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独店塬果香四溢。在北纬35°的苹果黄金种植带上,独店镇万亩果园里,“瑞阳”“瑞香红”如灯笼万盏映丰收。果农穿梭林间精挑细选,智能分选线高速运转,一张张笑脸与枝头金果相映,谱写着苹果产业从“珍品”到“地标”的振兴华章。2022年,这里荣膺“苹果产业百强
金秋时节,独店塬果香四溢。在北纬35°的苹果黄金种植带上,独店镇万亩果园里,“瑞阳”“瑞香红”如灯笼万盏映丰收。果农穿梭林间精挑细选,智能分选线高速运转,一张张笑脸与枝头金果相映,谱写着苹果产业从“珍品”到“地标”的振兴华章。2022年,这里荣膺“苹果产业百强镇”,如今更以科技为笔、产业为纸、品牌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共富新篇。
黄金维度育珍品,自然馈赠铸金果。独店镇地处北纬34°54’—35°14’,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苹果黄金产区在此铺展。1200米海拔托举适生果园,180米富钙富硒土层滋养根系,2450小时年均日照与12℃昼夜温差共酿甘醇——天地造化间,苹果糖酸比达80:1,较全国均值高出12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16.9%,硬度8-9.5kgN/cm²,每颗果实都镌刻着“一方水土养一方果”的天赋密码。
如今,全镇果园已达2.6万余亩,挂果面积2.2万余亩,矮砧密植园1.08万亩,年产果品5.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4.2亿元。从黄土坡上的“小果园”到辐射全国的“优质果仓”,独店苹果以卓越品质诠释着“纬度造珍馐”的自然传奇。
老园焕新提质效,科技赋能破难题。面对老果园品种老化、产量走低的瓶颈,独店镇创新推出“五位一体”改造模式:土壤消毒净根基,营养槽回填沃土,抗重茬砧木强基,水肥一体精准滋养,新优品种嫁接焕颜。这套“技术组合拳”让传统果园重焕青春。优德隆农业引种“明月”“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650亩老旧果园分年改造,实现亩产提升15%、优质果率提高30%的双突破;冯家堡村“化整为零”改建现代化密植园,实现“一年改造、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的转型升级。老园改造不仅规避土地红线、稳定种植面积,更以现代矮砧密植技术提升建园质量,分年度改造减轻经营者负担,为全县老果园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独店样板”。
数字翅膀助腾飞,智慧果业启新篇。科技为独店苹果插上腾飞翅膀。皇甫生态高端果品基地采用M9-T337自根砧+欧洲立架模式,亩栽190株,实现“三年挂果、五年丰产”,从2013年560亩起步,如今已扩展至1390亩规模;煌上湟果业以努力种出“全世界最好吃的苹果”为愿景,采用有机种植方法种植的维纳斯黄金等高端果走俏市场。瓦峪村优德隆千亩矮砧密植园里,“瑞雪”“维纳斯黄金”等新贵悬于智能篱架。
安装的68台防霜机护园温度稳超3℃,倒春寒不再夺丰收;配套的222台声波驱鸟器守护果面光洁,鸟啄损失降九成。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陇东中心扎根于此,攻克抗重茬砧木难题,60%果园完成品种迭代;万吨级智能气调库配套包装厂,带动百人就业;湟上煌合作社带头人曾金良直播宣传受好评,“手机变农具”激活线上销路。
最亮眼的AI智能分选系统,0.1秒高速成像、18帧光谱精析,同步检测果径、色度、霉心、糖酸比,误差率低于0.1%。这些“精挑细选”的苹果直供沪深高端商超,15元/斤仍供不应求,“果园车间”为300多农户带来月均2800元的稳定收入。
联农带农创新路,三金模式促共富。“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拿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独店镇创新“三金模式”,让农户共享产业红利。土地流转每亩年租金600元且每三年递增100元,园区设常年岗位400个、季节性用工8000人次,日薪120元鼓腰包;众鑫联合社按交易量返还15%红利,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50多万元;整合21个村集体经济与互助资金,年为村级分红70多万元,村均超2万元。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产业纽带连起小农户与大市场,让乡村振兴红利流进千家万户,绘就共富图景。
“灵台苹果”地理标志商标的获批,让独店苹果迎来品牌增值的黄金期。煌上湟、皇甫生态、钰圣、优德隆等企业获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品牌溢价效应持续显现。从“粗放种植”到“数字分选”,从“论斤叫卖”到“标准合约”,独店苹果完成了由“土特产”向“金名片”的华丽蝶变。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田间地头到高端商超,这颗北纬35°的“黄金果”正插上品牌翅膀飞向全国。
展望未来,独店镇果业分管领导杨源春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现代果业强镇建设,紧扣“延链、补链、强链”思路,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加工开发,拓展文旅融合,完善冷链物流,深化三产融合,全力打造“苹果产业特色镇”,树立灵台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王志文)
来源:平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