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泛传播,公立医院承担的责任不再停留于单纯的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也正与日俱增,职能方面从以往单一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社会福利的综合提升。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公立医院当前面临着新旧疾病负担的严峻挑战,且对于信息技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泛传播,公立医院承担的责任不再停留于单纯的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也正与日俱增,职能方面从以往单一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社会福利的综合提升。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公立医院当前面临着新旧疾病负担的严峻挑战,且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较为滞后,指出了公共卫生策略改革创新的紧迫性。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3个方面的发展,力求于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在此框架下,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策略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均衡且具有前瞻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响应当前的公共卫生需求,预防未来潜在的健康风险,促进社区的整体福利。为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并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整合,提升公共卫生监测与疫情预警的效率,强化跨部门合作与社区参与,确保公共卫生资金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与职业健康服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致力于内部结构优化,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政府、社会及相关机构也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资源优化分配的难题,这些挑战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出现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很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公众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此外,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这会影响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可能导致职责不清、任务重叠或沟通不畅,进而影响医院内部的协作和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面临着处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形成了沉重的健康负担。同时,突发传染病事件增加了公立医院的工作难度,在这些事件发生时,医院不仅要继续管理日常的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还需应对传染病的突发和治疗,进而对医院的人力、物资和财力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这种双重负担的形成,部分原因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结构问题,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外部环境变化迅速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主要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整合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服务模式的分离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服务效率的低下。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整合方面的挑战还体现在服务体系的不连贯性上,例如,公共卫生部门和临床医疗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有待提高,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协作,进而在应对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难以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这种整合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在管理和运作模式上的衔接不够,导致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和政策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虽然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但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在疾病预防、监测、控制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当前,公立医院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为信息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决策支持方面的信息获取,使医院在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疾病监测、病例追踪和资源调配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可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医疗信息系统的碎片化、医护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缺乏统一标准和政策指导有关,相较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方面可能更为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卫生领域在资源分配和政策重视程度上的差异。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继续加强疾病的治疗与管理,更应致力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跨部门合作和社区参与,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更有效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最终构建一个均衡、全面、具有前瞻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及未来的社会健康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 公卫纵横 整理自袁金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策略与实践,中国卫生产业,2024.
来源:疾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