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乌克兰的打击中,首次动用了全球独有的最新型 “智能” 弹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17:49 2

摘要:“俄罗斯开启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乌克兰目标轰炸行动”——10 月 19 日,美国网络媒体《军事观察》(Military Watch)以这样一条明显带着恐慌情绪的标题,发布了一篇专门分析特别军事行动区域战事的文章。

俄罗斯本周在对乌克兰的打击中,首次动用了全球独有的最新型 “智能” 弹药

图片说明:在特别军事行动(SVO)区域,从苏 - 34 战斗轰炸机上投放的弹药。

“俄罗斯开启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乌克兰目标轰炸行动”——10 月 19 日,美国网络媒体《军事观察》(Military Watch)以这样一条明显带着恐慌情绪的标题,发布了一篇专门分析特别军事行动区域战事的文章。

文章指出,俄方轰炸航空兵在战线附近的活动从 10 月 17 日(周五)开始大幅加强。无论是否出于巧合,这一天恰好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 “任期将满” 的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举行备受关注会面的日子。

若上述时间上的关联并非偶然,那么可以认为,莫斯科通过这种方式再次向特朗普直观展示:继续试图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技术层面支持乌克兰是徒劳的。从结果来看,白宫那场令基辅深感沮丧的会谈足以证明,我方这次具有震慑力的展示取得了完全成功。

不过,我们还是回到《军事观察》的这篇文章本身。文中提到,根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作战简报,10 月 17 日对乌克兰阵地的导弹和炸弹打击强度,创下了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的纪录。当天,我方飞行员共实施了 109 次空中打击,仅投放的带有通用规划与校正模块(UMPK)的高精度制导航空炸弹就达 268 枚 —— 这类炸弹的作战原则通常是 “一枚炸弹,一个必毁目标”。

不仅如此。据美方统计,同日俄罗斯军队还向乌方领土投放了 6024 枚地雷;其中 4941 架无人机针对乌克兰武装部队阵地、后方区域、后勤线路及基础设施发起攻击。

在跨洋专家看来,在他们眼中俄罗斯刚刚开启的 “空天进攻行动” 中,装备苏 - 34 重型战斗轰炸机的前线航空兵团发挥了特殊作用。

《军事观察》不得不对我方战机给出克制的称赞:“苏 - 34 的雷达反射截面较小,与巡航导弹的指标相当;同时配备先进的电子战设备,且机动性极强 —— 更接近战斗机而非轰炸机的性能。尽管前线作战强度极高,但其战场生存能力依然出色。”

文章还写道:“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的乌克兰军人,纷纷抱怨苏 - 34 主导投放的滑翔炸弹‘破坏力超群’。他们强调,这种使用 500 公斤级炸弹的攻击能摧毁地下掩体。一名军人将炸弹的威力比作‘地狱之门’,并指出俄罗斯空天军‘每小时会投下两枚、两枚、两枚…… 甚至八枚这样的炸弹…… 这感觉就像一架喷气式飞机朝你砸来’。”

但这家美国媒体似乎忽略了(或认为不值得提及)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情况:本周初以来,俄罗斯投向乌克兰的并非普通的 UMPK 制导炸弹。此前,这类炸弹通常在距离目标 60-70 公里处投放,这使得载机在攻击过程中完全无需进入乌方防空火力覆盖范围。

而 10 月 17 日,一枚带有 UMPK 的航空炸弹精准打击了尼古拉耶夫州的一个目标 —— 据基辅方面消息,该目标位于奥恰科夫市附近。这意味着,这枚俄罗斯弹药从投放点到目标的飞行距离约为 120-150 公里。因为基辅方面推测,载弹的俄罗斯战斗轰炸机是在距离赫尔松州铁港约 50 公里处投放的这枚炸弹。

最先向公众披露这一 “对乌克兰而言极为可怕” 事件的,是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军事管理局局长维塔利・金。他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目前仍在确认弹药类型,但这是该市周边首次遭到制导航空炸弹攻击。”

