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气青蛙”成为美国街头抗议标志,源于移民执法不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07:32 2

摘要:今年6月起,美国多地爆发“不要国王”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行动。10月2日晚,24岁的塞思·托德在波特兰参加集会时,身着充气青蛙服遭到执法人员从通风口喷入大量胡椒喷雾,这段视频在美国社交平台疯传,点击量超过150万。这一事件让充气青蛙形象受到广泛关注,

- 事件引发关注:今年6月起,美国多地爆发“不要国王”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行动。10月2日晚,24岁的塞思·托德在波特兰参加集会时,身着充气青蛙服遭到执法人员从通风口喷入大量胡椒喷雾,这段视频在美国社交平台疯传,点击量超过150万。这一事件让充气青蛙形象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民众对执法部门暴力执法的一种反抗象征。

- 契合城市文化:波特兰是“庇护城市”,有“让波特兰保持怪异”的非官方口号,具有另类、独特的文化,对一些新奇、夸张的抗议形式有较强的接受度。充气青蛙这种滑稽的装扮符合波特兰的文化氛围,容易在当地的抗议活动中流行起来,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 表达非暴力抗议理念:抗议者选择充气青蛙服,是对“非暴力”的具象化表达,以萌态传递“无武器、无威胁”的立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破特朗普政府将抗议活动描述为“极端暴力”的叙事,表明自己是在和平抗议。同时,可爱的青蛙形象与执法人员的强势形成对比,凸显出抗议者作为“弱势群体”却遭到不当对待的处境,从而引发公众的共鸣。

- 组织推动传播:“充气行动”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充气青蛙服在抗议活动中的传播。该组织为抗议者提供了100多件免费充气服,使得在多地的“不要国王”集会以及在移民及海关执法局设施外示威的抗议者中,充气青蛙的形象大量出现。

来源:虎猫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