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嘉靖二十八年,保定府清苑县的年轻书生赵守诚,在家族墓园旁结庐而居,为刚过世的父亲守孝三年。
明朝嘉靖二十八年,保定府清苑县的年轻书生赵守诚,在家族墓园旁结庐而居,为刚过世的父亲守孝三年。
时值深秋,黄叶纷飞,赵守诚独坐草庐,捧读《论语》。他虽已考取秀才功名,却在乡试中屡试不第,如今守孝期间,更是断了科举之路,心中不免郁结。
这夜月明星稀,赵守诚正对烛夜读,忽闻窗外有细碎声响。推门一看,月光下竟有数只毛色各异的狐狸,人立而行,排成队列,朝墓园后山走去。
赵守诚心中惊奇,悄悄尾随。穿过一片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古旧石亭中,七八只狐狸围坐一圈,前爪执笔,正伏案书写。一只体型硕大、毛色银白的狐狸端坐上位,目光如电,扫视着下面的狐狸们。
“这是在...考试?”赵守诚藏身树后,难以置信。
忽然,银狐猛地转头,直视赵守诚藏身之处:“何人胆敢窥视狐族科考?”
赵守诚心头一惊,只得硬着头皮走出,拱手施礼:“小生赵守诚,在此守墓,无意冒犯,只是见这景象奇特,故而...”
银狐打量他片刻,忽然眼中闪过一丝金光:“既是读书人,可愿做个见证?”
赵守诚惊讶之余,点头应允。银狐示意他坐在亭边,继续监看狐狸们的考试。
只见那些狐狸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模样既滑稽又庄重。其中一只灰毛小狐似乎才学不济,抓耳挠腮,不时偷瞄邻座答卷。
“狐族亦有科考?”赵守诚忍不住问道。
银狐捋了捋长须:“天地万物,皆求上进。我族每甲子一试,合格者方可晋升仙阶。今夜是最后一场,关乎它们百年修行能否圆满。”
说话间,一只红狐率先交卷。银狐阅罢,满意点头:“红玉合格,晋为七品狐仙。”
那红狐身形一晃,竟化作一红衣女子,向银狐盈盈一拜,又对赵守诚微微一笑,飘然而去。
赵守诚看得目瞪口呆。
随后,又有几只狐狸陆续交卷,有的合格晋升,有的则遗憾落榜。最后只剩下那只灰毛小狐,急得满头大汗,仍在苦苦思索。
银狐看了看天色:“时辰将至,若再答不出,只能再等六十年了。”
小灰狐闻言,更是焦急,眼中已含泪光。赵守诚心生怜悯,见它卡在一道诗文题上,忍不住以袖掩口,轻声提示了一句。
小灰狐眼睛一亮,急忙写下答案,赶在最后一刻交了卷。
银狐阅卷,目光在赵守诚身上停留片刻,却未点破,宣布道:“灰云合格,晋为九品狐仙。”
小灰狐欣喜若狂,就地一滚,化作一个灰衣少女,向银狐行礼后,又对赵守诚深深一躬,这才蹦跳着离去。
狐群散尽,银狐却留在亭中,对赵守诚道:“你助灰云过关,虽是善意,却坏了规矩。按狐族律法,需受惩戒。”
赵守诚心中一惊:“小生知错,不知是何惩戒?”
银狐眼中金光闪烁:“三日之内,必有大难临头,性命堪忧。”
赵守诚脸色顿变:“这...这如何是好?”
银狐沉吟片刻:“唯有一法可解。三日后月圆之夜,你须与一位狐仙成亲,借其仙气护体,方可避过此劫。”
“成亲?”赵守诚愕然,“这太荒唐了!小生虽未娶妻,岂能...”
