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精密遇见中国创新:斯堪尼亚如皋启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0 09:58 2

摘要:在全球产业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引领下,商用车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之中。随着绿色发展、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技术的迅猛崛起,行业的未来正在被重新定义。10月15日,斯堪尼亚在江苏如皋的全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这家瑞典商用车巨头在亚洲战略布

斯堪尼亚落子如皋,当瑞典精密工程与中国创新速度碰撞,传统制造智慧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究竟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全球产业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引领下,商用车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之中。随着绿色发展、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技术的迅猛崛起,行业的未来正在被重新定义。10月15日,斯堪尼亚在江苏如皋的全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这家瑞典商用车巨头在亚洲战略布局中的新篇章正式拉开序幕。这座总投资达20亿欧元、占地8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不仅将成为斯堪尼亚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关键枢纽,更将为中欧商用车产业的深度合作树立新的典范。

如皋工厂的落成,象征着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战略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其在全球竞争中加速创新的决心。正如传拓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堪尼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莱文(Christian Levin)在开业仪式上所言:“这不仅仅是关于中国能为斯堪尼亚做什么,或斯堪尼亚能为中国做什么的问题。这是当经验与速度相遇,工程与创新携手并肩,东西方共襄伟大目标时,我们能够创造出怎样的未来。”这一表述虽言简意赅,但深刻揭示出了斯堪尼亚在全球舞台上的雄心:通过东西方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智能、创新的未来迈进。

深耕中国市场,打造全球战略新高地

斯堪尼亚如皋工厂计划年产5万辆卡车,乍看之下,这一规模或许不算庞大,但它却是斯堪尼亚全球化战略中的一项关键举措,也是其坚定承诺中国市场、深度融入本地产业生态的重要体现。这一决定不仅展示了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信心,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商用车领域的领导地位。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鲁特格·德弗里斯(Ruthger de Vries)表示:“这一里程碑象征着我们在中国及亚洲市场深耕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长期承诺。”

在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斯堪尼亚的这一战略布局显示了其独到的眼光。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正经历着技术变革、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转型。在这一新经济形势下,新能源与智能化交通的崛起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不可逆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中国不仅是商用车产业的重要推动力,还是智能化、自动化及电动化的先行者,吸引了全球目光。

莱文对此强调道:“中国正成为塑造未来产业格局的关键之地。其发展速度之快,其他市场可能需数年才能完成的进程,在中国往往仅需数月。”这种快速变革的节奏为斯堪尼亚等具有深厚根基的传统企业带来了独特机遇,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部署技术并拓展全系统能力。

自2020年宣布投资如皋工厂以来,斯堪尼亚结合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中国市场的具体需求,提出了以高效、环保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生产模式。这一战略不仅顺应了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商用车需求,也响应了全球绿色出行与智能交通的产业趋势。

与全球其他生产基地不同,如皋工厂不仅承担生产任务,还包括研发职能。工厂引入斯堪尼亚的模块化系统(TMS),该系统提升了生产效率并确保产品能够灵活适应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据悉,TMS作为斯堪尼亚技术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球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的基础。通过标准化的平台与零部件,TMS可迅速响应不同车型和市场的需求,既保证了高效生产,又增强了定制能力。德弗里斯表示:“从这一刻起,中国及亚洲客户将能够接入斯堪尼亚TMS,提供精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优化运营。”

在电动化领域,斯堪尼亚的领先技术成为其全球业务增长的动力之一。如皋工厂的生产线将包括斯堪尼亚首批量产的电动卡车,这些电动化车型将在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厂将与中国本土的电池生产商及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深度合作,确保电动商用车能够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充电与运营环境。与此同时,斯堪尼亚还致力于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其在如皋工厂的研发团队正在着手开发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这将为未来的零排放交通提供更多选择。

在智能制造方面,工厂广泛应用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包括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精度与效率。这些智能技术不仅支持本地高效生产,还帮助斯堪尼亚迅速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能够快速扩展至全球市场。斯堪尼亚新一代卡车将配备先进的车载智能系统,提供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故障诊断、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

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蒯军在分享实际运营数据时证实了这些技术的成效:“Super系列牵引车已在全球超过40万台,累计行驶里程超过480亿公里。自Super系列在中国亮相以来,我们已交付503台,累计行驶里程超过3500万公里。”他进一步指出:“基于实际数据,Super车型在中国的平均油耗稳定在25.9升每百公里,与上一代相比,燃油效率提升了至少10%。”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斯堪尼亚正在如皋工厂进行技术测试与验证,特别是在长途运输领域。通过与中国本土技术企业的合作,斯堪尼亚将加速自动驾驶卡车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奠定未来智能运输系统建设的基础。

