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的风烟,不过是地图上一个轮廓的消长。再看那九州分野,荆州这块地,总有人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真要刨根问底,哪里能一锤定音?荆州得名于荆山,荆山横亘今襄阳、远安一带,荆州却是今日大平原。翻看卫星图,这里的山头不多,但“荆”字仍旧刻在地名里,边上的江陵和襄阳,
三国的风烟,不过是地图上一个轮廓的消长。再看那九州分野,荆州这块地,总有人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真要刨根问底,哪里能一锤定音?荆州得名于荆山,荆山横亘今襄阳、远安一带,荆州却是今日大平原。翻看卫星图,这里的山头不多,但“荆”字仍旧刻在地名里,边上的江陵和襄阳,全都跑进了历史的洪流。现实却和书本没那么契合。究竟这荆州的魂,到底是在襄阳还是在江陵,你能说清楚吗?
如果口口声声说荆州就等于今天的荆州市,这个说法,古人怕是要拍板桌笑你。央视权威的《楚国八百年》纪录片里,反复论证了一个事实。楚的族与荆互通,开国之地是丹阳,也就是襄阳南漳。不是随便找个地名安一个“始都”,这地方现在还有古旧遗址。可是穿过厚厚的黄土,襄阳变成了汉水流域的新中心。荆山边就是襄阳。可江陵和他,隔了多少泼墨江湖?有人确定江陵就是荆州的正统,这种“贴标签”未免太机械。
没有秦州的年代,州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没数。到了西汉,“荆州”才明明白白站出来。而东汉末年,风雨飘零,各路诸侯,割据天下,“州”成了独立自主的军政实体。不是权力空转,而是真正在手里。刘表的到来,襄阳成了首府,成了风头上的城市。襄阳在一个地理的乱麻里,南郡、南阳郡犬牙交错,你说这个徽章要安在哪儿——没人能迅速给你画个圈下个定义。
其实襄阳城和江陵的较劲,一直没顿过。别管荆州这个“省”有多大,他的首府对内对外始终左右横跳。人们好奇,按照南北地理,其实襄阳算南郡,樊城、隆中归南阳。襄阳“头衔”花得挺亮,可南郡的首府却是江陵。古代县就是核心,所以诸如郡、州,其实都指向选中某个县。兴许是大城市都在边边角角打磨锋芒的时候,县才是一锤定音的实际框架。
讲到这儿,三分天下的时候戏最足。刘表上任荆州牧,最初的荆州首府在汉寿县,那会儿风向不稳。刘表看了一圈,先搬到襄阳宜城,随后又北移到了襄阳主城。谋士蒯越看得明白,“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这是战略。可等到曹操南下,刘备落荒而逃,荆州首府又成了江陵的天下。各大势力把地名当成军旗一样插来插去,真假正统,外行背不全。
史实让人意外,曹操将襄阳与樊城、隆中划成一个地级郡,这一套“行政并线”反倒是大手笔。荆州首府同时出现在襄阳和新野,看着像个“行政外挂”。同一时期,东吴的老巢选在江夏,即今武汉武昌。三地首府鼎立,哪个才是荆州的“北上广”?其实没谁能说死。等东吴打下南郡后,江陵成了东吴的王牌城市,荆州的名号挂在江陵,并没本地人介意有什么变化。
西晋起来后,荆州首府又跑回襄阳。看得头晕,治理中心像玩跳棋一样跳来跳去。都督羊祜守襄阳,把魏吴大对峙的相关档案留了下来。东晋短暂停顿,王忱治江陵,坏就坏在此处。自此,江陵成为荆州不可动摇的“中心”,襄阳黯然离场。往后,无论唐宋如何变迁,江陵的名分稳稳当当地坐实。至今大家提及“古荆州”,大部分都会跳到现代的荆州市。襄阳被边缘?其实也不。
奇怪的倒是,这么一炒名号,江陵的文化地位却老是提不上去。反观襄阳,一直咬着第二名的位置,怎么也甩不掉。在唐朝,襄阳县比肩南京,是国家的文化重镇。纪录片《汉江》中,襄阳的光芒照进了唐代的版图边际。然而无论行政怎么划,襄阳顶多就是“有头有脸的老二”,元之后,武昌崛起,地位拦腰劈下。然而偏偏湖北多少“古地名”流入了韩国,如江陵、襄阳、汉阳,正宗的湖北今天却只剩襄阳“按原味”端着,其他的或改或分,江陵还戴着荆州的冠,可是人未必觉得它就是“荆州”。
韩流地名“大礼包”砸过来,却轮不到正统江陵、襄阳出头。谁注意过,襄阳其实在地理、文化、交通上都占了先机?丹江口水库的建立,汉江穿城,南北咽喉。地理交通、物资流通,都是天然中转。有媒体不止一次提到,江陵最终成为江汉平原的地标,是行政妥协的产物。“文化值”嘛,说不上是消长,反倒像一场无法终结的马拉松。
打开社交网络,部分网友呼吁“江陵”该主动恢复本名,不该一味以“荆州”自居,理由听起来简单直接。襄阳更像是荆州的前身,江陵是后裔,“还魂”这话不好说。有人提出,一座城市的命名不能割裂历史脉络。可也有人觉得,行政区划本来就是现实考量,搞那么多“名分”干什么?不能每个地名都背负起所有故纸堆的骄傲。谁还没点历史包袱?说到底,这些呼吁跟现实功利主义没什么差别。
考据派捉住史书不放,盘点每一任“荆州刺史”,谁在哪儿办公。可等到真正的大变革,局势瞬息,没人会纠结在那几个圈画的地方。三国乱世,行政中心像走马灯。历史不是地名出处的“谁是谁非”,根本没有绝对。他们说,总有一天“荆州”会和“江陵”这个字眼无缝对接,其实想多了,名字只是工具。
有个说法有点意思:从襄阳到江陵,不过是荆州历史长河里掠过的一枚水漂。现代政区与古文献,每次重叠都带着一点错位。老一辈还会念叨“襄樊复名襄阳”,江陵之于荆州,其实也差不多。与其总拖着古地名让日常生活复杂化,不如顺自然而为。荆山给荆州命名,后来江陵背大旗。偏又有襄阳这样古老顽强的城市,至今大街小巷还立着“荆州古治”的牌坊呢。
也别老盯着那些电视里的历史碎片不放,现实里,很多城市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襄阳、江陵谁更“配得上”荆州名号?有时候大家都说好像也无所谓。再不然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中国古地名全被韩国拿走一大半,湖北的江陵、襄阳在韩剧里比在我们现实里还风光。
或许“名分”不是最重要的,“江陵”也许该叫回本名。这些年变来变去,谁能锁定下一个“荆州”的正主?那些地理、区划上的纠葛,其实就是看谁的底气粗、传说多。襄阳没有江陵行政级别高,但始终有种说不清的古城霸气。
总归一切,无非都是时间的更迭与人的选择。襄阳丢不了“荆州古治”的头衔,江陵还会戴着荆州的光环。挂牌子也好,不挂牌也罢,长江汉水静静流淌,故事还会继续编下去。
来源:潇洒漂流瓶J4hhG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