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万人挤进直播间,不是为买毛衣,是想看一个母亲到底还能撑多久。10月25号晚上,许敏在杭州堆满秋冬外套的小仓库里开播,两小时卖出280万,峰值2.3万人同时在线。
15万人挤进直播间,不是为买毛衣,是想看一个母亲到底还能撑多久。10月25号晚上,许敏在杭州堆满秋冬外套的小仓库里开播,两小时卖出280万,峰值2.3万人同时在线。
她一边叠衣服,一边重复那句“真相没出来,我不会停”。
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却没人觉得煽情,反而刷屏的全是“许妈加油”。
侄女妮妮负责递货、拆袋、报尺码,动作麻利得像个机器人。
中途她偷偷把一张纸条塞到许敏手心,镜头扫过,只看清两个字“11·8”。
那是下一场听证会的日期,开封法院要重新审当年产房的电子档案,听说修复后的值班记录能看清谁签的名、谁盖的章。
许敏把纸条攥成一团,继续介绍毛衣含羊毛量,像把情绪也一起塞进包装袋。
仓库外头,五百多个穿红马甲的“星星志愿者”排队扫码,不吵不闹,买完就走。
有人一口气拍下十件同款,只为凑单支持;有人把刚买的毛衣直接捐给旁边旧衣箱,转头又回直播间继续蹲。
现场没拉横幅,没喊口号,安静得像个秘密集会,可抖音上那段50万赞的视频里,背景音全是吸鼻子声。
对面也没闲着。
杜新枝的律师22号放出话,已把网络侵权案递到最高法申请再审,顺带预告要开“真相说明会”,时间卡在52会议之前。
短视频账号连夜更新,背景是书房,桌上摆着一摞盖红章的文件,镜头扫过,文件标题被刻意打码,只剩“病历”两个字露出来,像故意留的钩子。
两边都在抢时间。
许敏用销售额换流量,再用流量给法院施压;杜新枝用法律程序反制,再用短视频稀释舆论。
一个母亲想把孩子的人生拼回去,另一个母亲想把自己的名誉拼回去,中间隔着二十八年的病历和一把再也对不上的钥匙。
11月8号听证会还没开,淘宝已经有人上架“许敏同款毛衣”链接,详情页写着“支持维权”,月销三千。
杜新枝那边的“说明会”预告视频下,最高赞评论只有七个字:迟到的正义算正义吗?
两边粉丝互骂,平台悄悄给关键词加了过滤,打“真相”两个字,中间必须加符号,否则发不出去。
直播最后,许敏把最后一件大衣打包,突然对着镜头说:“要是这次电子档案也看不清,我就继续上诉,上诉到我能动的那天。
”说完鞠了个躬,额头几乎碰到桌面。
直播间瞬间安静,两秒后,打赏特效疯狂刷屏,像一场迟到的雪。
有人问她值不值,她说没算过。
有人问她怕不怕老,她说早就老了,只是不甘心。
毛衣能换季,病历不能,母亲的心也不能。
来源:清新荷叶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