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腓尼基人是旧约圣经中所说的迦南人,属于闪族,崛起于波斯湾地区,公元前3000年左右,定居于黎巴嫩山地到地中海一带,建立了西顿和推罗两个都市。
腓尼基人是旧约圣经中所说的迦南人,属于闪族,崛起于波斯湾地区,公元前3000年左右,定居于黎巴嫩山地到地中海一带,建立了西顿和推罗两个都市。
腓尼基的海岸线全长320公里,土地肥沃,但因处于埃及和巴比伦两大强国之间,无法向陆地扩充势力,因此只好转向海洋发展。
腓尼基位于北非和地中海各国间主要商队的行程路线上。为了增加贸易,腓尼基将贸易点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地中海各地都有腓尼基的殖民地。
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这些字母后来成为希腊字母的依据。日后罗马和西欧等国的文字,也以腓尼基字母为主。
腓尼基人与染业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腓尼基”一词在希腊语中,是一种红色的染料。这种染料原产于叙利亚海岸,是波尔波拉海贝所喷出的御敌汁液。人们在海边捞取这种海贝,它给迦南人带来了财富。
据记载,公元前9世纪,一个迦南人带着狗下海捕鱼。那只狗在船上玩弄一只大贝壳,后来使劲一咬,贝壳破了。从贝壳中溅出一种红色液体,把狗喷得满脸通红。
主人发现狗的脸上全是血,大吃一惊,以为贝壳把它的嘴刺破了,便用水来洗这血迹,可怎么也洗不掉。
他突然想,难道是贝壳里有什么红色把狗脸染红了?于是他拿起贝壳仔细观察,果然发现贝壳里有两块鲜红的颜色。
他立刻捞取了许多同类贝壳,回到家里,取出其中的红色液汁。他用这种红色的液汁染衣料,衣料颜色鲜艳夺目,不论用热水或冷水洗,都不会褪色。他不禁大喜过望。
当时各国的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绛红色的袍子,但容易褪色。现在有了这种绚丽鲜艳的颜料,人们便争相购买,并把迦南人称作“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
商业的发达使腓尼基经济繁荣,航海事业迅速发展。腓尼基人是欧洲最早利用北极星航海的民族。他们首次航行了整个地中海,在地中海的中心发现了马耳他岛,并把这个岛变成了殖民地。
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人从西西里岛出发,横渡宽阔的海峡,到达非洲北部海角,并在那里的海峡沿岸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的新城。这个城市后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争夺地中海的统治权的斗争中成为罗马人的对手。
腓尼基人把力量全部投入到航海,但却忽略了来自陆地的敌人的攻击。公元前8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尼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开始攻击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奋起抵抗,但新兴的亚述帝国势力强大,腓尼基人屡战屡败。公元前668年,腓尼基的最大城市推罗在长期被围后,终于不得不向亚述的阿布鲁王投降。
推罗被侵占后,迦太基便成了腓尼基人的新首都。腓尼基人从此以这里为中心,继续控制地中海的贸易活动。
为了扩大殖民地,腓尼基人建造了探险航船,从迦太基城向东南扩张势力,向西发现阿拉斯山脉,并到达直布罗陀海峡。
古代地中海国家认为,世界西边的尽头是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格立斯擎天柱,就是矗立在海峡两岸的悬崖峭壁。传说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海格立斯从地中海驶向阴间时,在直布罗陀和对岸的摩洛哥海岬上竖立了这两根柱子。
几千年前,只有那些最勇敢的海员敢于冒险通过海格立斯擎天柱,驶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首先驶入大西洋的正是腓尼基人。他们不但进入了大西洋,而且环航了整个非洲!
