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它到底怎么了?”林小莉紧张地问道,怀里抱着那只橘红色皮毛的动物。
“医生,它到底怎么了?”林小莉紧张地问道,怀里抱着那只橘红色皮毛的动物。
张医生戴着口罩,眼睛盯着检查台上的小家伙,声音有些颤抖:“你说你养了它八年?”
“对啊,从小就养了。”林小莉不解的说道。
医生检查后手突然颤抖,脸色惨白:“天啊,这不是狐狸,而是...”
林小莉心跳漏了一拍,这发现将彻底改变一切。
01
江西南昌市,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林小莉今年三十岁,是当地一家设计公司的职员。
她有一张清秀的脸庞,性格温和,喜欢安静。
在公司里的同事都知道她独居,还养了一只特别的宠物。
不过很少有人见过那只被她称作“小狸”的动物。
公司里的女同事们常常好奇地打听。
“小莉,你养的到底是什么宠物啊?为什么从不发朋友圈?”市场部的小张问道。
林小莉总是笑笑:“就是一只特殊品种的宠物狗,有点怕生。”
“那周末我能去你家看看吗?我超爱小动物的!”人事部的李娜热情地提议。
林小莉总是找各种理由婉拒:“小狸胆子小,见到陌生人会紧张。”
久而久之,公司里流传起关于林小莉神秘宠物的各种猜测。
“我听说她养的是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有人这样猜测。
“不对,我有次听她电话里提到'狐狸'这个词。”另一位同事神秘地说。
“别瞎猜了,肯定是什么稀有品种,怕被人惦记呗。”老王一锤定音。
林小莉从不解释,只是默默听着这些猜测,嘴角带着神秘的微笑。
八年前的那个雨夜,改变了林小莉平静的生活。
那天她加班到很晚,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
撑着伞走过小区边的一片灌木丛时,她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叫声。
“什么声音?”林小莉停下脚步,仔细听着。
又是一声,像是小动物的啼叫,微弱而凄惨。
林小莉循着声音走近灌木丛,用手机照明。
她看到了一团湿漉漉的小东西,瑟瑟发抖地缩在灌木下。
“天哪,是只小狐狸吗?”林小莉惊讶地自言自语。
那只小动物看起来只有巴掌大小,浑身都湿透了。
橘红色的皮毛粘在一起,露出尖尖的脸和耳朵。
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畏惧地看着林小莉,身体微微发抖。
林小莉心生怜悯,脱下外套小心地包裹住它。
“别怕,我不会伤害你的。”她轻声说。
小动物起初挣扎了一下,很快就安静下来,似乎感受到了她的善意。
回到家后,林小莉找来一个纸箱,铺上柔软的毛巾。
她小心地用吹风机给小家伙吹干毛发,又找来一些肉丝喂它。
“你怎么会一个人在外面呢?”林小莉轻抚着它的毛发。
小动物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吃了一点东西后就蜷缩起来睡着了。
02
早上醒来,她发现小家伙已经活泼了许多,在纸箱里好奇地东张西望。
“看你精神不错嘛。”林小莉笑着说。
小动物歪着头看她,竟然发出了一声像是回应的叫声。
林小莉被它可爱的样子打动了,决定先照顾几天再说。
她上网搜索了“小狐狸”的图片,确认这应该是一只狐狸幼崽。
“可是野生狐狸不能随便养吧?”林小莉有些犹豫。
她想起自己有个朋友李明在动物医院工作,便打电话咨询。
“小李,我昨晚捡到一只小狐狸,不知道该怎么办。”林小莉解释道。
电话那头的李明听起来有些吃惊:“狐狸?你确定吗?”