银狐打断他:“性命攸关,望你慎重考虑。三日后此时,若你愿娶,便备红烛一对,在此等候。”说罢,银狐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不见。
赵守诚恍恍惚惚回到草庐,只当是南柯一梦,并未放在心上。
谁知第二天,怪事接连发生。
清晨他打水时,井绳无故断裂,水桶坠入深井;午间读书,房梁突然塌落,险些砸中他头顶;傍晚生火做饭,灶火莫名窜出,差点烧着茅屋。
赵守诚这才警觉,银狐所言恐非虚妄。
次日,他前往县学拜访昔日同窗,路上竟被一群野狗围攻,幸得路人相救才脱险;返程时经过石桥,桥板突然断裂,他跌落河中,险些溺毙。
一连串的意外让赵守诚心惊胆战,他想起银狐的话,心中动摇。
第三日,他闭门不出,在父亲墓前跪了半日,心中矛盾万分。娶狐为妻,实在有违礼法;可若不娶,性命难保。思前想后,终究还是求生之念占了上风。
黄昏时分,他前往市集,买了一对红烛。
月圆之夜,赵守诚手持红烛,再次来到石亭。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四周寂静无声。
他点燃红烛,静立等待。不知过了多久,身后传来轻柔脚步声。
回头一看,只见一位白衣女子款款而来,容貌清丽绝俗,眉目间却带着几分狡黠。
“赵公子久等了。”女子盈盈一拜,“小女胡灵,奉族长之命,特来与公子完婚。”
赵守诚怔怔地看着她:“姑娘是...”
“公子忘了?那日科考,蒙您提示方才过关的灰云,正是舍妹。”女子微笑,“我名胡灵,在狐族中任司书之职,品阶比舍妹略高些。”
赵守诚这才明白过来,却又疑惑:“为何是姑娘前来?”
胡灵眼中闪过一丝羞涩:“族长本欲将舍妹许配于你,但她修行尚浅,不足以护公子周全。我自愿请命,代妹出嫁。”
二人便在石亭中,以明月为证,简单行了夫妻之礼。
礼成后,胡灵取出一枚玉符递给赵守诚:“此护身符公子随身佩戴,可保平安。我需回狐族复命,三日后再来相见。”
赵守诚急问:“既已成亲,为何不留下?”
胡灵笑道:“人狐通婚,非同小可,需族长向天庭禀报,录入仙籍。这三日,是给公子思量之期。若公子后悔,三日后可不来此相见,姻缘自解。”说罢,化作一道白光离去。
赵守诚握着尚存余温的玉符,恍若梦中。
接下来的三日,果然再无怪事发生。赵守诚反复思量,觉得胡灵温婉聪慧,不似恶类,况且既已行婚礼,岂能背信弃义?
三日后,他再往石亭,胡灵已等候多时。见他如约而来,胡灵眼中满是欣喜。
二人回到草庐,开始了奇特的同居生活。胡灵白日里化身白狐,栖息林中;夜晚则恢复人形,与赵守诚红袖添香,谈诗论道。
赵守诚发现胡灵不仅熟知经史子集,对天下大事也有独到见解,常令他茅塞顿开。夫妻二人感情日笃,如胶似漆。
一月后的深夜,赵守诚被哭声惊醒,见胡灵独坐窗前垂泪。
“娘子为何伤心?”赵守诚关切地问。
胡灵拭泪道:“实不相瞒,我族大难将至。族长因擅自主张我们的婚事,被天庭问责。三日后,雷部天神将降临,剿灭我族。”
赵守诚大惊:“这却如何是好?”
胡灵道:“唯有取得南山狐族的镇族之宝‘狐祖丹经’,助族长渡劫,方可化解。但丹经藏在南山狐族的禁地,外族不得入内。”
“我能做什么?”赵守诚问。
胡灵犹豫片刻:“公子若能以人族身份,参加南山狐族的科举,夺得魁首,便可入禁地取经。只是狐族科考与人族大不相同,难度极高...”
赵守诚握住她的手:“为救娘子全族,我愿一试。”
次日,胡灵带赵守诚前往南山狐族。那南山深处别有洞天,狐族城池繁华不输人间市镇。听闻有人族要参加狐族科考,众狐纷纷前来围观。
南山狐族族长是位千年老狐,它同意赵守诚参考,但警告道:“狐族科考共三场,若有一场不合格,便将永远留在此地为奴,你可想好了?”
赵守诚毅然点头。
第一场考的是“变幻术”。众狐各显神通,变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轮到赵守诚,他一个凡人,如何懂得变化之术?
正当焦急时,胡灵暗中传音:“夫君凝神静气,想着自己是一块石头。”
赵守诚依言而行,忽然觉得身体沉重,低头一看,自己竟真变成了一块青石!原来他与胡灵成亲后,已具备些许法力。
第一场顺利通过。
第二场考“读心术”。考官给出各种物品,要求考生读出物品主人心中的秘密。赵守诚又犯难了,他哪会读心?
