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豪:笔墨铸鸡魂,瓷韵续匠心的当代艺术名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7:06 2

摘要:墨豪,原名魏学勤,号兰石斋主人,1963年生于陕西韩城——这片孕育了史马迁的文脉沃土,自幼便浸润在秦风汉韵的文化滋养中,这份故乡情怀也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中人文底蕴的重要源头。如今他定居北京宋庄画家村,在国画艺术天地里他深耕四十余载,以独树一帜的画鸡技艺与厚重的

墨豪,原名魏学勤,号兰石斋主人,1963年生于陕西韩城——这片孕育了史马迁的文脉沃土,自幼便浸润在秦风汉韵的文化滋养中,这份故乡情怀也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中人文底蕴的重要源头。如今他定居北京宋庄画家村,在国画艺术天地里他深耕四十余载,以独树一帜的画鸡技艺与厚重的艺术积淀,成为当代花鸟画坛极具辨识度的实力派名家,更以“天道酬勤,艺无止境”的格言践行着对艺术的终身追求。他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国画系,后先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深造,系统研习吴昌硕、李苦禅等名家笔墨精髓,兼收南北画派之长——北方画派的雄浑豪放与南方画派的细腻灵动在他笔下交融,为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根基。作为中共党员,他将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热忱的艺术追求融入创作与教育事业,现任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展览中心特聘画家、北京京都书画院副院长,同时兼具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成就获得业界权威广泛认可。

在艺术创作领域,墨豪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建树,尤擅画鸡,被誉为“画鸡国手”“画鸡专业户”,其笔下的鸡早已超越单纯的家禽形象,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符号。他深耕画鸡题材数十年,坚持写生与创作结合,深谙鸡的形态肌理与神韵气质,独创“兼工带写”的专属技法——对鸡的眼睛、喙、爪等关键部位以工笔细描,焦墨轻点的眼睛透着锐利神采,朱砂点染的鸡冠如火焰般鲜活;而鸡的身躯、羽毛及背景则以写意笔法挥洒,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线条迅疾豪放,既保证了造型的精准生动,又彰显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他的作品兼具“清丽爽朗”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构图巧妙深谙“开合之道”,如《大吉祥》中雄鸡伫立与修竹、山石相映,《牵牛鸡趣图》以藤蔓舒展为“开”、小鸡伫立为“合”,将画面气息完美聚拢,既含传统笔墨韵味,又富现代视觉张力。除经典雄鸡题材外,他笔下的母鸡温婉从容、小鸡稚嫩可爱,《哺雏图》中淡墨晕染的母鸡护佑雏鸡的场景,笔墨间满是舐犊情深;《雏趣图》里圆滚滚的小鸡啄虫嬉戏,尽显生活童趣。这些作品不仅形态逼真,更通过鸡的不同姿态诠释“文、武、勇、仁、信”的传统五德,赋予作品深厚人文底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花鸟作品常以奇花异草为衬,点缀小鸡灵动身影,贴近生活又工巧入神,寥寥几笔便能让生灵跃然纸上,每只鸡都各具神采,意度深致。同时,他将现代色彩理念自然融入传统技法,形成雅淡疏朗、闲情逸致的格局,以用笔洒脱表现出传统艺术最本质的朴拙与天真。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其跨界陶瓷艺术的探索,墨豪摒弃“国画搬瓷”的简单思维,深入景德镇传统窑口研习数月,吃透青花、釉里红、新彩等不同釉彩的特性——青花的钴料晕散可控性差,他便调整笔墨浓度,以“淡墨勾形、浓墨点神”的手法,让雄鸡的鸡冠在青花色阶中仍显立体;釉里红的窑变不可预测,他则精准把控窑温,使雏鸡绒毛的暖红色调既符合写意韵味,又避免窑变后的色泽偏差。绘制难点在于陶瓷坯体的吸水性远低于宣纸,他创新采用“干笔打底、湿笔晕染”的技法,先以干涩笔墨勾勒鸡的轮廓,再用含釉料的湿笔轻扫,既保留了国画笔墨的层次感,又适配陶瓷的材质特性。其陶瓷作品多以茶具、瓷瓶为载体,如《大吉大利》青花茶具套装,杯身雄鸡昂首的姿态与壶身柿子藤蔓相互呼应,笔墨韵味透过陶瓷的温润质感更显雅致;《百吉图》青花大瓶则将长卷式构图浓缩于瓷面,通过釉色浓淡变化展现百鸡百态,实现了国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完美融合,让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达成统一。