“应该是吧,我上网查了,长得很像狐狸的幼崽。”
“先别急着送走,我今天下班去你家看看。”李明说。
当天晚上,李明来到林小莉家,仔细检查了小狐狸。
李明是本地一家宠物医院的兽医助理,对动物有着丰富的知识。
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儒雅而专业。
“让我看看这个小家伙。”李明小心地把小狸从纸箱里抱出来。
小狸警惕地盯着这个陌生人,发出低沉的警告声。
“嘘,别害怕,他是朋友。”林小莉在一旁安慰道。
李明熟练地检查着小狸的身体状况,从眼睛到爪子,每个部位都不放过。
“体温正常,没有外伤,精神状态也不错。”他一边检查一边说。
“那它是狐狸吗?”林小莉急切地问道。
李明仔细观察着小狸的特征:“尖尖的吻部,竖起的耳朵,蓬松的尾巴…从外形上看确实像狐狸。”
“不过有些地方又有点奇怪。”他皱着眉头喃喃自语。
“奇怪?哪里奇怪?”林小莉担忧地问。
李明摇摇头:“可能是我想多了,它还小,有些特征不太明显。”
“总的来说,它的健康状况很好,应该是被遗弃的幼崽。”
林小莉松了一口气:“那我该送它去救助站吗?”
李明陷入了思考:“说实话,野生动物救助站资源有限,像这样的小狐狸…”
“它能活下来吗?”林小莉紧张地问。
李明叹了口气:“存活率不高,它还太小,缺乏野外生存技能。”
“放回野外更危险,它可能会被其他掠食者捕食,或者饿死。”
林小莉看着小狸,心中已有了决定:“那我养它吧,反正我一个人住。”
李明犹豫了一下:“养狐狸不是养狗猫,它们有特殊的需求。”
“而且严格来说,私养野生动物是不合规的。”
“我会小心的,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林小莉坚定地说,“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送死。”
李明看出她的决心,点点头:“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些饲养建议,但要答应我保密。”
“如果它生病或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我。”
林小莉感激地笑了:“谢谢你,小李!”
李明给出了详细的饲养建议,包括饮食、生活环境和可能的行为问题。
“狐狸是杂食动物,但肉类应该是主食,水果和蔬菜作为辅助。”
“尽量模拟一些自然环境,它们喜欢挖掘和躲藏。”
林小莉认真记下每一条建议,决心给小狸最好的照顾。
临走前,李明再次叮嘱:“记住,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还有,如果将来它表现出攻击性或无法适应家居生活,要考虑其他安排。”
林小莉点点头:“我会负责任的。”
03
目送李明离开后,林小莉回到房间,看着已经在纸箱里睡着的小狸。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家人了。”她轻声说道。
就这样,林小莉和小狸的共同生活正式开始了。
最初的几个月着实不易,小狸对新环境充满警惕。
它常常躲在角落,只有林小莉靠近时才会出来。
林小莉尝试喂它狗粮,但小狸似乎很不喜欢。
“你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林小莉看着几乎没动的狗粮犯愁。
经过多次尝试,她发现小狸喜欢吃生肉和一些水果。
“真是挑食的小家伙。”林小莉笑着说。
随着时间推移,小狸渐渐长大,也越来越亲近林小莉。
它会跟着林小莉在家里走来走去,喜欢在她看电视时蜷在她腿上。
林小莉发现小狸有很多特别的习性。
它喜欢在家里挖掘,把沙发垫和毛巾团成窝的形状。
晚上特别活跃,经常在家里窜来窜去。
它的叫声也很独特,既不像猫叫也不像狗叫,而是一种尖锐的“嘤嘤”声。
为了让小狸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林小莉特意改造了自己的阳台。
她在阳台上铺上了一层松软的土壤,种植了一些草本植物。
又搭建了一个小木屋,让小狸有自己的“领地”。
“喜欢你的新家吗?”林小莉把小狸放到改造好的阳台上。
小狸欢快地在土壤上打滚,看起来很是满意。
随着小狸长大,林小莉越发觉得它与普通宠物截然不同。
小狸极其聪明,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坐下”、“过来”。
更神奇的是,它甚至学会了自己开冰箱找食物。
“小狸!又偷吃鸡肉了!”林小莉第一次发现冰箱被打开时非常惊讶。
小狸对着她眨眨眼,一副无辜的样子,嘴边还沾着肉丝。
久而久之,邻居和朋友们都知道林小莉养了宠物。
“小莉,你养的是什么品种的狗啊?看起来好特别。”邻居王阿姨问道。
“就是普通的混血狗,可能有些狐狸犬的血统。”林小莉随口解释。
“怎么看着那么像狐狸呢?”另一位邻居好奇地问。
