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三十六年春,北京城外的杨柳刚抽新芽。55岁的康熙帝换上粗布衣裳,带着心腹太监李德全,悄悄溜出紫禁城。这位“千古一帝”最爱微服私访,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康熙三十六年春,北京城外的杨柳刚抽新芽。55岁的康熙帝换上粗布衣裳,带着心腹太监李德全,悄悄溜出紫禁城。这位“千古一帝”最爱微服私访,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可这一次,他看到的不是盛世繁华,而是人间地狱。
城郊破庙里,一个瘦成骨架的老乞丐正捧着一碗发霉的糠粥,混着野菜往嘴里塞。康熙皱眉走近,却听乞丐喃喃自语:“皇上天天吃满汉全席,哪知道我们连猪食都吃不上……”
李德全吓得脸色煞白,康熙却笑了。他掏出一锭银子递过去:“老丈,拿去买点吃的。”
乞丐抬头,突然瞳孔紧缩——这人的拇指上,戴着一枚龙纹玉扳指。
回宫路上,康熙一言不发。李德全腿肚子直打颤,他知道皇上越安静,杀心越重。果然,刚进乾清宫,康熙就砸了茶杯:“查!这乞丐怎会认得御用之物?”
三天后,粘杆处的密报堆满御案:乞丐原是山东粮仓小吏,因揭发上司贪污被流放。更可怕的是,他提到的“霉糠”竟真是官仓赈灾粮——被层层克扣后,百姓只能吃官员喂猪的糟粕。
“好啊……”康熙指尖划过名单,上面是27个涉案官员的名字,“朕年年免赋税,他们倒把朕的子民当牲口养!”
次日早朝,康熙笑着问户部尚书:“爱卿,山东粮价几何?”尚书对答如流。康熙突然摔下账本:“那这霉糠喂人的账,又该怎么算?”
满朝文武“扑通”跪倒。刑部侍郎刚要求情,康熙一脚踹翻他:“谁求情,谁同罪!”
午门外,27名官员被按在铡刀下。为首的巡抚嚎哭:“皇上!奴才贪污也是为了孝敬您南巡啊!”
康熙站在城楼上,手里攥着乞丐饿死前写的血书:“民不敢言,只能易子而食。”他闭了闭眼,猛地挥手。
铡刀落下的声音像闷雷。鲜血渗进青砖缝里,夕阳照得一片猩红。李德全哆嗦着递上帕子:“主子,您的手在抖……”
“朕没抖。”康熙盯着自己染血的龙袍,“山东巡抚的家眷,流放宁古塔为奴。”他顿了顿,“至于那个乞丐……追封七品义士,以县令礼下葬。”
这场屠杀被记入《清圣祖实录》,但只有冷冰冰的“查处贪官二十七人”。直到民国时,故宫档案里发现一封密折,才揭开真相:
“奴才李德全冒死进言:皇上那晚对着乞丐的破碗哭了一夜,次日却下令烧光山东粮仓账册……”
有人说康熙是明君,也有人骂他虚伪。但那个春天之后,大清朝的官员们再往赈灾粮里掺糠时,总会突然想起——
午门外那些永远擦不干净的血迹。
来源:白云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