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文创来俄罗斯了!什么体验让老外排起长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7 23:24 2

摘要:“这太有趣了,帮助我快速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故事。”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一年一度的“书香五月”图书节现场,13岁开始学习中文的当地青年马克西姆,在体验完俄文版“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后很是兴奋。VR眼镜里,他身临其境穿越至1921年前后,“亲历”中国共产

“这太有趣了,帮助我快速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故事。”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一年一度的“书香五月”图书节现场,13岁开始学习中文的当地青年马克西姆,在体验完俄文版“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后很是兴奋。VR眼镜里,他身临其境穿越至1921年前后,“亲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以及重要意义。他的感受印证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活动的独特魅力。

今天(17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参加第二届“书香五月”图书节活动。两台VR体验设备明显不够用,展位前等待体验的老外排起了长龙。

“这本笔记本的封面,是什么意思?”马克西姆意犹未尽,指着展台的红色文创询问。“在封面,我们复刻了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当时的杂志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向他仔细介绍,也是从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新辟俄罗斯研究专栏,之后连续译载外国书刊上介绍的有关苏俄革命的文章。

《新青年》封面的改变,背后蕴含着早期先进分子的对救国道路的选择。那紧紧相握的大手,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新青年》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机关理论刊物。

图书节上,类似的特色文创产品还有很多,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挑选、进行展示,并特别制作了宣传折页,以多重载体向现场活动参与者讲述“党的诞生地”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现场,俄语宣传折页几乎索取一空。不断有老外询问:“哇我好喜欢,我怎么才能买到?”“我们这次仅作展示,如果您真心喜欢,可以图书节后送给您作为礼物。我们邀请您来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看看,那里可以购买!”

记录真理的笔记本、镌刻宣言金句的文化衫、复刻石库门雕花的帆布包……杨宇说,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物件,实则是红色基因的当代转译。如何创新传播红色文化,尤其在国际化语境中是个时代命题,更需要实现先辈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创造性对话,善用海外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载体,在日用常行中实现红色文化的无痕浸润。

时代在发展,但相握的大手没有改变。

图书节期间,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文化部、伊尔库茨克市政府、伊尔库茨克州国立通用学术图书馆、俄罗斯“书香节”协会、伊尔库茨克州地方志博物馆共同主办“俄中文化对话:合作历史”学术研讨活动。

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外国语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伊尔库茨克州国立通用学术图书馆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历史、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展开深入研讨和学术对话。

中共一大纪念馆协同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张玉菡向与会嘉宾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在研究、展示、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就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等议题进行学术探讨。

既有VR科技带来的沉浸体验,又有学术研讨的思想碰撞,更通过文创产品的“轻传播”实现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活动发起方之一,伊尔库茨克博物馆馆长说:“这次活动架设了一座特殊的文化桥梁——它既通向历史深处,又连接着当代青年的心灵。我们期待这样的文明对话年年延续。”

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次在国外合作开展的学术活动,研讨会为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等相关研究走深走实,促进中俄两国的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做出积极贡献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来源:文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