林小莉笑笑:“现在的宠物狗品种这么多,有些确实挺像狐狸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林小莉一直对外宣称小狸是特殊品种的狗。
她也很少让小狸在陌生人面前露面太久。
04
随着相处时间变长,林小莉发现小狸有很多奇特的行为。
它特别喜欢水,经常用爪子洗东西,尤其是食物。
“你这是在洗苹果吗?”林小莉看着小狸把苹果放在水盆里来回搓洗,忍不住笑出声。
小狸有囤积食物的习惯,会把吃不完的东西藏在家里各个角落。
林小莉常常会在沙发底下或书架后面发现它藏的肉干或水果。
最神奇的是,小狸似乎能预知天气变化。
每当要下雨前,它就会变得格外焦躁,在家里来回踱步。
“看来明天又要下雨了。”林小莉经常通过小狸的行为来判断天气。
时光飞逝,一晃就是八年。
小狸已经完全融入了林小莉的生活,成为她最亲密的伙伴。
它见证了林小莉的升职加薪,陪伴她度过了每一个孤单的夜晚。
直到最近,林小莉发现小狸的状态似乎有些不对。
原本活泼好动的小狸变得没精打采,食欲明显下降。
“小狸,怎么又不吃东西?”林小莉担忧地看着几乎没动的食盘。
小狸只是虚弱地看她一眼,就又蜷缩在角落里。
更让林小莉担心的是,小狸的毛发开始变得干燥无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脱落。
“到底怎么了?”林小莉尝试着摸它的额头,感觉有些发热。
她想带小狸去宠物医院,但又担心医生会发现它不是狗。
几天后,小狸的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
它几乎不吃不喝,整天蜷缩在角落,甚至连林小莉叫它也不怎么理睬。
林小莉急得直掉眼泪,最后决定向李明求助。
“小李,小狸病得很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里,林小莉声音哽咽。
“先别急,你说说具体症状。”李明问道。
林小莉详细描述了小狸的状况,李明听完后沉默了一会。
“普通宠物医院恐怕不行,我认识一个做野生动物救助的朋友,叫张医生。”
“我联系他,看能不能帮忙。”李明说。
当天下午,李明打来电话,说已经和张医生沟通好了。
“张医生说可以看看,不过得保密,毕竟…你懂的。”
林小莉连声道谢,立即准备带小狸去救助中心。
她小心翼翼地把已经没什么力气的小狸放进宠物背包里。
“小狸,再坚持一下,医生会治好你的。”她轻声安慰道。
05
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位于城郊,环境安静,远离人群。
张医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和蔼。
“李明和我说了情况,我们先检查一下。”张医生说。
林小莉小心地把小狸从背包里抱出来,放在检查台上。
小狸显得很虚弱,但对陌生环境还是有些警惕,尾巴微微竖起。
“它看起来像是成年狐狸,大概八九岁了?”张医生一边检查一边问。
“对,我养了它八年,应该就是这个年纪。”林小莉回答。
张医生检查了小狸的眼睛、耳朵和口腔,又仔细观察了它的皮毛。
起初,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张医生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随着检查的深入,他的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他特别注意到了小狸的爪子和尾巴,反复查看,时而皱眉。
“有什么问题吗?”林小莉紧张地问。
张医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他的检查。
他拿出听诊器,仔细听了小狸的心肺声音。
又用手电筒检查了小狸的瞳孔反应和皮肤状况。
整个检查过程中,张医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林小莉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是很严重的病吗?”她小声问道。
张医生放下听诊器,深吸一口气,看向林小莉。
此时,他的手微微颤抖,声音有些不稳:“这不是狐狸。”
林小莉愣住了,不明白张医生的意思。
“什么意思?不是狐狸?”她困惑地问。
张医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手机快速查询起来。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眉头越皱越紧。
整个诊室陷入了沉默,只有小狸偶尔发出的微弱呜咽声。
大约五分钟后,张医生的表情变得更加震惊。
他不可置信地看了看手机屏幕,又看了看检查台上的小狸。
“你得看看这个。”张医生将手机递给林小莉。
林小莉疑惑地接过手机,心想不是狐狸能是什么?
难道是狼?还是其他什么犬科动物?