公元前600年左右,埃及国王尼可为了开辟红海通地中海的航路,扩大贸易,决定派出探险队。腓尼基人受尼可王的雇佣,开始准备这次漫长而危险的航行。
腓尼基人制造了用以远航的双层划桨船,船头尖尖,船尾上翘,还准备了大量的食品、淡水、商品和生长期短的小麦种子。探险队准备完毕,于11月底出发,沿着红海划桨前进。
过了半个月,航道变得荒凉起来。忽然,当地土人乘着许多木筏,从岸边驶了过来,企图拦截船队。
腓尼基人见土人袭击,立即全速前进,很快将土人甩在后面,离开了这个危险地带。
探险队行驶40天后,经过一个村庄。一群皮肤黝黑,赤裸上身的居民纷纷出来观看。腓尼基人见他们态度友善,便把船驶近岸边。
居民们热情地把他们领进村里。腓尼基人把绛红色的布匹、金银做的杯子、琥珀项圈和锋利的匕首陈列在地上。当地居民从来没见过这样漂亮的物品,惊奇不已。
当地人要用驯服的猴子、猎犬、公牛等动物来交换腓尼基人的货物,可腓尼基人一样也不要,只要当地出产的一种香气扑鼻的树脂。
探险队告别这里的居民,继续扬帆出发,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随着纬度的南移,气候越来越热。船队连续航行了几个月,粮食和淡水也快用尽了。
这天,船队想在一处合适的港湾靠岸补充淡水,没想到船还没靠岸,一群土人在咚咚的鼓声中冲到岸边,向船队投掷石块。船员见势不好,忙把船划离海岸。
探险队只好继续航行。一天,船队到达一处海岸,腓尼基人见岸上没人,便上岸寻找淡水。突然,一个船员发现一处海滩上摆着整齐的象牙和美丽的豹皮,不禁大声喊叫起来。
腓尼基人围过去,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明白了。这一定是当地居民想与他们交换商品,但又害怕,就把货物放在沙滩上,自己藏在暗处观察。
于是,腓尼基人把廉价串珠、衣料、青铜斧头和小刀等物品放到地上,然后将贵重的象牙和豹皮搬上了船。
探险队继续航行,越过了赤道。这时,船员们发现太阳从北边照射过来。原来,他们已经到了南半球,太阳照射的方向同北半球相反了。
这时,探险队已接近非洲南端,进入危险水域,经常遇上风暴的袭击。
好望角的风暴,就是现代的轮船也望而却步,然而腓尼基人以自己大无畏的勇气和娴熟的航海技术,操纵着原始的帆船,采取斜行的方式,缓缓地绕过了非洲南端。
然后,腓尼基人沿西非海岸线向北航行,第二年5月,在圣赫勒拿湾登上海岸。为了补充粮食,他们在这里播下了出发时带的小麦种子。
利用小麦成熟前这段时间,腓尼基人修理船只和补充装备,并饱览了热带非洲风光。
在赤道以南炎热阳光的照射下,腓尼基人种下的小麦三个月就成熟了。他们把收获的小麦搬上船,这时已是11月份,从出发到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
一切准备就绪,探险队从这里启航出发。向北航行一个多月后,船员发现一个林木茂盛的小岛,便决定上岸寻找淡水。
腓尼基人在岛上发现许多满身长毛的人。这些“毛人”在岩石和森林中行动迅速,往来自如。善于打猎的腓尼基人持矛追捕,可是“毛人”都逃走了。
腓尼基人穷追不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三个毛人。可毛人哇哇大叫,乱抓乱咬,无法带上船去。
腓尼基人只好把毛人打死,剥下皮来带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些毛人是腓尼基人从没见过的黑猩猩。
从岛上出发,船队继续沿海岸向北前进。几个月后,太阳又从南面照来。腓尼基人知道已处在回家的路上,不禁一齐欢呼起来。
船队经过几内亚湾时,经常遭到逆风和洋流的干扰,有时甚至无风,船员们不得不划桨航行,前进速度极慢。
探险队到达塞内加尔海岸时,粮食又吃完了。腓尼基人只得又登上海岸,再次播下小麦种子,休息整顿。
三个月后,小麦成熟了。腓尼基人整装出发,沿摩洛哥海岸北上,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
探险队沿着北非海岸航向尼罗河口,埃及就在眼前。经过3年的航行,腓尼基人终于完成了环航非洲的航海探险。这次航海探险,共航行了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每天平均要航行48公里,是航海史上的一个创举。
100多年后,公元前450年,迦太基人汉诺为了在非洲建立新的殖民地,率船队从迦太基出发,迎着大西洋的波涛,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汉诺在摩洛哥沿岸建立了六个殖民城市,然后率领船队继续航行,沿西属撒哈拉海岸南下,经过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到达几内亚湾。
汉诺的船队在这里由于食物用完,开始返航。此后一直到公元15世纪地理大发现前为止,没有一个欧洲航海家敢于这么远地沿西非洲的海岸向南航行。
为了纪念汉诺的探险业绩,迦太基人在农业之神赫鲁·汉蒙神殿中立了一个青铜碑,把汉诺的航海记录刻在碑上。
腓尼基人环绕非洲的航行和汉诺沿西非海岸线南下的探险是早期航海探险的重大成就。腓尼基人以自己优秀的航海技术和大无畏的勇气为后代的航海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鼓励他们为世界的新发现而献身。
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攻破了迦太基城,腓尼基人建立的纵横海洋几个世纪的海上强国灭亡了,只有迦太基城的废墟还存留在地中海之滨,仿佛在默默地向世界倾诉它当年的繁华和功业。
来源:划过指尖的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