如皋工厂的本土研发中心也是其一大亮点。通过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斯堪尼亚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满足本土客户的需求,同时推动全球技术的本地化创新。研发团队不仅致力于商用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还推动了针对中国市场特有需求的产品定制。例如,为了满足中国长途货运市场的需求,斯堪尼亚将推出定制化的NEXT ERA系列牵引车,结合更先进的智能系统和节能技术,以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在供应链层面,斯堪尼亚通过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大大缩短了供应链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深度本地化的战略,不仅增强了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也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与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而言,如皋工厂不仅是斯堪尼亚在华产能的重要支点,也是其电动化、智能化及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落地中国的核心平台。作为斯堪尼亚全球战略中的技术创新核心,如皋工厂将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创新与中国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全球商用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战略关注创新与绿色引领

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展现了坚定的承诺与诚意,这不仅体现在其具竞争力的产品定价策略上,更体现在全方位的服务解决方案中。在产品定价方面,斯堪尼亚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体系。根据蒯军的介绍:“首款国产化车型Super 460马力4×2牵引车,售价68.8万元;第二款Super 500马力4×2车型售价为70.8万元;Super 520马力6×2车型售价73.8万元;Super 560马力6×2 PRO车型售价77.8万元,所有车型均配备两年政策质保。”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斯堪尼亚还创新性地推出灵活的用车方案。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最主流的520马力6×2牵引车型,该公司将提供包含租金、保险、维修与保养的全包租赁方案,月租费从1.9万元人民币起。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了客户体验斯堪尼亚产品的门槛,真正做到了“可租可售,用车无忧”的承诺。

在产品配置方面,本土化生产的Super系列车型实现了配置的全面提升。蒯军详细介绍:“Super车型配备了突破性的智能座舱,包括12.3英寸的全数字化仪表盘和12.9英寸的中央交互大屏。同时,车辆还运用了最新的电子电器架构,搭载了CCAP预见性的巡航动力控制系统等智能功能。”这些升级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也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前述的TMS能够有效支撑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实现车辆定制化。凭借在如皋的生产基地和本地化改装能力,斯堪尼亚在提高客户运营效率的同时,能够为客户打造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车辆。蒯军表示:“中国商用车市场多元化,我们需要一款可以根据您的实际使用场景定制的车,更需要一个能够助力您业务发展的优秀解决方案。”

莱文也强调说:“帮助客户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最大盈利,依赖于我们对客户需求的精准适应。因为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卡车市场之一——这里创新步伐迅猛,客户期望极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斯堪尼亚推出了更加贴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和企业战略的核心驱动力。斯堪尼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脱碳目标也成为其在中国投资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皋工厂同样是斯堪尼亚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工厂几乎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采用本地生产的生物燃气和清洁绿电,这不仅符合斯堪尼亚全球脱碳目标,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绿色、更环保的运输解决方案。德弗里斯强调:“我们遵循斯堪尼亚全球质量标准,确保本地生产的卡车与欧洲及南美市场的同款车型拥有同等卓越品质。”这种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确保了如皋工厂生产的产品能满足全球客户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斯堪尼亚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的绿色发展将为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即将推出的斯堪尼亚新能源汽车将在中国市场率先发布,并通过快速验证和规模应用推动其在全球范围的普及。这种“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思路,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也为全球商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莱文从更广阔的视角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世界正面临气候危机,中国已作出重要承诺,我们也在为减碳行动尽力。我们的使命是引领可持续交通的转型,成为行业的标杆。”这一使命与中国“双碳”目标高度契合,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创新驱动中欧合作新机遇

斯堪尼亚如皋工厂的开业,深刻彰显了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举足轻重地位的深刻洞察。从政策扶持、市场规模到技术创新的飞速进步,中国已然成为推动全球商用车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放眼长远,中国不仅是斯堪尼亚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更日渐成为其研发与创新的战略核心。通过在中国本土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斯堪尼亚能快速响应这一市场的独特需求,并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加速全球产品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强大的创新能力,正深刻影响着斯堪尼亚全球产品技术的进化,特别是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

全球商用车行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关键时刻,电动化、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市场无疑发挥着引领风潮的作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商用车的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以及对智能网联技术的积极推动,已为全球商用车行业的绿色与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范例。

正如莱文所言,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坚信,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将为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变革与积极适应自豪。我们没有在一旁观望,而是迎接挑战,共同开创了一章全新的篇章。”这种前瞻性的视野与变革的勇气,正是斯堪尼亚在全球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斯堪尼亚在中国的深耕布局,也为中欧商用车产业的合作开辟了崭新的机遇。在全球商用车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中欧之间的合作将愈加紧密。正如德弗里斯所言,从文化与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看:“这座工厂不仅是我们的生产基地,它是瑞典与中国之间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是我们在全球合作中共同书写的篇章。”对于瑞典这个依赖自由贸易与思想流动的小国而言,加强合作与拓展贸易,正是增进共同繁荣、实现互助的良方。

展望未来,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深耕,必将为全球商用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中欧之间的合作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过跨国协作与技术创新,斯堪尼亚将与中国共同迈向绿色与智能交通的新时代,携手开创全球商用车产业的美好未来。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