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一开张就炸了锅,因为主打“AI驱动教学”,还说娃每天只需要专注学两小时,效率能顶传统学校的两倍。
旧金山今年秋天新添了所私立学校,叫阿尔法学校,专门收幼儿园到八年级的娃。
它一开张就炸了锅,因为主打“AI驱动教学”,还说娃每天只需要专注学两小时,效率能顶传统学校的两倍。
这说法听着就跟开了倍速挂似的,不少家长和教育圈的人都凑过来瞧热闹。
这学校可不是单枪匹马干的,属于一个有14所私立学校的网络,旧金山分校是最新的。
背后的创始人也挺有来头,有做教育播客的网红,还有软件公司高管,甚至连德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都掺了股。
更有意思的是,对冲基金大亨比尔・阿克曼还帮着站台,算是非正式代言人。
不过这学校也挺“挑人”,旧金山校区的学费是全市私立学校里最高的,现在全校就10个在读娃,另外25个家庭已经提前交了2025到2026学年的定金。
本来想这学校可能会给点经济援助,后来发现人家说了,目前没这能力。
反观它在得克萨斯州的另一个校区,每年1万美金的学费还能补贴不少,这么一对比,旧金山这校区倒有点“精英专属”的意思了。
按阿尔法学校官网的说法,娃每天两小时学的是历史、数学这些传统科目,靠的是AI软件。
这些软件能顺着每个娃的节奏来,比如有的娃某块内容学得慢,软件就放慢,有的学得快,就往前赶。
剩下的时间不搞课本那套,让娃干些实际的,比如组队设计餐车,还得申请许可、运营起来,说是练团队协作、社交能力还有管钱的本事。
而且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换成了“指导员”,主要盯着娃自主学习,不咋讲课,更像个教练。
本来想这AI软件得多新鲜,后来发现一半以上用的是学校自己开发的,叫“两小时学习法”的品牌软件。
剩下的都是早就有的老平台,比如IXL、MathAcademy,连可汗学院、多邻国这些家长们熟悉的作业工具也在列。
校方还说,自己的软件能杜绝AI“幻觉”,这点倒是做了点功课。
这模式听着挺潮,但专家们一琢磨,就找出不少问题。
哈佛的徐颖教授说,传统学校的娃扣除小组活动、休息时间,真正专注学核心课的时间,其实跟阿尔法这两小时差不了多少,没真缩短多少。
而且她还说,这种自主学习的路子,蒙台梭利学校早就这么干了,她自己都把儿子送那儿去,算不上啥新发明。
斯坦福的阿格纽更直接,说阿尔法用的那些软件,公立、私立学校早就用烂了,没什么独家的。
他还点破了一点,说学校主打AI,怕是为了蹭潮流、吸引关注,毕竟现在AI是热点,家长们都怕娃跟不上。
更关键的是成绩问题,校方说娃的成绩在全美前1%-2%,90%的娃爱上学。
但专家们不信,说这些娃大多来自精英家庭,家里能给额外的学习资源,家长也更上心,成绩好不一定是AI的功劳。
徐颖还做过研究,说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自信的娃,能用AI帮自己学深点,没自信的娃,只会靠AI要答案,根本不琢磨,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不光阿尔法学校,美国不少地方的学校都在试AI教学。
华盛顿州有个半岛学区,用AI帮有特殊需求的娃,比如给阅读不好的娃弄语音工具,加州奥兰治县还专门请了AI专家,教老师用AI分析作业,找娃没学会的地方。
这些做法倒挺实在,不像阿尔法光盯着“高效”。
但问题也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公平。
旧金山本来贫富差距就大,阿尔法收那么贵,还不提供援助,普通家庭的娃根本进不去。
有数据说,美国私立学校用AI教学工具的比例快到八成了,低收入社区的公立学校才三成,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还有监管的事儿,斯坦福的李教授说,管太严怕把创新憋死,但不管又怕出乱子,比如AI有偏见、泄露娃的数据。
而且专家们都觉得,不管AI多厉害,娃得先把阅读、写作、数学这些基础学好,不然以后连AI都用不明白。
总的来说,阿尔法学校这事儿,就像AI撞教育开出的一朵花,看着新鲜,但根还没扎稳。
它确实敢尝试,但别光顾着吹“两小时学习”的牛,得想想能不能让更多娃受益,别丢了教育最该有的公平和本质。
毕竟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不是让教育跟着技术瞎跑,你说对吧?
来源:小兔很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