她低头看向屏幕,瞳孔在一瞬间收缩,她猛地抬头望向小狸,又低头盯着屏幕,反复确认着:“天哪!这怎么可能…”
屏幕上显示:她养了八年的“狐狸”实际上是一只极度濒危的“赤狐”。
这种动物全球已知数量不足百只,被认为已经在野外灭绝,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林小莉的手也开始发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它不是普通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张医生说道。
“你确定吗?会不会看错了?”她声音颤抖地问道。
张医生点点头:“刚开始我也不敢确定,但所有特征都吻合。”
“它的爪子构造,尾巴上的花纹,还有那些我以前觉得奇怪的习性。”
“喜欢水,洗东西,能预知天气,这些都是赤狐的典型行为。”
06
林小莉低头看着小狸,心中百感交集。
八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养的是一只普通的狐狸。
没想到,它竟然是一种几乎灭绝的珍稀动物。
“赤狐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和貉有关?”林小莉问道。
张医生解释:“赤狐是貉的一种稀有亚种,外形和狐狸很相似。”
“但它们有很多独特的特征,比如特殊的爪子构造,让它们能在水中捕食。”
“皮毛纹理也不同,赤狐尾巴上有特殊的环状花纹。”
“最重要的是,它们有些独特的行为习惯,比如喜欢水,爪子灵活,会清洗食物。”
林小莉回想起小狸这些年的种种“怪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
“它不是有怪癖,而是在表现赤狐的天性。”她喃喃自语。
张医生继续说:“赤狐原本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湿地和森林地区。”
“由于栖息地丧失和偷猎,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过去二十年,几乎没有野外发现的记录,很多专家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林小莉不敢相信:“那小狸是怎么出现在城市里的?”
张医生推测:“可能是从某个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中逃脱的,或者是最后几只野生个体的后代。”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赤狐的保护意义重大。”
林小莉抚摸着小狸的头,心情复杂:“它现在怎么了?为什么会生病?”
张医生检查了一下小狸的状况:“初步判断应该是年龄和饮食问题导致的营养不良。”
“家庭环境下很难满足赤狐的营养需求,尤其是它现在已经到了中年。”
“还好发现得及时,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当治疗,应该能恢复。”
林小莉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现在怎么办?我还能继续养它吗?”她忐忑地问。
张医生表情严肃起来:“很抱歉,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我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这一发现。”
“赤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物种保护有重要价值。”
林小莉心里一沉,她知道张医生说的有道理。
但想到要和陪伴自己八年的小狸分开,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我明白了,”她哽咽着说,“能先给小狸治病吗?”
张医生点点头:“当然,我们先处理它的健康问题,其他事情后面再说。”
张医生为小狸注射了营养液,还开了一些药物。
他详细指导林小莉如何喂药,以及暂时需要调整的饮食方案。
“这几天你先带它回家照顾,我会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系。”
“到时候会有专家来进一步确认和评估。”张医生说。
07
林小莉抱着小狸离开救助中心,心情低落。
车上,小狸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绪,轻轻用头蹭她的手。
“小狸,你知道吗,你可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啊。”林小莉擦擦眼泪,勉强笑道。
回家的路上,林小莉回想起与小狸共度的八年时光。
她记得小狸刚来时那个雨夜,它瑟瑟发抖的样子。
记得小狸第一次爬上她的床,蜷在她脚边的温暖。
记得她生病时,小狸整夜守在她身边,不肯离开。
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珍贵,那么难以割舍。
回到家,小狸似乎已经感觉好些了,慢慢地走到自己的窝里。
但它没有像往常一样安稳地睡下,而是不安地看着林小莉。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林小莉轻声安慰道,不知是在安慰小狸还是自己。
那天晚上,林小莉几乎没怎么睡。
她一直在网上搜索关于赤狐的信息,试图了解更多。
她看到赤狐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不足百只。
野外观察记录几乎为零,很多专家认为它们已经灭绝。
林小莉这才意识到小狸的重要性,它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存活个体之一。
“难怪张医生那么震惊,”她自言自语,“小狸可能是个宝贝啊。”
第二天一早,按照张医生的嘱咐,林小莉给小狸喂了药。
小狸虽然还是很虚弱,但精神好了一些,能吃一点东西了。
“小狸,你要快点好起来。”林小莉担忧地看着它。
就在这时,她的电话响了,是张医生。
“林小姐,我已经联系了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他们非常重视这件事。”
“明天上午会有两位专家去你家进一步确认,你方便吗?”
