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其中一半授予Joel Mokyr,以表彰他“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则共同授予Philip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其中一半授予Joel Mokyr,以表彰他“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则共同授予Philippe Aghion、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关于“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作为《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的译者之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熊跃根从译者角度解读了莫克尔教授的学术思想。
2025年10月13日周一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上午11时45分,具有286年历史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乔尔·莫克尔(又译作“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三人获奖。作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的汉斯·埃莱格伦,在公布获奖者名单之前,声明今年获奖的主题是“创造与破坏”,紧接着埃莱格伦进一步说明三位获奖者获奖的理由是“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半的奖金是颁给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克尔教授,以表彰其“对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的识别”。另一半奖金,则是授予来自法兰西学院的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教授和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彼得·豪伊特教授,以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在经济学研究的学术殿堂里,众所周知,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一向不被视为主流,因从事经济史研究被提名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亦绝非易事。第一位在经济史研究领域获奖的是1971年的西蒙·库兹涅茨,1993年罗伯特·福格尔与道格拉斯·诺思获此殊荣,已是20多年后。而饶有趣味的是,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最近三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垂青于经济史研究学者。乔尔·莫克尔教授本人,在第一时间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通知获奖人的电话时,既感到欣喜,又觉得意外。然而,如果我们有机会认真研读以经济史和科技史(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研究著称的莫克尔教授的作品,我们会觉得他获奖是实至名归。在2018年冬天至2020年夏天接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翻译《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作为译者的我们对作者渊博的知识与严谨细致的史料论证钦佩有加。人们不仅要问:莫克尔教授的经济史研究何以引人入胜并在学术上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1.理念与制度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启蒙经济》一书中,莫克尔开宗明义地指出,信念或理念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作为工业革命的策源地,英国18世纪以至19世纪中叶的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史学界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增长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人们要力图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有力说明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比起诸多欧洲国家,英国历史上并不算富庶之国,地理环境也谈不上有多优渥。在莫克尔看来,在英国工业革命的150年里,信念和认知的力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获得广泛认可的理念,包括来自学习获得的理念和自上而下导致的倡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劝导,成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实际上与文化息息相关。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进步与技术的崇尚以及鼓励在创新中的冒险精神等,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验证。
在解释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增长的缘由时,一个流行学界的大问题通常是:为什么是欧洲(西欧)而不是其他地区成为经济增长与国家进步的领头羊?莫克尔认为自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300年间,西欧经历了“斯密型经济增长”,它得益于商业扩张、市场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完善。在这期间,尽管造船与航海技术日臻完善,但是贸易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有用知识”的增长,合同、保险、法律以及信贷等制度不断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一句话,制度是实现这种“斯密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解释上述“大问题”的过程中,学者们给出的解释纷繁多样,有的指出了文化、社会等因素的重要性却难以证明。莫克尔另辟蹊径,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小问题”:在欧洲经历的持久经济繁荣运动中,为什么英国能一枝独秀而独领风骚?尽管在文化上法国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法国人也许会天然地认为,应该是法国而不是英国处于增长和繁荣的领袖地位。但是,熟悉欧洲史和英国史的人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2.为何英国能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并造就启蒙的市场经济?
从历史事实看,在18世纪中叶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并非英国独有,工业革命也在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它们并不足以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因和持续的繁荣。在《启蒙经济》一书中,莫克尔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但极富吸引力的问题:在1700—1850年150年的时间里,为什么英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繁荣一枝独秀?自1850年之后几十年,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塑造的领袖地位与制度范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大陆从德国、法国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发明家、企业家乃至科学家,欧洲对英国的经济领袖地位心悦诚服。
