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说过,在通货膨胀的世界里,拥有一座无限制的收费桥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你已经付出了资本成本。你用过去的资金建造了这座桥,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你不必不断地更换它—— 一座桥你只需建造一次。我喜欢拥有像收费桥一样的企业 —— 它们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所需
“我曾说过,在通货膨胀的世界里,拥有一座无限制的收费桥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你已经付出了资本成本。你用过去的资金建造了这座桥,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你不必不断地更换它 —— 一座桥你只需建造一次。我喜欢拥有像收费桥一样的企业 —— 它们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所需资本投资很少,并且可以提高价格而不会将客户流失给竞争对手。”
——巴菲特
以前写过:《段永平为什么说看不清泡泡玛特的10年?》,里面提到:
“泡泡玛特不仅仅是在做一个潮玩品牌,而是在做一个潮玩平台,一边对接全世界最杰出的 IP 创作者,另一边对接对潮玩感兴趣的会员用户。杰出的创作者应该选择与泡泡玛特合作,因为他有 5000 万的会员,你的 IP 可以通过他实现最大化的收益与知名度,名利双收,而潮玩爱好者也应该选择相信泡泡玛特这个平台,因为他会汇聚全世界最杰出的创作者。”
泡泡玛特 CEO 王宁的原话是:
“泡泡玛特是一个开放包容的IP平台,吸纳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对这些IP进行体系化运营。文化产业的魅力在于,它要求较强的软实力,无法理性计算,也就是说,不是花钱就能再造出一个Labubu。”
我是特别喜欢平台经济这种商业模式的(另一种我喜欢的商业模式是模式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成本效率优势,比如Costco、优衣库、蜜雪瑞幸),以前也写过:
1、《互联网垄断平台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
2、《互联网垄断平台是消费股,而不是科技股》
投资朋友问:泡泡玛特这种“潮玩平台”跟互联网垄断平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泡泡玛特的护城河与稳定性不如苹果、腾讯等公司。
首先我们应该准确定义什么叫做“平台”?
所谓平台,一边对接需求方,一边对接供给方,以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保障需求方用户体验为平台优化目标,比如拼多多的“仅退款”、“先享后付”、“百亿补贴,假一赔十”、“免费退换货”;得物的“官方鉴定”;京东的“211 送达”、“官方保真”;贝壳的“房源信息全保真”、“VR 看房”;携程的“有问题,客服帮你解决”。
平台商业模式的护城河往往都是:更多需求方->吸引更多供给方->吸引更多需求方。
泡泡玛特这种平台跟互联网垄断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平台供需双方的数量级差了非常大,以至于健壮性不够强。
泡泡玛特的供给方是 IP(创作者):“Labubu 所在的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占比34.7%;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HIRONO、星星人、Zsiga、PUCKY、HACIPUPU等13个IP实现营收破亿元。”
也就是说,光 Labubu 一个 IP 就占了 35%的营收,展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IP 的数量级只有十多个。如果 Labubu 的热度消退,变成占营收 10%, 你需要快速有新的 IP 去填补这 25%的业绩空缺,才能保持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业绩稳定对投资的重要性可参考:为什么25倍的腾讯、30倍的苹果都没有太大泡沫?。
我们为什么说腾讯的护城河很高,主看微信跟腾讯游戏:
其实腾讯游戏的护城河不算特别高,差于一般的平台公司,好于泡泡玛特:腾讯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日活破 2000 万的《三角洲行动》,去年做出了《地下城与勇士:起源》,腾讯的长青游戏(年流水逾人民币40亿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逾500万的手游,或逾200万的PC游戏)从2023年的12款变为了2024年的14款,而腾讯的《王者荣耀》跟《和平精英》恰似泡泡玛特的 Labubu,《王者荣耀》日活超过 1 亿,已经走过了 10 年,还能年年营收创新高,而 Labubu 可没有长周期地证明过自己。
而微信的护城河基本是互联网产品里最高的,因为微信是一个社交通信产品,是一种单边平台效应的护城河,供给方是需求方,需求方也是供给方,互为供需,你要学阿里砸钱撬走美团的用户,你就需要供需双方同时一起砸,微信 10 亿日活,你每个人砸 1000 块,那就是一万亿,没有公司能够一下子拿的出这个钱,而且,你给我 1000 块,我也不乐意从微信迁走,侮辱谁呢?一万块我也不乐意啊。
再看苹果的 AppStore 应用商店交易平台(100 万年交易额的开发者抽佣 30%,100 万以下抽 15%):苹果全球活跃开发者超369万,App Store在架应用178万款,独家的App有17万,也就是有10%的App,在iOS有而Android没有。
中国用户很难感受苹果的应用商店优势,因为中国的安卓手机很强大,我们以前在中国开发软件的时候,往往会安卓苹果一起干,苹果虽然只有20%的中国人用,但是营收跟安卓往往是五五开,做安卓市场的收益还是很大的。但苹果的营收利润大本营欧美市场,苹果基本就是一个垄断者的存在,很多开发者都只开发苹果应用,不会考虑安卓,因为投入产出比不划算。中国中小团队如果出海做全球化应用,往往也只会做苹果,不做安卓,安卓的营收占比做了也是1/10,但开发量甚至是更大的,因为需要适配的机型多,开发组件也不完善。
只有规模化的供需双方才能增强平台经济的护城河,这个量级,一般都是以“万”为单位,才能抹平“此消彼长”的波峰波谷。
我们以前也做过一个小交易平台,供给端是 1000 个大供应商,需求侧是 10 万个分销商,我们以为自己的护城河很高,但你知道竞争对手是怎么瓦解我们的所谓护城河的吗,定向给我们 Top100 的大供应商一笔几十万的钱,只需要几千万的代价就能瓦解你的护城河。如果我们的供给端数量级不是 1000 个,而是 100万个、1000 万个,那护城河就非常坚固。
泡泡玛特跟互联网垄断平台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垄断性,一般而言,一个行业的平台公司只会有一两家,因为平台商业模式的头部化效应很严重,赢家通吃,其他家跟头部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体验差距也越拉越大。
但泡泡玛特这个 IP 平台,并没有垄断性,我没有 Labubu,但我Top Toy可以孵化别的 IP,也可以活着,不至于寸草不生。
投资不是要全面看好一家公司或者全面唱衰一家公司,而是要看到所有的利好与利空因素,准确去判断他的风险与潜在收益,用合适的仓位去捕抓对应的投资机会。
泡泡玛特虽然有以上两点不足,但不得不说,他踩在了潮玩这个新兴的大赛道上面,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还没有到考虑充分竞争状态下的事情。
从护城河的角度分析,苹果、腾讯等公司拥有多维度的坚固护城河。相比之下,泡泡玛特主要依靠 IP 运营作为护城河。但是,IP 的热度具有不确定性,受消费者喜好变化因素影响较大。一个 IP 可能在短时间内爆火,但也可能迅速退热。你很难说中国电影市场是多大,因为好电影多的年份就是800亿,不好就是300亿,这是一个好供给驱动的市场。
如果你是在 Labubu 火热前就捕抓到泡泡玛特这个投资机会,那你很厉害,但如果是在当前这个价格参与进去,可能会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已经超越了价值投资应该承担的风险,我知道泡泡玛特这家公司很厉害,但确实错过了投进去比较好的风险收益点。
来源:07年的mo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