林小莉答应了,挂断电话后,她看向小狸,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一旦专家确认小狸就是赤狐,它可能就要被带走了。
那天剩下的时间,林小莉寸步不离地陪着小狸。
她给小狸梳理毛发,和它说话,仿佛想把八年来没说完的话都说完。
小狸似乎感知到了她的情绪,格外温顺地依偎在她身边。
08
第三天上午,张医生带着两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来到林小莉家。
两位专家分别是陈教授和赵博士,都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权威。
“林小姐,谢谢你的配合。”陈教授礼貌地说,“能看看那只赤狐吗?”
林小莉把他们带到小狸休息的地方。
小狸警惕地看着陌生人,但没有表现出攻击性。
陈教授和赵博士仔细观察着小狸,不时交换意见。
他们检查了小狸的体型、毛色、爪子和尾巴,还拍了很多照片。
“太不可思议了,”陈教授感叹道,“这确实是一只赤狐,而且状态保持得很好。”
“林小姐,你是怎么养它的?它有什么特别的习性吗?”赵博士问道。
林小莉详细描述了小狸的生活习惯和特殊行为。
两位专家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或记录。
“我们需要采集一些毛发样本做DNA分析,不会伤害到它。”陈教授说。
在林小莉的安抚下,小狸让专家们采集了几根毛发。
采样结束后,陈教授坐下来,表情变得严肃。
“林小姐,我们非常感谢你这些年对它的照顾。”
“但你应该知道,作为极度濒危的保护动物,它需要专业的保护和研究。”
赵博士补充道:“我们建议将它转移到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那里有专业的设施和人员,能更好地照顾它的健康。”
林小莉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些话还是心如刀绞。
“我能不能…我能不能继续养它?”她声音颤抖地问。
陈教授摇摇头:“恐怕不行,国家对二级保护动物有严格规定。”
“况且,普通家庭环境很难满足赤狐的生理需求。”
林小莉的眼泪夺眶而出:“但它已经和我生活了八年,突然离开我,它会适应吗?”
两位专家对视一眼,显然也为难。
这时,小狸慢慢走到林小莉身边,轻轻靠在她腿上。
它似乎感受到了林小莉的悲伤,用头轻轻蹭她的手,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赵博士轻声说:“林小姐,我们可以理解你的感受。”
“但请相信,这对赤狐的保护和研究意义重大。”
“想象一下,它可能帮助我们挽救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
林小莉抚摸着小狸的头,泪流满面:“我知道,我只是…舍不得。”
陈教授看着林小莉和小狸之间的互动,若有所思。
“它什么时候会被带走?”林小莉哽咽着问。
“我们还需要等DNA检测结果,大约一周后。”陈教授回答。
“那一周后…我就再也见不到它了?”林小莉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专家们没有立即回答,气氛变得沉重。
09
小狸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显得格外焦躁,在林小莉和陌生人之间来回走动。
林小莉看到小狸焦虑的样子,心疼不已。
“你们看,它很紧张,它不习惯陌生环境。”她说。
赵博士安慰道:“保护中心会尽量为它创造舒适的环境。”
“而且会有专业人员全天候照顾它。”
林小莉摇摇头:“那不一样,它习惯了家庭环境,习惯了我。”
陈教授看着林小莉和小狸,似乎在思考什么。
“林小姐,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他突然问道。
“设计师,平面设计。”林小莉有些疑惑地回答。
陈教授点点头,又问:“你平时工作忙吗?有固定的休息日吗?”
林小莉不明白这些问题的意图,但还是如实回答:“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周末基本休息。”
陈教授和赵博士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我有个想法,”陈教授说,“不知道是否可行。”
他的话让林小莉燃起一丝希望。
“什么想法?”她急切地问。
陈教授解释:“我们观察到赤狐与你之间有很深的情感联系。”
“强行分离可能会导致它的应激反应,对它的健康不利。”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个折中的方案。”
林小莉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急切地等待着下文。
“我们可以让赤狐入住保护中心的特别区域,”赵博士接着说,“同时允许你定期探望和参与照料。”
“这样既能保证专业的照顾,又不会完全切断你们之间的联系。”
林小莉惊喜地看着两位专家:“真的可以吗?”