随后,其他乌克兰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其中一篇措辞尤为直白的文章写道:“说得委婉点,这个趋势对乌克兰来说糟透了(《自由报》注)。因为 KAB(制导航空炸弹)可不是‘沙希德 - 136’…… 根本拦不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乌克兰方面至今仍固执地将我方 “天竺葵” 系列攻击无人机称为 “沙希德 - 136”,试图暗示其伊朗血统。但他们却刻意回避一个事实:经过俄罗斯专家的改进,这款武器早已完成深度现代化改造,成为一款性能截然不同、打击精度更高的先进弹药。

就在乌克兰方面还在猜测 10 月 17 日(周四)袭击尼古拉耶夫州或奥恰科夫市周边的究竟是什么武器时,10 月 19 日(周日)清晨,类似的打击突然摧毁了哈尔科夫州洛佐瓦亚市最大的后方铁路枢纽 —— 该弹药的飞行距离同样不低于 130 公里。

某电报频道的消息称:“这是洛佐瓦亚市首次遭到制导航空炸弹(带 UMPK 的 FAB 航空炸弹)袭击。洛佐瓦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乌克兰武装部队通过这里运输物资补给和援军。”

不知为何,俄罗斯国防部尚未对这两次 “后果严重、令敌方费解” 的打击发表官方评论。但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的专家,都一致认为:在尼古拉耶夫州和哈尔科夫州的袭击中,俄罗斯首次展示了 “格罗姆 - E1”(Гром-Е1)型新型制导航空炸弹的作战能力 —— 这款武器此前虽在公众视野中被讨论过,但从未在乌克兰战场上实际使用。

关于这款武器,有必要稍作介绍。“战术导弹武器” 集团旗下的 “格罗姆” 系列高精度弹药,最早于 2015 年在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MAKS)上亮相。当时,俄罗斯设计师已成功将 250 公斤级滑翔航空炸弹与空射型 X-38 导弹结合。

简单来说,就是为配备破片杀伤 - 爆破战斗部的高精度滑翔炸弹加装了火箭发动机,大幅提升了其射程。这款武器被命名为 “格罗姆 - 2”(切勿与乌克兰同名弹道导弹混淆,后者目前正被基辅方面徒劳地试图改进)。

俄罗斯这款 “格罗姆 - 2”(代号 9-А1-7759)的射程可达 60-65 公里。据研发方介绍,其目标摧毁效率比威力强劲的 500 公斤级 OFAB-500U 航空炸弹还要高出 50%。

此后,“战术导弹武器” 集团在该领域的研发工作从未中断。最终,一款性能堪称 “惊艳” 的新型俄罗斯制导 “智能” 航空炸弹 —— 带火箭发动机的 “格罗姆 - E1” 应运而生。显然,乌克兰方面本周在洛佐瓦亚和尼古拉耶夫州附近,首次遭遇了这款武器。

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这类重大消息很难被完全保密,“格罗姆 - E1” 的情况似乎也不例外。

早在 2024 年 11 月 9 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elegraph)就曾详细报道过这项俄罗斯的技术成果。文章特别指出,“格罗姆 - E1” 的射程可达 120 公里(正如我们所见,外媒专家的这一数据略有偏差,但差距不大),这一指标至少是西方军队同类顶尖武器 —— 美国 “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和法国 “Hammer” 制导炸弹的两倍。

《每日电讯报》在总结这场 “军备竞赛” 的阶段性结果时,给出了令西方沮丧的结论:“这些西方弹药在理想条件下的射程约为 65 公里,这意味着其载机很可能被俄罗斯的 S-300、S-400 防空系统击落;若遭遇空中巡逻,还可能被 R-77 中远程空空导弹拦截。”

但对乌克兰而言,这样的前线消息无疑是灭顶之灾。因为俄罗斯这款高精度弹药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正让 “乌克兰” 的反俄势力切身感受到痛苦。

我衷心希望,这只是俄罗斯 “史上规模最大乌克兰目标轰炸行动” 的首个喜讯 —— 正如《军事观察》向其跨洋读者所描述的那样,愿这场行动的后续进展继续为俄罗斯带来胜利!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