尽管人们很难判断1700年是否属于近代时期,各种判断莫衷一是。但是,起源于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自18世纪以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而他的思想又进一步确定了后来英国乃至欧洲、美洲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制度。
亚当·斯密
而这一切,莫克尔认为应归功于有用知识的增长与使用。莫克尔首创“工业启蒙运动”这一术语,而他认为培根不仅是英国也是世界性的科学启蒙思想家,在培根的时代,人们开始推崇“有用的技艺”,即今天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科学与技术。因此,英国自18世纪以来开始工业革命进程并迅速跃升为世界工厂,这绝非偶然。莫克尔在《启蒙经济》中用了大量的史实和资料,以说明和解释英国在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进程中取得领先地位并非浪得虚名。擅长通过铺垫、对比和使用精准的历史材料,是受过严谨经济史学训练的莫克尔在《启蒙经济》以及众多著作中,令人目不暇接地精彩讲述遥远时期经济增长故事的书写技艺。在书中,为了论证理念和知识传播如何影响经济领域的规范形成与市场制度的基础,莫克尔在书中曾这样写道:
人们深信,社会凭借“有用技艺”可以实现进步。有用技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应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上述信念孕育了人们所说的“培根计划”。培根计划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人类应利用更好的研究设备和科学方法,加快研究长期受关注的自然现象,拓展对宇宙的认识和了解。其次,研究议程应覆盖医学、制造业、航海等更有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域。最后,传播、组织和分类已有知识,尽可能地降低知识获取成本。(莫克尔,2020,第46页)。
建立于160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受到了培根理念的启发,是由一群知识分子和科学研究者创立的“无形学院”发展起来的。近代化学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曾在17世纪70年代倡导人类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发明更多的新技术,而这一切会给发明者和大众带来更多的利益。莫克尔指出,这些观念构成了英国工业启蒙运动的核心,同时也影响了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和欧洲大陆诸多哲学家的信念。在18世纪,受到牛顿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召唤,启蒙知识分子与民间科学探索者对理性与效率深信不疑,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地方哲学会和其他社团,成为自然哲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一起探讨问题和交流有用知识的中心,而工业革命的地方发展则为这些科学社团和研究机构提供了试验的机会。随着有用知识在大众中的传播,世人逐渐相信这种知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到了18世纪,相信有用知识,崇尚改良与进步被认为是体面的,这种观念开始在英国社会广泛流行。正是由于有用知识的传播,工业启蒙运动将大学、各种学会、研究机构和企业中的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一种文化的形成,即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赖以实现的信念。莫克尔指出,自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所造就的追求并努力使用有用知识改善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发明和技术创造一浪接一浪,并非只是昙花一现而戛然而止。而正是得益于上述智识与意识形态的变化,一些重大和关键性的发明成果(如蒸汽机、纺织机、火车)史无前例地引发了英国宏观经济的巨变。最重要的是,工业革命是一个进步的时代,这是解释英国工业革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弗朗西斯·培根
莫克尔强调,对理解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增长,地理决定论毫无必要,如果缺乏智识基础和技术的应用,人们无法理解英国能从欧洲众多国家在发展竞赛中胜出这一事实。英国获得技术领袖的地位,几种关键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贡献良多,包括蒸汽机、矿石冶炼与煤炭的新用途等。更为关键的是,在漫长的工业革命进程中,英国造就了一大批技艺娴熟的产业工人,其中不乏为数众多的民间工匠、技术工人与技术人员。在工业制造各个领域,诸多的技术发明都与聪明能干的工匠或技工密不可分。到了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二者交相辉映,彼此促进。一方面工业本身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技术人才的使用,尤其是有用知识的使用,又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与新技术的发明,后者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当然,人们亦不可否认在工业革命进程中,一些关键制度,比如学徒制和行会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上述制度确保技能和工艺能代代相传。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巧妙使用,人们相信好的制度能带来更多的激励,这一切使得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无可置疑地获得世界工厂与技术领袖的地位。
3.有用知识及其在工业革命发展中的应用
在启蒙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都来源于有用知识的使用和有效的技术变革,这些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炼铁业、化学工业及陶瓷业等领域得到显著体现。正如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的信念,促进了进步可以改变生产与生活的观念与制度,人们相信凭借聪明才智与知识,能够支配自然并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
法国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曾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如果我们去看英国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史,透过人们理念变化与技术进步的种种细节,似乎我们也可以说,经济史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另一部秘史。在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制造业促进了创新,诸多的创新为工业领域解决悬而未决的古老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工业启蒙运动的驱动下,创新也使人们尝试运用有用知识,冲破大自然的束缚,并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煤气照明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莫克尔指出,在1730年左右,人们才开始了解到,煤炭可以分解出可燃烧的煤气,到19世纪中叶,大多数城镇都出现了煤气照明,这被称为自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与此同时,作为工业革命的伴随产物,技术进步本身并非总是立竿见影,因为通常它需要经过行业检验和使用才能知道实际效果。但是,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技术的作用就会变得异常明显。这时人们会在日常实践中不断解决既已出现的各种缺陷,经过日积月累的持续改进,新理念就会逐步发展来为技术突破铺平道路。在英国,罐装食品的开发与保存作为一种专利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受益,这是进步时代发展的一个强有力例证。更为重要的是,莫克尔指出,机械化尤其是机械工程的发展,是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始终处在工业革命的中心。而在这方面,英国的成绩可圈可点。