胡灵再次传音:“握住物品,闭目凝神,感受其中的情绪。”
赵守诚试之,果然从一支玉钗中感受到了一位狐族女子的相思之情,准确道出了她的心事。
第二场也顺利过关。
第三场是传统的经义文章,这正是赵守诚的强项。他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写就的《论天地仁心》让狐族考官们也赞叹不已。
三场考试结束,赵守诚竟真夺得魁首!
按照约定,南山族长允许他进入禁地取走狐祖丹经。但临行前,老狐意味深长地告诫:“丹经虽可救急,却会引来更大灾祸,你们好自为之。”
赵守诚携丹经与胡灵急忙返回保定府。
刚回草庐,银狐族长已等候多时。它见到丹经,又惊又喜:“有此丹经,我可渡劫晋升,届时便能对抗雷部天神。”
但当它翻开丹经,脸色却骤变:“不好!这丹经最后一页被撕去了!”
胡灵接过一看,果然如此:“定是南山狐族留了一手。”
银狐族长叹道:“缺少最后一页的秘法,我强行渡劫必死无疑。三日后雷神降临,我族在劫难逃了。”
当夜,赵守诚辗转难眠,忽见窗外金光闪烁。出门一看,竟是当初在石亭中见过的那只红衣狐仙——红玉。
红玉低声道:“我奉南山族长之命,特来送丹经最后一页。南山族长其实是在考验你们,见你们确是诚心救人,才命我送来。”
赵守诚大喜,正要道谢,红玉已化作红光离去。
次日,银狐族长得全丹经,闭关修炼。三日后,果然天雷滚滚,雷部天神降临。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银狐破关而出,周身金光环绕,已成功渡劫晋升为五品天狐。它与雷神交涉良久,最终雷神退去,狐族危机解除。
银狐族长对赵守诚道:“你救我全族,恩情难忘。但你与胡灵的姻缘,尚有一劫。”
原来天庭已知晓人狐通婚之事,派来巡天使者调查。若认定赵守诚是贪图美色或被迫成亲,将严惩狐族;若能证明二人真心相爱,则可特许这段姻缘。
次日,巡天使者果然降临,是一白发老翁。他分别询问赵守诚和胡灵同样的问题:“你爱对方什么?”
胡灵答:“爱他正直善良,愿为承诺冒险,为救他人不惜性命。”
赵守诚答:“爱她聪慧贤淑,不因我是凡人而轻视,危难中不离不弃。”
老翁听罢,取出一面铜镜:“此乃真心镜,你们同时将手放在镜面上,若心意相通,镜中会显现同一景象;若不然,镜面破裂,你们将永世不得相见。”
二人相视一笑,同时将手放在镜面上。镜中顿时显现出一幅景象:月光下的石亭,一对红烛静静燃烧。
老翁点头:“果然是真心相爱。”便驾云而去,返回天庭复命。
经此一事,赵守诚与胡灵感情更加深厚。半年后,赵守诚守孝期满,恰逢乡试,在胡灵的鼓励下再赴考场。
有胡灵相助,赵守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果然高中举人。次年春闱,又进士及第,被任命为知县。
赵守诚为官清正,胡灵则暗中助他破案断狱,夫妻二人将县城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深受百姓爱戴。
三年任满,赵守诚升任知府。赴任前,他带着胡衣锦还乡,重修墓园,告慰先父。
那夜,夫妻二人再回石亭,点燃红烛,回忆往事。
胡灵依偎在赵守诚怀中,轻声道:“夫君可曾后悔娶我为妻?”
赵守诚笑道:“若那日不来点烛,早已命丧黄泉;若那日背约不来,错失良缘。人生关键时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幸好,我选对了。”
月光依旧如水,石亭中的一对红烛,静静燃烧,映照着二人相拥的身影。
此后赵守诚官至布政使,为官三十载,清名远播。胡灵始终相伴左右,育有二子一女,皆聪慧过人。长子后来高中状元,次子成为名医,女儿则嫁入书香门第。
晚年致仕还乡后,有人常见赵守诚与一白发老妇在石亭中对弈,举止亲昵。忽一日,夫妇二人双双失踪,只在亭中留下一对燃尽的红烛。
后人修缮石亭时,发现亭柱上刻有一行小字:“人狐殊途同归处,一点真心渡仙凡。”
自此,这“狐仙亭”便成了当地一景,常有文人墨客前来凭吊,传颂这段奇缘。而狐族科考的传说,也在保定一带流传至今。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