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旧筷子”建议尽早扔掉,央媒提醒:带细菌超450亿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16:09 1

摘要:她哪里知道,就在这双看起来“干净如新”的筷子上,潜藏着超450亿个细菌。央视曾公开报道,一些家庭常年使用未更换的木筷,其表面细菌密度竟超过公共厕所坐便器数十倍!

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这筷子还能用,别浪费!”

72岁的刘阿姨看着儿媳把一双旧筷子扔进垃圾桶,连忙捡起来:“这可是老槐木的,用了快5年呢,洗干净了不就得了?”

她哪里知道,就在这双看起来“干净如新”的筷子上,潜藏着超450亿个细菌。央视曾公开报道,一些家庭常年使用未更换的木筷,其表面细菌密度竟超过公共厕所坐便器数十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筷子表面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诱发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疾病。

你还在用“发黑、起毛、发粘”的旧筷子吗?你以为它还在“吃饭”,其实它早已在“喂病”。

别让一双筷子,毁掉全家的健康。今天就来告诉你,这种“看着还行”的旧筷子,为什么一定要尽早扔。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洗干净、晒干了,筷子就可以一直用。但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误区。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抽检北京、广州等10个城市居民家中使用超过1年的木筷,结果显示:平均每双旧筷子上可检出细菌总数高达4.5×10¹⁰个,部分样本检出黄曲霉毒素和大肠杆菌超标50倍以上。

究其主因,木质或竹质筷子自身具有吸水性,且其结构呈多孔状。如此特性使得这类筷子在使用中易滋生问题。

当它反复接触高温、油脂和清洁剂后,微小的裂纹与毛刺就会滋生细菌,清洗也难以彻底清除残留。

而多数家庭使用后的筷子直接插入密闭筷筒、通风不良,进一步造成潮湿环境,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

尤其在南方梅雨季节,若筷子没有及时晾干,极易出现“发黑”“发霉”现象,但肉眼常常难以察觉。

医生提醒:筷子并非可长久使用的耐用品,实则为需定期更换的消耗品。

我们应摒弃长久使用一双筷子的习惯,及时替换,以保障生活品质与健康。超过使用寿命仍在使用,危害不亚于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纸杯。

胃肠反复不适:筷子中的细菌和霉菌易引发胃肠炎、腹泻、恶心等症状,尤其老人、儿童和肠道敏感人群更为明显。

口腔问题频发:旧筷子上的细菌可在进食时转移至口腔,引发口腔溃疡、牙龈炎、口臭等症状。研究显示,家庭口腔感染病例中,近三成可追溯至饮食器具卫生问题。

皮肤过敏或湿疹加重:某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餐具传播,间接引发皮肤问题,尤其是免疫力较弱人群。

肝功能异常:黄曲霉毒素摄入与肝脏解毒功能负担增加直接相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证实,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尤其在亚洲高发。

癌变风险提高:黄曲霉毒素长期摄入不仅与肝癌有关,还可能诱发胃癌、食道癌。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亚非地区因食物污染引发癌症的比率远高于欧美,其中不当使用筷子是被忽视的因素之一。

定期更换筷子: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筷子,特别是木质、竹质筷子,使用时间过长、表面出现裂痕、变色、异味等应立即淘汰。

选择合适材质:优选高温碳化木、合格不锈钢、树脂材质筷子,不仅安全性高,更耐清洗、不易滋生霉菌。尽量避免涂有彩漆的筷子,以防重金属残留。

养成正确清洁习惯:筷子清洗后应单独平放沥干或插入通风好的筷子架,切忌放进封闭筷筒中“湿漉漉地发酵”。可定期用开水煮沸消毒5分钟,有效杀菌。

每人一双,定人定筷:家庭成员使用专属筷子,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应实行“分餐制”。

关注细节变化:如果筷子出现异味、变色、发粘,即使看上去“还结实”,也说明已经滋生霉菌,应立即处理。

一双筷子,虽小如毫末,却通往我们的胃肠、口腔,乃至整个免疫系统。别小看它们每天默默陪伴饭桌的存在,一旦出问题,代价远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别再让“舍不得扔”的旧习惯,毁了全家的健康饮食环境。

今天回家,不妨打开筷子筒,好好“盘点”一下你家的筷子。有些,看似“岁月沉淀”,实则“毒素聚集”。别犹豫,及时更换,就是对健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守护。

请记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健康状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为准。是否真正感染或摄入黄曲霉毒素,需结合个人体质与实际检测结果判断,不可盲目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居民家庭健康餐具使用白皮书(2021)》
3.《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4.《卫生部食物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GB2761-2017》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具清洗消毒规范》GB14934-2016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