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反映济南古城和泉水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提升城市软实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于“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推出“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
为全面反映济南古城和泉水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提升城市软实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于“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推出“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
展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博物馆主办,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承办。本次展览选取山东省和济南市13家文博及考古单位代表性文物,汇集济南文物精华,以济南古城的历史变迁、泉水文化、人文风情为基本故事线,向观众讲述“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的千年故事,展现泉城济南的古城格局、自然历史风貌,推动城市与泉水景观协同发展。
千年城脉解码:
考古叙事重构泉城文明图谱
展览以考古发现为主要依托,结合书画、碑刻、古籍等各类馆藏文物,串联起“济南泉·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景观申遗历程,展览从考古和馆藏视角下的“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出发,突出表现“泉·城文化景观”对于全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影响。在内容上,展览分为“序章——泉城印象”“城邑肇始——济南地区早期区域中心的变迁”“济水之南——济南古城的发展演变”“城泉共生——人文与自然交融的文化景观”四大部分,紧扣“泉·城文化景观”这一概念,立足考古成果的转化与传播,搭建城市古今对话的桥梁,演绎人居泉城中的鲜活姿态;在形式设计上,深挖城市文化元素,以城为核心,串联济南的文明史、建城史和泉水特色,采用多元展示手段,力求实现泉城意象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转化,展现当代视野下的“泉·城文化景观”。
文明物证巡礼:
从史前蛋壳陶到明清珍藏的时空对话
本次展览共展出13家文博及考古单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57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70件,一级文物85件。不仅展出了济南市博物馆藏商晚期兽面纹亚醜铜罍、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负壶陶鸠、载人载鼎陶鸟、唐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铜镜,章丘区博物馆藏洛庄汉墓石编磬,济阳区博物馆藏西周俏色玉鱼鹰,长清区博物馆藏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玉覆面、金饼等镇馆之宝,还汇集了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近30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成果。
商变形兽面纹亚醜铜罍(济南市博物馆藏)
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俑(济南市博物馆藏)
西汉载壶彩绘陶鸟(济南市博物馆藏)
西汉载人载鼎彩绘陶鸟(济南市博物馆藏)
唐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铜镜(济南市博物馆藏)
西周俏色玉鱼鹰(济阳区博物馆藏)
西汉玉覆面(长清区博物馆藏)
展出的文物中,城子崖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薄如蛋壳,光亮如漆;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清郭敏磐潭西客夜图卷,记录了济南第73泉和清代潭西精舍的来历,极为珍贵;济南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商铜鸮卣,将中国发明蒸馏酒的时间追溯至3000年前;山东博物馆的商青铜举方鼎,是迄今在山东境内发现的最精美的晚商铜鼎之一;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春秋青铜方壶,铸造工艺代表了当时铸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济南市博物馆藏)
清郭敏磐潭西客夜图卷(济南市博物馆藏)
铜鸮卣(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商青铜举方鼎(山东博物馆藏)
春秋青铜方壶(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甄选近30年来在城区范围取得的重要考古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共计220件(套)出土文物,时间跨度从9000年前的后李文化一直延续到清代,体现了济南源远流长、高潮迭起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古城区内考古发现的各时期水井、沟渠、城墙等遗物遗迹,充分表明济南“泉”与“城”的历史渊源与相得益彰。
西汉鎏金当卢(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西汉鸡蛋(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展陈破界新生:
沉浸式场域激活文化遗产基因
以考古实证为经,以文物叙事为纬,本次展览开创性地构建起济南九千年文明演进图谱。通过系统梳理济南城市考古成果和丰富的文物资源,串联起从后李文化到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链环,一方面讲述济南古城肇始、形成、发展、演变的故事,另一方面彰显“泉·城文化景观”的独特风貌,生动诠释“泉涌城兴”的共生智慧。
展览突破传统展陈范式,运用创新手法激活文物生命力。如青铜重器、佛造像群以阵列式呈现,构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场域;从西汉鸡蛋到明清文房,情境化展陈再现古代市井的烟火气象,辅助观众理解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借助纱幕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步步生泉、移步换景”的沉浸漫游体验。
数字孪生泉城:
科技赋能下的山水人文交响
展厅空间中随处可见“泉城”意象的元素表达。展厅中央设置的济南古城数字沙盘,展现了不同时期济南城的城市范围和布局变迁;后方以《鹊华秋色图》的数字演绎为视觉焦点,融合纱幕动态投影,营造“山、泉、湖、河、城”的概念画面,突显泉城的灵动之美;展墙空间将文物与画面设计相结合,形成实物展示与艺术化演绎相结合的阐释系统,构成一幅济南古城城市发展与市井生活的鲜活画卷;透过八个独特的小景窗,观众还可以观赏济南八景与泉水潺潺的动态影像。
文旅融合出新:
文创爆款+研学场景重构文博新生态
聚焦群众文旅消费新需求,展览将创新推出“文创+科技”双轮驱动模式:以文物数字活化工程为引擎,深度挖掘藏品文化基因,打造系列兼具文化厚度与时尚表达的“泉城礼物”100+;针对暑期研学热潮,精心策划“穿越千年的课堂”主题教育,通过AI虚拟导览、实景剧本游等沉浸式体验,实现“展厅即课堂、文物会说话”的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线上开发文物数字孪生系统,让观众足不出户云游特展;线下打造济南古城网红打卡点,形成“研学热+文创潮+数字游”三位一体的文博旅游新生态,真正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时代光彩。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济南古城保护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向世界展示东方山水城市营建智慧的窗口。通过考古实证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展览将建构起贯通古今的文化对话体系,为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方案。这场跨越九千年的文明对话,即将在齐鲁文脉之地展开绚丽篇章。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8日—10月12日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
记者:刘瑞祥 编辑:刘梅梅 实习生:薛雨晴 校对:王菲 通讯员:于筱筝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