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视连续剧《大刀记》的拍摄和播出,贾辅仁的原型邢仁甫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邢仁甫到底是个什么人,又做了哪些事,以致使其成为冀鲁边区抗战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本人依据所见到的档案材料,试图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邢仁甫。
随着电视连续剧《大刀记》的拍摄和播出,贾辅仁的原型邢仁甫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邢仁甫到底是个什么人,又做了哪些事,以致使其成为冀鲁边区抗战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本人依据所见到的档案材料,试图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邢仁甫。
投身革命 创建冀鲁边区根据地
邢仁甫(1910-1950),化名李少林、关沧州、罗镇、沙欧,今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家庭成分贫农,行伍出身。7岁上学,16岁高小毕业,当过教员和铁路警察。
1928年6月,邢仁甫投入国民革命军马洪达部,任通讯排长及旅部参谋。
1929年春,邢仁甫由李允中、张雅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部做党的地下兵运工作。
1931年春,邢仁甫转到肖之楚部任差遣参谋。
1933年,邢仁甫回乡,在平津一带做党的工作。
1937年7月10日,即“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邢仁甫同王俊峰、傅炳翰等热血青年在旧县集上发表抗日演说,散发抗日传单。15日,经中共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引荐,邢仁甫在旧县镇召开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辖和领导华北的抗日救国军。邢曾亲自到盐山县第五区,将路牟班的队伍改编成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特务团,自任团长。
10月,中共冀鲁边工作委员会决定,由邢仁甫担任冀鲁边救国军司令。
12月,救国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邢仁甫任司令。
1938年1~5月,邢仁甫带领31支队攻下盐山、无棣、庆云、乐陵等县城,歼灭日伪军数千人,然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惩治汉奸,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这支部队在原来只有3路的基础上扩编到24路,兵力发展到3000余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1938年9月27日,肖华率八路军一一五师来到冀鲁边区后,邢仁甫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平津支队)司令。不久,平津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六支队,邢任支队长。
1939年10月,因冀鲁边区灾荒严重,大部队难以存留,邢仁甫率六支队随主力部队转移到鲁西开辟新区,任115师工作部长、鲁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1941年2月,六支队升格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邢仁甫任旅长。
3月,冀鲁边军区成立,上级又任命邢仁甫为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1942年6月,日军集结大量兵力,开始在冀鲁边区进行大扫荡,形势恶化,进入最艰苦阶段。教导六旅在大口河外的望子岛(民国时期为盐山海匪盘踞地,时海匪早已改编为冀鲁边军区海上独立团,团长是陈子芳,也就是原海匪头子陈二虎)建立后方生产基地,这里也成为军区指挥机关所在地。
1943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通知邢仁甫去延安学习,由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同志接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认为这是黄骅等人在排挤他,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便以有病和青纱帐未起不安全为由,拖延前去延安的时间。
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在新海县大赵村召开侦通工作会议。下午6:30左右,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人闯入,当场打死了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处长陆承道、政治部除奸科长陈彪、司令部一科副科长崔光华、参谋陈振生、通讯员董兴根等8人,打伤作战科参谋池田、侦通站站长迟林照、齐耀亭等4人。案发后冯冠奎等逃走。
叛变投敌 充当日军与国军鹰犬
黄骅事件发生后,邢仁甫企图拉走在垦区(属清河区)休整的军区独立团为其所用,但遭到独立团干部们的反对,邢仁甫的叛变阴谋随之败露。清河军区领导得知邢仁甫叛变的消息以后,立即电告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分局和师部让清河军区副政委刘其人尽快把这一情况转告冀鲁边区党委。在垦区养病的冀鲁边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的爱人朱凝带着刘其人的信,化装赶到冀鲁边区党委驻地新海县邢家王文村,向区党委转报了邢仁甫指使冯冠奎刺杀黄骅等人的真相。
