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位家长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孩子幼儿园发布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提示,自己开始以为只是普通传染病而已。结果有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说,孩子发烧了。可怕的是,就在就医排队时,孩子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嘴里吐泡沫,双眼斜视并且上翻,牙关紧紧咬着。自己快要吓坏了。后来才发
近期,一位家长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孩子幼儿园发布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提示,自己开始以为只是普通传染病而已。结果有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说,孩子发烧了。可怕的是,就在就医排队时,孩子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嘴里吐泡沫,双眼斜视并且上翻,牙关紧紧咬着。自己快要吓坏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手足口病引起高热惊厥。
视频一经发布,引起广大家长朋友关注,大家纷纷现身说法手足口病的“威力”。
“我同事一个小孩得了手足口病,进了ICU 7天才出来,家人都不能探望的那种。”
“我家(孩子)手足口病发高烧没有惊厥,却急性喉炎了!半夜三点多送来医院,医生说还好来得早,要不就在插管了,当天就下了病危通知单,把我腿都吓软了!”
“同病房的都是手足口病惊厥住院,尽管都打了疫苗!”
……
看完这些,想必大家会心生疑问,手足口病不是很常见嘛,怎么这么厉害?
头号元凶:EV71
这还要从手足口病病因说起。
手足口病本质上是由“肠道病毒家族”干的坏事。家庭成员主要有EV71、Cox A16,以及其他病毒。其中,EV71病毒感染,是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病例的“头号元凶”。该病毒特别容易突破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并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引发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实践表明,绝大多数死亡病例,都与EV71感染相关。
相比之下,Cox A16是最早被发现、最常见的“元凶”之一,引起的症状通常较轻,是普通型手足口病,重症比例远低于EV71。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病毒型别(如柯萨奇A6、A10)有时也可能引起重症,尤其是对心脏、肺部等器官造成损害,但概率相对较低。
9~11月:
流行小高峰
既然有的病毒这么“有毒”,什么时候应重点关注呢?事实上,尽管手足口病在全年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但它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
秋季小高峰(次高峰)( 9月至11月)
秋季,尤其是开学后,由于孩子们聚集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会形成一个小范围的流行高峰。
夏季高峰(主高峰)( 4月~7月)
这是一年中最主要、最集中的流行期。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病毒变得更为活跃,传播速度加快。且南北方存在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病毒更易存活和传播,夏季主高峰非常突出且持续时间长。北方地区流行期相对集中和缩短,主要以5-7月为甚。
防范要点:
勤洗手、把好口、少接触
家有小宝,高发季节,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感染?
对病毒的有效防范,离不开对其传播途径的清晰了解。手足口病毒主要通过三种传播途径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其中,粪口传播是主要途径。其次是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所谓粪口传播,就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便后不认真洗手,病毒会污染手、玩具、门把手、食物、水源等。
其他孩子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会通过手将病毒带入自己的口鼻,从而感染。这提示大家,防范手足口病,一定要勤洗手,把好“入口”关。
在呼吸道飞沫传播中,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将病毒传播给近距离的易感者。
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水泡里的液体)或被其污染的物品等,都可能造成感染。
幼儿园、早教中心、儿童游乐场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重灾区”。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众多易感儿童聚集在一起,只要有一个传染源(生病的孩子或隐性感染者),病毒就能通过空气和接触迅速蔓延,造成聚集性疫情。
综上,在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商场、早教中心等)。日常做到勤洗手,不勤摸口鼻。
值得注意的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及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易感人群,提醒这些儿童家长提高警惕,提升防护等级。
最大误区:
接种疫苗后不再感染
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关键的一道防线,但它并非“万能”的。
因为目前的疫苗是专门针对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头号元凶”—— EV-71病毒研制的。而EV-71疫苗只能训练人体消灭EV-71病毒,对于其他类型肠道病毒则是无效的。
因此,即便接种了疫苗,日常的防护措施依然不能松懈。“疫苗+日常防护”才是最优解。勤洗手,可谓是性价比最高的“疫苗”。
谣言澄清:
孩子才会得,大人不用防
很多家长以为只有孩子会得手足口病,自己不用防。事实上,成人是重要的“隐形传播者”。大人免疫力强,感染后常无任何症状,但病毒却能在我们身上短暂“居住”,并通过接触传染给家里抵抗力弱的孩子。
所以,防护是全家总动员的事。提醒家人外出回家后,务必做好清洁,别让大人成为无意间的传播链。
5大重症预警信号
需要立即就医!
作为一种喜嗜皮肤和黏膜的病原体,手足口病毒进入人体内,身体发热,手、足、口、屁股出现皮疹,以及口腔溃疡十分常见。若没有并发症,绝大多数孩子经对症干预,会在一周左右自愈。但若出现以下几种“重症预警信号”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以下情况应当立即就医:
1、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
2、精神异常: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惊跳(一惊一乍),严重者惊厥(抽搐)、昏迷。
3、行为异常:肢体抖动、站立不稳;呕吐(非进食后的喷射性呕吐)。
4、呼吸异常:呼吸增快、节奏不规则、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5、循环异常: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心跳过快或过慢、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
“手足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重症信号的忽视。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家长,或者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多一份知识,多一份安心,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注:本文仅为科普,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有调理需求
抖音
快手
微信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
提醒: 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儿科医生李爱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