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纺织业是一个重要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何使用先进设备并使设备标准化,不仅可以极大节省成本,还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在英格兰地区,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纺织机器生产商,同时这些设备大部分实现了标准化,成为19世纪20年代该领域最好的发明之一。英国机械工程业的发展成绩彪炳,凸显了其技术领袖的关键所在。在1815年后,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知识被更多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领域,它给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带来可观的回报。与此同时,普通人也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获益,可以染色的纺织品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可以模仿的时尚,文雅的生活促进人们提升品位和阶层跃升的追求。莫克尔认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变化出现在英国,而非其他地区,这一变化绝非偶然。自此之后,英国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4.正式制度的建立与社会规范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如果人们以为,英国工业革命只有技术进步这一因素决定经济增长,那就大错特错了。莫克尔的《启蒙经济》中富含历史素材与关键证据,它提供多个维度的解释,其扎实的研究可视为观察制度变迁和理念规范如何深刻影响时代进步的一个万花筒。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人力、资本与技术三者综合作用的产物。在18世纪以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的作用不可低估。在18世纪,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出现成倍增长时,其航运业的技术改进与设备更新固然重要,但是支持贸易发展的政府政策功不可没。与此同时,进入19世纪后,当英国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后,一些关键的制度建构变得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制度是那个时代的发展产物,而另一些则是旷日持久的制度沿革。前者以火险业为代表,逐渐扩大到不同的保险业范畴(比如人寿险),保险精算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英国19世纪末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以济贫法传统为基础的社会保护制度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工厂制度在英国普遍建立的前提下,如何保护数量众多的童工与普通劳工权益,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改革的议题。作为一位经济史学家,莫克尔在《启蒙经济》一书中,倾注了大量精力费心描述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与社会政策的改革实践,同时一些关键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如医疗业、教育)必不可少,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制度在促进启蒙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在19世纪中期之前,规范的行医活动尚未出现,充斥坊间的江湖郎中与稀缺的优质医生并存。但是,限于当时医学发展与人们自身认知的局限,很多时候医生对疾病和病人的情况无可奈何。18世纪末被看作医疗启蒙时代,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可以改进人类健康并延长寿命。在《启蒙经济》一书中,莫克尔令人信服地用英国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1975¬—1862)的例子,有力说明医学启蒙运动理念变化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位进步论的推崇者,威克利确信医学技术进步能给人类带来种种益处。正是在威克利的率领下,《柳叶刀》吸引了广泛的读者,通过刊物本身有效传播和普及医学知识,同时通过个人倡导和实践,积极推进制度改革(1848年《公共卫生法》与1858年的《医疗法》的出台,威克利功不可没)。
在19世纪初,统计运动已经成形。三十年后,诸多的统计学会纷纷成立,它们以关注公共卫生问题为己任,其中涌现的一位关键人物尤为重要: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之后,英国工业部门的劳工贫困率、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比比皆是。在上层社会,人们对消除贫困与改善卫生状况的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冲突。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阶段,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恶劣的工作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过于苛刻的小时工资都在无情压榨无产阶级的血汗。如果资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不实施积极的社会改革,那很可能就会遭遇以暴力为手段的社会冲突。因此,关注工厂制度的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改善工厂环境,缩短工作时间,并在城市大范围改善空气质量并美化环境逐步变得日益紧迫。莫克尔在《启蒙经济》一书中反复强调,在英国工业革命进步时代的滚滚浪潮中,信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
5.结论
解释18世纪以来英国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经济史学家给出了众多的解释。有的强调了地理和气候因素,有的强调了人口因素,更多的强调了技术的因素。上述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足以解释在众多的欧洲民族国家中为何英国会胜出?总之,莫克尔在《启蒙经济》一书中,就是试图用最清晰的语言和最确凿的证据表明,理念和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尤其是考虑到长期的国家稳定与繁荣,没有什么比人们的信念与文化的养成更为重要的了。
在长期研究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工业革命发展的学者中,很少有人像莫克尔那样对理念和制度那么看重。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由理念和制度构成的文化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在莫克尔后来尤其是最新的研究作品(2025年即将出版的《繁荣的两条路径》)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莫克尔对经济史的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尤其深入和透彻。基于此,很少有经济学家像莫克尔一样,长期以来,持续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抱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它给予世人充分的机会理解,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机会成为世界领袖,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认知,如果失去有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那么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国度也许会变成一个幻影。
作者:【美】乔尔·莫克尔(Joel Mokyr)
译者:曾 鑫 熊跃根
书号:978-7-5217-1886-7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来源:伏未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