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便到了明清时期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也是以重农抑商为主,明朝时的海禁,清朝时的闭关锁国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有人白送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你,你会不要吗?但乾隆皇帝真没要!这是为何?
乾隆年间,越南曾请求从藩属国变成大清版图,面对越南主动抛来的橄榄枝,谁知乾隆却回复道:“不要”。
越南拱手送上门的领土都不要,这是为什么,乾隆有着怎么样的盘算?
原来,乾隆当时看的很明白,越南这块领土清朝吃不下,这倒不是清朝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基本盘不一样。
01乾隆需要的是农业,不是海洋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我们发现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将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
除宋朝外每个王朝的税收大部分都来自于农业,生产和贸易也围绕农业所产生的粮食为主。
即便到了明清时期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也是以重农抑商为主,明朝时的海禁,清朝时的闭关锁国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
而历史上的越南是什么情况?越南虽然也离不开农业,但之后海上贸易就越来越频繁了,到了乾隆时期,越南的海上贸易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沿海地区百姓有很多都要靠着大海吃饭。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是清朝闭关锁国的重要推手,他不想看到清朝百姓搞海上贸易那一套,认为这会给朝廷的统治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比于海上贸易农业要更加稳定,农民专心种地,税收也能很容易收上来,但海上贸易就不一定了,渔船随处可以停靠,清政府想要收他们的税就会困难得多。
而且海上贸易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商人,乾隆不喜欢看到这类人,所以为了维护皇权统治,避免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乾隆也就不想跟海权国家打交道。
02古代唐朝曾控制过越南
当越南主动请求内附时,乾隆想的并不是领土多了那么简单,而是接收越南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乾隆担心这会给清朝惹来麻烦,也就拒绝了越南的请求。
所以这就是基本盘的不一样,清朝需要的是陆权不是海权,把管理小农经济的方式带到越南那只会“水土不服”,这样一来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还会给清朝的统治造成冲击。
况且当时欧洲列强在东南亚的活动已经很频繁了,菲律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也被荷兰占领,下一步估计离侵占越南也就不远了。
越南想要主动内附清朝,但乾隆显然不想趟这浑水,更不想跟海洋文明走的太近。
除此之外还有统治成本和难度大的原因,在历史上,唐朝在越南身上就有得不偿失的经历,679年唐朝在越南设置管理机构,将越南纳入版图。
为了管理越南,唐朝不得不派军队驻守,因为越南粮食产量不多,军队还得自带粮食,等到了那里之后,还需要忍受炎热潮湿的环境,期间有不少士兵就得疫病死在了那里。
本来还想着从税收弥补一些损失,但奈何越南百姓非常抗拒,税收根本收不了多少,汉族官员想要在当地推行儒家文化,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终。
03乾隆的选择有远见
折腾来折腾去,唐朝统治越南期间的亏损很是严重,907年唐朝灭亡后,越南把汉族官员给赶跑了,后来又跟南汉政权发生了军事冲突,双方打了好一阵,最终结果就是越南脱离了南汉版图。
后来明朝也曾试图控制越南,在那里设立交趾布政使司,但却因为叛乱严重、军费开支过大而不得不选择撤军。
这些历史成为了乾隆眼中的教训,他知道越南不是那么容易管理的,搞不好又得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样讨不到好处的结果,乾隆自然不会选择。
而且越南之所以愿意内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越南发生了内乱,在起义的打击下黎维祁政权垮台,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想要借助清朝的力量恢复统治,同时表示事成之后愿意加入清朝。
如果这时乾隆真的同意了越南,那么必然要帮助黎维祁平定内乱,协助他统治越南,这其中带来的损失就会很大。
所以如果站在满清统治的角度上看,乾隆拒绝越南内附显然是很有远见的,这给清朝避免了很多潜在的麻烦。
相比于直接控制,宗藩制度显然更具“性价比”,在明清时期越南等不少周边国家都属于藩属国,越南承认清朝的宗主地位,定期朝贡,这无疑更加“划算”。
参考资料:1、新加坡眼:越南是什么时候开始独立建国的?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来源:历史的红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