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肇庆鼎湖山的密林深处,一抹洁白的身影常与晨雾共舞——广东省省鸟白鹇,正以“闲客”之姿,展现这片北回归线上绿洲的生态画卷。从李白笔下的“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到清代五品文官补子图案,从鼎湖山生态保护的“活指标”到省运会吉祥物“庆庆”,林中仙子白鹇跨越千年,串
在肇庆鼎湖山的密林深处,一抹洁白的身影常与晨雾共舞——广东省省鸟白鹇,正以“闲客”之姿,展现这片北回归线上绿洲的生态画卷。从李白笔下的“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到清代五品文官补子图案,从鼎湖山生态保护的“活指标”到省运会吉祥物“庆庆”,林中仙子白鹇跨越千年,串联起文化传承与自然保育的动人故事。近年来,随着肇庆市对鼎湖山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强,鼎湖山白鹇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白鹇雌鸟。西江日报通讯员 许庆彬 摄
文化图腾
白鹇的千年传承之路
白鹇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诗仙李白曾赋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表达对白鹇的倾慕,愿用两块白璧换胡公一对白鹇,并盛赞白鹇“白雪耻容颜”的高洁之态;清代更将其翎羽绣于五品文官朝服,象征“行止娴雅、为官清正”。在肇庆民间,至今流传着白鹇助书生鸣冤的传说,赋予其“正义使者”的文化内涵。
1984年,鸟类学家高育仁来到鼎湖山,对山中的白鹇展开了为期4年的系统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1988年,白鹇成为广东省省鸟,这一系列研究可以说功不可没。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白鹇对栖息地要求严苛,其种群健康度直接反映森林生态质量。”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吉祥物“庆庆”以白鹇为原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融合,推动这一物种从文化符号升级为生态文明的现代代言。
保护实践
人鸟共生的肇庆智慧
70年的探索中,肇庆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保育组合拳”。
在系统性生态修复方面,从植树造林到植被群落的系统恢复,从人工巡护到智能监控系统的完善,构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保护网络。目前,鼎湖山已建成完善的无线监控系统和生物防火林带,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天候监测。
在社区共管机制方面,通过制定“护林公约”等联防联控机制,将周边社区纳入保护体系。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我们收治的所有白鹇,都是市民在野外发现后主动告知我们的。这说明公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
在科学救护体系方面,针对白鹇易应激的特性,救护中心专门设计了模拟自然环境的笼舍,配备灌木、栖架和沙浴区,不断优化救护流程,提升野化存活率。
在自然教育创新方面,保护区编制《鼎湖山常见鸟类图鉴》《鼎湖山保护区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初级版)》《鼎湖山自然教育径学习手册》等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白鹇的‘不怕人’,既是它们增强适应能力的过程,也是多年减少人为干扰的结果。”保护区有关负责人强调,“现在它们已成为鼎湖山保护区的明星物种。”
林中仙子舞翩跹。西江日报通讯员 梁洪文 摄
生态画卷
鼎湖山成生物多样性宝库
清晨的鼎湖山飞水潭畔,游客常能遇见林中仙子白鹇家族起舞林间。保护区监测员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每天都能在红外摄像下里看到白鹇踱步、觅食的身影。它们甚至‘逛’到景区步道,说明对人类活动适应力明显增强。”
白鹇的繁盛仅是鼎湖山生态活力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这里堪称“生物摇篮”,也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
植物多样性——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1948种,包括格木、土沉香、桫椤等6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动物多样性——有兽类43种、鸟类27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23种,其中包括白鹇、小灵猫、中华穿山甲等7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统计,自1861年以来,以鼎湖山模式标本命名的物种达202种,共发现新物种57种,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17.8种新物种诞生;此外,近十年间,鼎湖山野生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有400余种。
正如那只昂首漫步的白鹇,肇庆的生态保护之路,正优雅而坚定地通向更广阔的绿色未来。
新闻链接·鼎湖山第一只人工孵化白鹇破壳
2月26日一早,随着白鹇进入交配季节,鼎湖山白鹇谷工作人员在一个给白鹇提供山泉水的水龙头下,发现一个白鹇蛋,这也是他们收获的第一个白鹇蛋。
鼎湖山首只人工孵化成功的白鹇宝宝。记者 吴勇强 摄
如果任由白鹇自行孵化,很有可能受到其他白鹇的干扰,甚至踩踏,降低成活率。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有关方面专家,开展后续孵化和保育工作。
3月30日,在两个白鹇蛋人工孵化箱中,1号蛋经过28天孵化,开始啄开蛋壳。4月1日凌晨时分,鼎湖山上气温一度跌破10℃,但在孵化箱温暖的包围下,鼎湖山第一只人工孵化的白鹇宝宝终于破壳而出。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