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凭什么能让大家千里奔赴,他卖的不是鸡排,而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12:18 2

摘要:敬业的他累出了痛苦面具,失去表情管理,却还不忘对着镜头跟大家致歉,说自己要休息一天,望大家理解,别跑空。

文 | 米粒妈

国庆期间,景德镇鸡排哥霸屏,一直挂在热搜上,热度持续不减。

敬业的他累出了痛苦面具,失去表情管理,却还不忘对着镜头跟大家致歉,说自己要休息一天,望大家理解,别跑空。

在鸡排哥的身上,有一种清晰可见的活人感。所有的情绪都被接住,所有的等待都会在他的某句安抚和逗趣中被看见,现代都市人最缺的,还真就是这个。

最先刷到的,是各种都市打工牛马对鸡排哥的二创视频:“做完你的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我心里都有数……场面我还是在控制……”

这不就是工作中的我们自己吗?

把各种甲方、老板、客户的需求都满足,自己也已经化身停不下来的陀螺。

这种精神状态的共鸣感,真是可以令牛马狂喜,觉醒打工人之魂了。

“我要把它炸到位,炸不到位,我是无法原谅我自己的。”

“小伙子,请拿出你的袋子,我需要的是速度。”

“做好相关准备,美味即将到来。”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你付过钱”。

“你的等是不会白等的,它是值得的晓得吗?”

“你们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但我的鸡排值得等。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

“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排在内。”

这些都是鸡排哥即兴爆出的金句,6块钱的鸡排俨然让你吃出600块的情绪价值。

现实生活中,这种高共情的人可遇不可求,必得是从内心深处习惯性的、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才能做到鸡排哥这种程度。

实际上,鸡排这条赛道并不好出圈。因为小本生意,满街都是,我们每个人上班路上都能遇到好几个。

但大家排队去买鸡排哥的鸡排,为的绝不仅仅是鸡排,而是一份被重视、被治愈的快乐感觉。

被看见,这个诉求在当今社会是绝对的奢侈品。

当我们在家庭中、工作中,随时随地被当做一颗高效运转的机器部件,就连网络客服都变成了AI,你跟它说个“转人工”,怕是都很难对接到活人。

在这样的时代,被看见,被点对点照顾到情绪,得到金句和快乐,还有鸡排,只要6块钱,那真是天大的划算。

他能记住几十位顾客的口味和点单顺序,当鸡排炸过火时,他会非常自责。

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和对顾客的重视,让大家感觉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

这次他发的致歉声明也是一样,想到太累了要休息,第一时间是害怕大家跑空。

我相信这种共情他人的行为习惯,是出于长久的条件反射。装不出来,也绝对与作秀无关。

流量时代,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一种习惯性共情他人的品格,就真的很圈粉。

“鸡排哥”的魅力,不只在于幽默。真诚靠谱,才是他的经营之道。

他的摊位对学生有优惠,卖给学生比卖给散户便宜1元。

这些小规则充满了人情味,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单纯买卖的信任关系。

走红后,他拒绝了很多连锁加盟和直播带货的诱惑,坚持守着自己的小摊。

他说:“流量没来之前每天正常工作和生活,流量走了,也会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当中。”

这份清醒和定力,让他在网红速生速朽的时代更受敬重。

相比那些看见流量就开直播收割,迅速火了又迅速塌了的人,鸡排哥的清醒,才是大智慧。

毕竟,流量本就是个转瞬即逝的东西。

面对井喷式的人流量,他拒绝连锁加盟和直播带货,而是选择了全家齐上阵,叫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开设10来个分流摊位,"鸡排家族"统一着装,分工协作。

他还当上了"景德镇文旅推介官",在官方文旅座谈会上发言,积极推介家乡。从个体经营者转变为带有城市名片属性的公众人物。

可以说这真是网红界的一股清流了。

而之所以说他的高共情能力是一种习惯,是因为他在介绍自己老婆的时候也特别会说。

他毫不掩饰对妻子的爱意和感谢,直接就是一句大夸赞:“我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

在介绍自己老婆的时候,他满眼自豪:

“她是一位非常勤劳、善良的女孩子。”

“老婆很辛劳,买菜、烧饭、洗衣、打扫卫生,这些家里琐碎的家务活,都是她做的。还要管教小孩子,每天还要出摊。其实她的辛苦程度比我多得多。我自始至终认为,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也不可能做得这么顺利。”

这种珍视伴侣、感恩生活的态度,戳中了很多人对平凡美好情感的向往。

现代婚姻中令人绝望的点,不也恰恰是辛苦付出不被看见,感情磨没了之后,被丈夫当做冰箱洗衣机对待吗?

可以想象,鸡排哥的老婆一定很幸福,多干点也会毫无怨言。因为身边人总能第一时间看见你的付出,承认它,并且表达爱,这份理解,其实也是当今时代婚姻中的奢侈品。

所以鸡排哥火的根本不是鸡排,而是他的这份“看见”他人的能力。

卖鸡排的很多,但是能记清你的口味,并在你排队时安慰说:“做完你的就做你的”的,其实少之又少。

米粒妈觉得,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高敏感、高共情的人。包括我自己,共情能力也是很强的那种。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高共情的人,在这个时代的难处。

因为捕捉他人的情绪已经变成了一种雷达,所以高共情的人,也特别容易被当成情绪垃圾桶。

这份“天赋”会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但也伴随着不小的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理所应当的共情,并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反馈。

为了不被过度消耗,就只能有意识地收着点,在这个充满人机的世界,尽可能也当个人机。

所以我觉得,活人感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那份敢于一直做个活人的勇气。

“看见”和“被看见”,其实是个相互奔赴的事。

高共情能力是一股强大的温柔力量,它既不是软弱,也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深刻的洞察与联结能力。

在生活中,无论是我们自己拥有这种能力,还是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认识到它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善用这份礼物,在温暖世界的同时,也守护好自己内心的灯火。

从心理学角度看,被看见也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确认,这是现代人的终极渴望。

就像小时候,妈妈的关注和回应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成年后,这种需求转化为希望自己的言行、分享能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回应。

“鸡排哥”的成功在于,他并非单向索取关注,而是在真诚地“看见他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看见”。他找到了一种“看见”和“被看见”之间的平衡之道。

鸡排哥虽然高共情,但他绝不是讨好型人格。他能拒绝mcn的邀请,拒绝直播,就证明他在看见别人之前,先做到了看见自己。

“鸡排哥”对产品品质的坚持,例如“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我自己”,正是他自我尊重和职业操守的体现。

一个能看见自己价值的人,他的光芒自然难以掩盖。

看见自己之后,再尽可能真诚地看见他人。这就真的很难不受欢迎了。

“鸡排哥”的魅力在于,他不仅看见了顾客的胃,更看见了他们的情绪需求。他能用幽默化解等待的烦躁,也能用暖心的话语,消解妻子日复一日付出中产生的疲惫感。

这种真诚的互动和关怀,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情绪价值,这才是最值钱的稀缺资源。

当我们也能在生活中真诚地倾听、理解并回应他人时,我们所期待的“真心”,可能自然就会到来。

健康的“看见”是相互的,正如“鸡排哥”与顾客之间的温暖互动。

说穿了,当代人总说人与人之间没有真心了,是因为不敢给,或者给得超量了。

这种巧妙的平衡一旦被找到,你会发现真心还是在的,一切都没变,只是你的打开方式可能需要改一改。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成为那个既能温暖他人,也能被世界温柔看见的“光”。而这才是解开人与人之间最朴实、最长远的情感链接的密码。

那些一看有流量,立马把大众当韭菜的网红们之所以都犹如昙花一现,不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奔赴的平衡被打破了吗?

这样看来,鸡排哥的智慧,能让我们汲取的营养,还真是很多呢。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