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从军,将报效祖国融入血脉基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0 12:39 1

摘要:近日热播的《沉默的荣耀》给出了震撼答案:吴石、朱枫等隐蔽战线英烈以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的决绝,将信仰的种子深埋大地。这份 “沉默的荣耀” 从未褪色,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篇。

作 者 | 刘振华、张利佳、韦昌昊

一颗种子,可以繁衍几代?

一个报国的梦想,能够传承多久?

近日热播的《沉默的荣耀》给出了震撼答案:吴石、朱枫等隐蔽战线英烈以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的决绝,将信仰的种子深埋大地。这份 “沉默的荣耀” 从未褪色,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篇。

走进陆军某部训练基地,有这样一群三代从军的新兵,他们把报效祖国融入血脉基因,戎装里深藏着跨越时空的忠诚接力。

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去追寻藏在军装里的答案。

冯钰淇

蓝天梦孕育的强军梦

我的姥爷和父亲是追逐蓝天梦的雄鹰

我从小就耳濡目染

听着他们讲述着蓝天的故事

军营里的军号声

训练时士兵的口号声

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点点滴滴坚定了我从军的信念

我希望自己能像父亲和外公那样

积极投身火热军营,强军报国

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

我父亲冯超是名技术干部

他总对我说:“要潜心学习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服务部队建设

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我姥爷刘广才,1970年12月入伍

在空军某队服役十余载

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培训任务

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

嘉奖10余次

谭 想

军功章下的强军梦

小时候爷爷和父亲的军功章

是我最珍贵的玩具

每每打开父亲和爷爷军功章的盒子

爷爷嘴里总会嘟嚷着

“国家安定了,人民幸福了

你们辛苦了”

那时的我还不懂

爷爷所说的“你们”就是

为了今天幸福生活

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

我立志在军营的摔打磨砺中

把娇气磨成志气

把脆弱炼就坚强

承担起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

我的父亲谭庆军

1993年12月入伍

曾参加过京呼银兰国防光缆施工

张北地震抗灾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纪念活动现场安保等大项任务

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

获军区级表彰1次

荣获各级嘉奖5次

我的爷爷叫谭有训

1950年3月解放西昌时

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四师

服役期间参加过抗美援朝

并荣立三等功1次

张思琪

藏在边疆的强军梦

小时候,爷爷讲过最多的故事

就是上甘岭的风雪

见过父亲穿军装最多的样子

就是站岗执勤

而如今的我是新时代军人的模样

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

只为像他们那样

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

用肩膀扛起守护的责任

这既是对三代军人血脉的传承

更是一名青年对时代最好回答

我的父亲杨晓峰,1999年12月入伍

曾服役于新疆武警兵团某队

于2001年12月退役

期间荣获优秀士兵2次

我的爷爷叫杨生,1974年12月入伍

曾服役于52875部队

期间荣获三等功2次

爷爷这一生都钟爱坦克

他说:“当兵的时候,修坦克、开坦克

现如今没事干,就爱看坦克”

刘允壮

藏在沂蒙精神里面的强军梦

从小听着沂蒙故事长大

沂蒙精神早已融入血脉

选择参军入伍是从小的愿望

入营后训练很苦

站军姿时汗水浸透作训服

战术训练时手肘磨出厚茧

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爷爷当兵时

在孟良崮战役中永不退缩

父亲在雪域高原不曾言弃

便浑身充满力量

我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

不仅是延续三代人的军旅情结

更是在新时代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父亲叫刘善良,1991年入伍

在西藏服役的那段时光

被父亲成为光辉岁月

训练中磨破的作训服

被紫外线灼伤的脸颊

都是父亲口中的“勋章”

但父亲从未提及戍边的艰辛

我见过父亲珍藏的一张老照片

是一群年轻士兵在雪山下的合影

背后是“缺氧不缺精神”的标语

如今我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说

“苦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我的爷爷刘作芹,1948年入伍

曾服役于原华东军区某对空监视哨所

在1948年的临沂战场

他和战友们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

踩着泥泞冲锋时

身后是沂蒙乡亲们推小车送粮的身影.....

他总念叨:“咱们的军装

是军民水乳交融的见证。”

陈 靓

军装里的担当与传承

从小在爷爷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中

深受军人情怀的熏陶

从祖父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到父亲驻执戈奉献的默默坚守

再到我穿上军装的庄严时刻

三代人的选择

只为守护祖国安宁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父亲董兴贵

1993年12月入伍

曾服役于86911部队,

199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服役期间任通讯车驾驶员

圆满完成值勤任务千余次

爷爷:陈正红,1971年入伍

服役期间担任油料管理员

工作积极,认真履职

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退伍不褪色,回到地方后

继续担任5年民兵排长

王保卓

“光荣之家”指引我前行

从小听着长辈们的军旅故事长大

在父亲和姥爷一枚枚军功章鼓舞下成长

家里“光荣之家”的牌匾,虽已褪去光泽

但藏在心中的军旅永不退色

连续4次征兵失败

今年终于如愿披上戎装

“选择参军不是一时冲动

而是怀揣多年的梦想

我将在部队中刻苦训练、增长才干

用所学知识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我的父亲王永强,曾服役于52933部队

是一名炊事员

父亲总说“看着战友们吃好

幸福感油然而生。”

虽然部队编制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

但这份记忆和荣誉是永恒的

我的姥爷孙振轩

曾服役于北京总后勤部某团

历任司机、班长等职

服役期间他军事素质过硬

认真履职尽责

凭借突出表现

荣获营级奖励四次、团级奖励两次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

他随部队火速奔赴灾区

投身抢险战斗任务

以汽车兵的专业素养参与救援行动

为救灾工作贡献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一颗初心,几代传承

无论是艰难岁月里父辈们守护家国,还是新时代我们践行职责,不变的是代代相承的初心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把报效祖国融入血脉基因,终将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前进力量。

投稿邮箱 | ybxsddbpla@163.com

投稿电话 | 010-66-896057

来源:永不消逝的电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