陈教授点点头:“当然,这需要得到保护中心的批准,还有一些手续要办。”
“但考虑到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我想是可行的。”
“你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吗?”
林小莉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我愿意做任何事,只要能继续见到小狸。”
“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参与赤狐的保护工作。”
陈教授笑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的。你对它最了解,有你的帮助会更好。”
就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初步达成了。
10
专家们离开后,林小莉如释重负地抱住小狸。
“小狸,我们不会分开的,我保证。”她在小狸耳边轻声说。
小狸似乎理解了她的话,发出满足的呜呜声,舔了舔她的手。
接下来的一周,林小莉按照张医生的指导,精心照顾着小狸。
小狸的状态明显好转,食欲恢复了,毛发也开始变得有光泽。
林小莉每天都会和它多待一会,仿佛要把未来可能减少的时间提前补上。
她也在研究赤狐的资料,了解它们的习性和需求。
“原来你喜欢水不是怪癖,而是天性啊。”林小莉看着正在水盆里玩耍的小狸,笑着说。
一周后,DNA检测结果出来了,确认小狸就是极度濒危的赤狐。
保护中心也批准了专家们提出的方案。
小狸将被安置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半自然环境中,有专业人员照料。
林小莉可以每周固定时间去探望,甚至参与照顾。
“考虑到你与它之间的特殊联系,我们还邀请你成为保护中心的志愿者。”陈教授通知林小莉。
“你可以参与记录它的行为习性,为赤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做贡献。”
林小莉激动地接受了这个邀请:“谢谢你们的理解和安排。”
搬迁的日子很快到来,林小莉带着小狸来到了保护中心。
中心为小狸准备的区域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
那是一个宽敞的室内外结合空间,有水池、树木和模拟自然的地形。
同时还有恒温设备和医疗监控,确保小狸的健康状况。
“这比我家条件好多了。”林小莉不禁感叹。
“它在这里会过得很好的。”赵博士安慰她。
小狸起初对新环境有些警惕,紧紧跟在林小莉身边。
但很快,它就被水池吸引了,小心翼翼地靠近,用爪子试探性地拨弄水面。
见到这一幕,林小莉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
“看来它喜欢这里。”她笑着说。
为了帮助小狸适应,林小莉在中心住了几天。
她看着小狸渐渐熟悉新环境,开始展现更多野生赤狐的天性。
它会在水池里捕捉投放的小鱼,会利用地形进行挖掘和隐藏。
“真神奇,它似乎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做。”林小莉对陈教授说。
陈教授点头:“这就是动物的本能,即使在人类环境中长大,某些行为模式仍然保留着。”
离开的那天,林小莉依依不舍地和小狸告别。
“我很快就会来看你的,乖乖的。”她轻声说。
小狸似乎明白她的意思,用头蹭了蹭她的手,然后静静地看着她离开。
那一刻,林小莉既心痛又欣慰。
她知道,这对小狸来说是最好的安排。
11
之后的日子,林小莉每周都会去保护中心看望小狸。
她还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志愿者培训,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小狸在专业照顾下,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它的毛发恢复了光泽,活力也回来了,俨然一副野生动物的神采。
“没想到它适应得这么好。”林小莉对赵博士说。
赵博士笑道:“可能它终于找到了符合自己天性的环境。”
随着时间推移,林小莉也渐渐适应了新的相处模式。
她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失去小狸,反而在以一种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它相处。
她参与记录小狸的行为习性,为赤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你的观察非常细致,这对我们了解赤狐在人工环境中的行为有很大帮助。”陈教授称赞道。
一年后,保护中心在江西山区发现了另一只疑似赤狐的个体。
经过DNA比对,确认是同一物种,这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这是重大突破!”赵博士激动地告诉林小莉,“证明野外可能还有幸存的种群。”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通过小狸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赤狐的知识。
他们发现这种动物有独特的社交行为和沟通方式,对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的珍宝,失去任何一个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陈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道。
林小莉坐在台下,心中无比赞同。
她想起八年前那个雨夜的偶然相遇,如今看来,那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小狸不仅给了她八年的陪伴和温暖,还让她有机会参与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谢谢你,小狸。”每次探望时,林小莉都会这样对它说。
而小狸则轻轻依偎在林小莉身边,发出满足的呜呜声。
来源:鱼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