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龙罐划过的皮肤微微发红,雷火灸燃烧后烟雾缓缓飘散,苗族“砖熨疗法”的土布散发出苗药清香的气息……10月17日晚,在贵州省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站)活动正在举办,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中医药文化市集的苗族、土家族
火龙罐划过的皮肤微微发红,雷火灸燃烧后烟雾缓缓飘散,苗族“砖熨疗法”的土布散发出苗药清香的气息……10月17日晚,在贵州省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站)活动正在举办,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中医药文化市集的苗族、土家族等特色民族疗法前等候体验。
10月17日,市民在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体验铜仁市中医医院雷火灸。徐诗瑜 摄
56岁的杨女士是在古城游览时偶然发现市集活动的,“我是从广西来旅游的,在梵净山走走停停累了,没想到还能来体验中医特色疗法。”颈椎不适的杨女士选择了铜仁市中医医院疗法区的火龙罐。
“火龙罐疗法是将艾灸、推拿、刮痧多种传统疗法融为一体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火龙罐外形呈不规则花瓣形,治疗时罐内放置一根点燃的艾柱,温热的罐体在人体相应的部位或经络上运用推、拿、揉、摇等手法,达到缓解肌肉僵硬和酸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铜仁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火龙罐、温通罐都是通过同时推、拿、碾、刮、灸的形式疏通经络,缓解痛症。
陈会介绍,古城内开设有铜仁市中医医院开设的门诊部梵净医馆,每个月来体验火龙罐、耳穴贴豆、雷火灸等中医特色疗法的患者人数为2000到4000人次。
在苗医“砖熨疗法”体验区,医务人员将土布包着的药粉包微微熏热,在患者的肩颈、手肘、膝盖处按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贵州温热多雨,湿气、瘴气重,当地苗医发现,将三角枫、七叶藤等药材包裹于土布中贴敷按揉,对腱鞘炎、颈椎病等痛症及风湿类疾病有缓解作用。
10月17日,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中医药市集上的苗医“砖熨疗法”体验区。徐诗瑜 摄
20分钟的火龙罐体验后,杨女士感觉肩颈变得松快起来,“在古城里看着这样美丽的灯火,享受着中医药市集上专业的医疗手法,感觉身上僵硬的部分都一点点舒展开了,也是这次旅途中的意外之喜。”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杜高富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