定’状态。” 小王说,她和朋友们每隔几分钟就去问一次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都是 “再等等,快了”。直到下午 1 点左右,机场广播才通知 CA139 航班的乘客开始登机,此时距离原计划抵达首尔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

下午 2 点 40 分,由北京调配而来的新飞机,准时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坐在新的机舱内,小王和朋友们的心情复杂 —— 既有对顺利起飞的庆幸,也有对错过演唱会的担忧。“飞机起飞后,我们一直在计算时间,希望能赶得上。” 小王说,机组人员为了弥补延误,还向乘客们赠送了小零食和饮料,但大家都没什么心情享用。

官方通报:锂电池自燃与航空安全规定

就在乘客们焦急等待起飞的同时,关于 CA139 航班起火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上午 12 点 40 分左右,中国国际航空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简短的通报,内容为:“由杭州飞往仁川的 CA139 航班,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上手提行李内的锂电池自燃,机组按程序立即处置,未出现人员受伤。为确保飞行安全,飞机已备降至上海浦东机场,国航已调配飞机继续执行航班任务。”

这一通报,首次明确了起火的原因是 “锂电池自燃”,且自燃的锂电池属于一名旅客的手提行李。下午 1 点左右,橙柿记者从乘客小王口中得知,据她在摆渡车上听到的消息,携带自燃锂电池的是一名韩国乘客,“当时有几位韩国乘客在小声议论,说那个人带的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宝,可能是因为挤压导致短路,才引发了自燃。”

对于锂电池的航空运输,我国民航局早有明确规定。根据民航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旅客行李中锂电池安全航空运输的通知》(局发明电〔2011〕1888 号),旅客或机组成员为个人自用的、内含锂或锂离子电池芯或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表、计算器、照相机、手机、手提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必须作为手提行李携带登机,且锂金属电池的锂含量不得超过 2 克,锂离子电池的额定能量值不得超过 100Wh(瓦特小时)。

通知还规定,超过 100Wh 但不超过 160Wh 的锂离子电池,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以装在交运行李或手提行李中的设备上;超过 160Wh 的锂电池,则严禁携带。此外,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备用电池,必须单个做好保护以防短路(如放入原零售包装、在电极上贴胶带,或放入单独的塑料袋),且仅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经批准的 100-160Wh 备用锂电池,最多只能携带两个。

“很多乘客其实都不清楚锂电池的携带规定,尤其是充电宝,有些人觉得只要不托运就行,根本不看额定能量。” 一位从事航空安全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乘客,在乘坐飞机前,一定要仔细了解锂电池的携带要求,避免因违规携带引发安全隐患。

科学解读:锂电池为何会自燃?

那么,锂电池为何会在航空运输中发生自燃呢?据西安应急管理部门的专业解读,锂电池是一类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充放电速度快、容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瓶车、充电宝、笔记本电脑、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但与此同时,锂电池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 —— 耐过充、放电性能差,在特定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首先是 “过充” 问题。过充是指锂电池超过规定的终止电压后,仍继续充电的过程。虽然市面上的锂电池大多配备了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电压来防止过充,但如果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质量不合格,或者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出现 “枝晶短路”—— 即电池内部的锂金属会形成树枝状的结晶,刺穿电池的隔膜,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从而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使电池温度和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最终引发自燃或爆炸。

其次是 “短路” 问题。短路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使用或携带过程中,比如电池受到挤压、穿刺,导致内部结构变形,隔膜撕裂,正负极直接接触;或者电池的电极暴露,与其他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接触,形成外部短路。短路发生时,电池内部会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分解、电解液分解、负极与电解液反应等,这些反应会在瞬间积聚大量热能,使电池进入 “热失控” 状态,最终导致自燃或爆炸。

此外,高温环境、机械损伤和不当存储,也可能导致锂电池自燃。比如,锂电池长期处于 6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或受到暴晒、火源烘烤,电解液会加速分解产气,导致电池壳体膨胀破裂,内部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就可能引发自燃;电池受到剧烈撞击、挤压或穿刺,会直接破坏内部结构,引发短路;新旧电池混放、金属杂物接触电极,或在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也可能导致电池意外放电或腐蚀,增加自燃风险。

最终抵达:延误后的 “演唱会之约”

10 月 18 日下午 6 点左右,经过将近 3 个小时的飞行,国航 CA139 航班的后续航班,终于安全降落在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当乘客们走下飞机,踏上韩国的土地时,距离原计划抵达时间,已经延误了将近 6 个小时。

“虽然延误了很久,但能安全抵达,已经很幸运了。” 小王说,她和朋友们一出机场,就立刻打车前往演唱会场馆,虽然最终还是错过了上半场,但看到了下半场的演出,也算是没有完全白费功夫。“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后怕,如果当时机组处置不及时,或者火势没有控制住,后果不堪设想。”

而对于那位携带锂电池引发自燃的韩国乘客,小王表示,在后续的航班中,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可能是被航空公司安排在了其他航班,也可能是因为违规携带,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截至记者发稿时,国航方面尚未公布关于该乘客的具体处理情况,也未透露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