在陶瓷艺术的展览与评价方面,墨豪的跨界作品屡获业界关注。2019年,他的《大吉祥》青花陶瓷系列亮相“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其中高1.2米的青花鸡纹瓷瓶因“笔墨生动、釉色莹润”被评为展会“最佳创新作品”,引发陶瓷收藏界热议;2021年,“墨韵瓷香——墨豪陶瓷艺术特展”在上海朵云轩举办,展出的28件陶瓷作品涵盖青花、釉里红、新彩等多个品类,《哺雏图》釉里红瓷盘、《雄风》新彩瓷瓶等作品被《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专题报道,评价其“突破了传统陶瓷花鸟的程式化表达,将国画的笔墨意趣与陶瓷的材质美感做到了极致融合”。此外,央视国际频道在《中国水墨文化中的鸡》专题片中,特意拍摄了他在景德镇窑口创作陶瓷的全过程,镜头记录下他反复调试釉料、校准构图的细节,评价其“以画家的视角激活传统陶瓷工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江西电视台《大国陶瓷工匠——墨豪》则邀请陶瓷泰斗王锡良点评,称王豪的陶瓷作品“既有文人画的雅韵,又有工匠的严谨,是当代陶瓷花鸟创作的典范”。

在艺术成就与影响力方面,墨豪的作品屡获殊荣、广受认可。1993年,其作品《硕果累累》在首届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002年,《报春》在北京康熙杯书画大赛中获奖并亮相中国美术馆;《百鸡图》《醉春》《雄风》等代表作在国内外各届美展、大赛中频频获奖,被各类报刊、杂志及经典画集广泛载录。他先后出版《墨豪国画选》《墨豪画集》《中国花鸟画家墨豪作品集》等多部个人作品集,备受书画界同仁及收藏爱好者瞩目。展览方面,1993年他在韩城市博物馆开启首个个人花鸟画展,后续相继在九江庐山花径美术馆、安徽六安博物馆文宝斋、重庆摩围山等地举办专题展览,所到之处均引发艺术界关注。媒体关注度同样居高不下,2016年央视二套《书画的“冬天”》走进其工作室深度采访;2017年春节,央视国际频道为其拍摄专题片《中国水墨文化中的鸡》,同步在英、俄语频道播出,央视新闻频道《我是中国年之鸡年说鸡》也采用其鸡题材作品,向全球传递中国水墨魅力;2018年江西电视台拍摄《大国陶瓷工匠——墨豪》,聚焦其陶瓷创作的匠心细节,展现跨界艺术造诣;2020年北京电视台推出“墨豪画鸡”主题专访,进一步扩大公众影响力。市场表现上,其作品备受追捧,365厘米×96厘米的《百吉图》曾以115万元高价成交,《雄风》《丰收年》等国画作品拍卖成交价均突破40万元,2025年《大吉祥》青花陶瓷瓶更以38万元在专场拍卖会上成交,成为跨界陶瓷收藏的热门标的。多幅国画及陶瓷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驻外使馆及私人收藏家珍藏,彰显了其多元艺术创作的市场认可度。

在美术教育与传承领域,墨豪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不辍,始终坚信“真正的艺术来源于人民大众”,致力于书画技艺的普及与推广。他通过登门授课、网络教学、写生笔会等多种形式传授技法,培养的弟子遍布各地,大多数已在花鸟画领域成果斐然,出版个人作品集并屡获大奖,真正实现“桃李满天下”。同时,他将创作经验与教学心得凝结成书,出版《公鸡母鸡小鸡写意画法》《国画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写意吉祥鸡画法》《画藤蔓技法》《画鸡技法》《画说墨豪》等多部教学专著,部分教材被中央美院等专业院校采用,为书画爱好者提供系统学习范本。尽管已声名卓著,他仍保持谦逊姿态,坦言“画鸡和花鸟虽是强项,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感染着后学者。他常以“古有闻鸡起舞,今有向心而动”勉励弟子,强调艺术家需有超然淡定之心,要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四十余载春秋,他始终坚守对艺术的执着,既守护着传统笔墨的纯正血脉,又以陶瓷跨界等创新表达为当代中国画注入鲜活生命力,更用行动诠释着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家国情怀——即便身居北京,仍心系韩城,直言“是家乡养育了我”,将故土情怀深深镌刻在艺术人生之中。

来源:百佳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