中旬,邢仁甫以为边区党委、军区领导人不知道是他策划刺杀黄骅等人的真相,便以通知边区领导人到望子岛开会,商议黄骅被害后的形势和近期的主要工作,企图借机扣押、谋害边区其他领导干部。区党委和军区领导判断,邢仁甫此时还以为他的叛徒身份尚未暴露,正好将计就计将其抓捕,便回信同意开会,但必须来党委驻地邢家王文村开。邢仁甫回信同意,并带着一个警卫班很快动身前来。但走到离邢家王文村还有2公里的毕家王文村时,邢仁甫却忽然决定先住下来嗅嗅气息再作打算。当晚,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等领导派特务团副政委赵德修和回民支队副政委刘济民带两个连,赶到毕家王文村逮捕邢仁甫。行动中,由于连长王瑞芝有意鸣枪,致使睡梦中被惊醒的邢仁甫,光着脚穿着裤头逃回了岛上。邢仁甫的死党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后勤部长潘特、海上特务团团长陈二虎、副团长杨铁山、股长解玉山、《火报》编辑郭俊勋等随同邢仁甫一起叛变。
回到岛上的邢仁甫,严密封锁消息,不让岛上的机关、部队知道他叛变的真相,同时派人散发《告边区同胞书》,诬蔑说:“托匪王卓如、李启华、刘贤权等南蛮子杀害黄骅后,又要杀害我……”,企图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煽动部队和群众起来骚乱,并写了许多信件,四处策反。
中共山东分局接到清河区党委的报告立即派社会部副部长杜明到清河,会同清河区党委社会部长李震一起,调查这一事件。7月17、18两日,杜明就黄骅被刺情况和黄骅被刺后邢仁甫的态度及企图,用电报向山东分局作了汇报。山东分局迅速做出相应部署。
7月17日,冀鲁边区战时行动委员会和军区发出通令,撤销邢仁甫的一切职务,缉捕邢仁甫及其同伙骨干。20日,邢仁甫的亲信孙长江写了《向区党委的声明》,揭露邢仁甫从谋害黄骅同志到叛变投敌的全部过程,还把邢仁甫先后写给他的几封亲笔信交了出来。21日,冀鲁边区再次发出通缉令,并附有孙长江写给区党委的声明材料,同时发布了《为邢仁甫叛变告全区同胞书》,进一步揭露邢仁甫的叛党罪行。
10月,邢仁甫带着老婆和几个亲信经天津南下洛阳,投靠国民党中原战区司令蒋鼎文,将我冀鲁边区党政军民的组织力量、政策、秘密等,写成材料献给蒋鼎文,深得蒋鼎文的信任,被委任为“冀察战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津浦北段策反专员”。
1944年,邢仁甫投靠日寇,亲笔撰写《效忠天皇》、《剿灭共匪计划》等材料,换取了津南六县(静海、青县、沧县、南皮、盐山、庆云)“剿共”挺进总司令的职务”。同时,邢仁甫还担任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津南流动小组长,专门给蒋匪在津南、渤海一带搜集情报,对我党我军进行破坏,多次煽动我工作人员投敌。邢仁甫的叛变投敌,使我冀鲁边区的工作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1945年11月,日军投降后,邢仁甫化名罗镇,当上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中校组长、保密局津南流动组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保安副司令兼41团团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8年7月后,担任国民党河北省第三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罗镇(邢仁甫),曾用粮食与天津建华公司换枪,对我公开进行武装破坏。
1948年11月间,化名罗镇的邢仁甫,曾以共产党员名义杀害我静海县小白庄的小学教员。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化名罗镇的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邢仁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
判处死刑 德州地区公安处执行
1950年4月,天津市公安局将罪犯邢仁甫移送渤海行署公安局。6月2日,渤海行署公安局又将其上交山东省公安厅。省公安厅指派侦讯处和政治保卫处组织力量对邢仁甫叛党事件重新进行调查取证。这时的邢仁甫故意表现沉着,对罪恶避重就轻,强调他与王卓如政委有矛盾,投敌是被王逼得没办法,因怕死而投降,之前与敌人并无联系;还把侦通会议上打死我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长陆承道等8同志事件,全部推倒凶犯冯冠奎身上。省公安厅侦讯处和政治保卫处通过走访和调取大量的人证、物证,弄清了有关事实真相,于1950年8月16日作出《对叛徒邢仁甫案件总结》,对邢仁甫指使冯冠奎杀害黄骅等同志的事实予以确认,同时该卷宗材料中还附有邢仁甫任伪专员时的反动证件一宗,即钢印2枚,木方印1块,私人手章3枚,专员兼司令长方戳1块。
1950年9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省公安厅的报告,颁布了关于处决叛徒邢仁甫的政府令,即总法字158号,指定由新组建的德州地区公安处在盐山县对邢仁甫进行公开枪决。
山东省公安厅侦讯处和保卫处作出的《对叛徒邢仁甫案件总结》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处决叛徒邢仁甫的政府令,现藏于山东省公安厅档案处。中共山东分局1943年7~10月就邢仁甫叛变事件的收发、来往电报75件,刘少奇、康生就邢仁甫事件给罗荣桓的信件一封,现藏于山东省档案馆。(原载《德州日报·德周刊》2015/3/27)
来源:禹贡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