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趁早【强化降压】!STEP最新报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09:34 2

摘要:这同时也意味着,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并不需要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那样把血压给降到“<140/90mmHg”的水平,而是只用降到“<150/90mmHg”就够了。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本就会逐渐上升。因此,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偏高一点儿,实属正常。

这同时也意味着,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并不需要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那样把血压给降到“<140/90mmHg”的水平,而是只用降到“<150/90mmHg”就够了。

但不得不说,近年来一些最新医学研究证据的出现,正在“完全颠覆”上面所提到的这种观念!

特别是对于年龄处于60-80岁之间的普通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甚至都不是降到“<140/90mmHg”即可,而是最好降到“<130/80mmHg”,并且,越早越好!

STEP研究 6年跟踪结果

所谓“STEP研究”,其英文全称是“Strategy of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这是一项专门基于我国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群所开展的【强化降压】临床试验。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60-80岁的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群当中观察,与“常规降压目标(<150/90mmHg)”相比,“强化降压目标(<130/80mmHg)”能否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结果,该研究很好地证明了:与收缩压只是刚好降到130-150mmHg相比,把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给进一步降到110-130mmHg可以让复合心血管终点风险显著降低26%;包括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如心肌梗死等)还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均明显下降!

应该说,这项研究的结果直接“打破了”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只需要把血压给降到“<150/90mmHg”的陈旧观念,并成功树立起了【强化降压(把血压降到<130/80mmHg)】在老年高血压管理当中的重要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STEP研究的初始研究结果,才被直接刊登在了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而就在2025年9月,全球心血管顶尖学术期刊《JACC》上再次刊发了STEP研究的最新6年随访结果。

并且,这一次,STEP研究再次给我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重要启发!

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STEP研究在试验设计上做出了关键性的调整---把原本在第一阶段血压只用控制到130-150mmHg的“标准降压组”患者,给调整为了“延迟强化组”,让这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把收缩压给降到“<130mmHg”的水平。

而原本在第一阶段就已经把收缩压给降到了110-130mmHg的“强化降压组”患者,则继续保持之前的血压控制目标,并成为了第二阶段研究当中的“早期强化组”。

如此一来,在STEP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所重点观察的就已不再是“收缩压<130mmHg”与“收缩压<150mmHg”相比哪个更好了,而是同样把收缩压给降到“<130mmHg”,究竟是“早一些降”比较好、还是“晚一些降”比较好,又或者这两者之间并无差异呢?

结果,这项最新的STEP第二阶段研究,在经过中位6.11年的随访后发现:

与“延迟强化组”相比,“早期强化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更低(包括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冠脉血运重建、房颤、心血管死亡),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降低了至少28%;

并且,在确诊后立刻就启动【强化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低最为显著(相对风险比 RR=0.83);而随着【强化降压】启动时间的不断延迟,心血管获益会呈现逐步减弱的趋势---比如一年后启动【强化降压】的RR为0.88、两年后启动【强化降压】为0.92,而6年后才启动【强化降压】则几乎无明显获益了(RR=1.00)。

可以说,第一阶段的STEP研究很好地证明了:对于我国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130mmHg”的【强化降压】明显可以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而第二阶段的STEP研究则是进一步阐述了:让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就立刻启动【强化降压】,才能使心血管获益“最大化”!

如果说,单凭STEP研究的结果还并不足以让大家信服的话,那么,从最近五年我国高血压领域的医学指南变迁当中,也不难看出趋势所在!

比方说,在2020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当中,就仍在强调:65-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即可,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2020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而到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当中,这一说法就已经变成了:65-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目标

这意味着,相较于2020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已经开始大幅度下调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也同样是在2024年,另外一份《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则是更加积极地提出:65-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直接设定为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

而到了2025年,最新版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进一步强调: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

应该说,不论是《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还是《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的推荐,都与STEP研究第二阶段的结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这就是:不超过80岁的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最好直接把血压给降到“<130/80mmHg”,而不是很多人所以为的“<140/90mmHg”、更不是“<150/90mmHg”!

不得不说,现实当中也有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血压最好应该降到“<130/80mmHg”,但就是不愿意去执行。

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觉得:这样做会让血压“降得过低”,甚至引起“低血压”......

那么,“低血压”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吗?

客观来说,从两个阶段的STEP研究结果来看,【强化降压】的确有可能带来“低血压”的发生风险上升。

比方说,STEP研究的第二阶段就发现:“早期降压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为3.82%,略高于“延迟强化组”患者的2.81%。

但好消息是,这些“低血压”反应多为轻度且临床可控!

也就是说,从STEP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每100位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措施时,有至少96位都是可以耐受、不会发生“低血压”的;而即便是另外4位发生了“低血压”的患者,他们的症状也大多轻微且临床可控。

这意味着,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担心“低血压”,而直接拒绝把血压给降至“<130/80mmHg”!

毕竟,九成以上的患者并不会真正出现“低血压”,且即便出现了,也不至于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当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追求【强化降压】的过程中,也的确应该多多注意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尤其是在发生体位改变的时候(比如起床、起身等等)。

一旦出现疑似是“降压不耐受”的症状,建议最好是找心血管专科医生复诊,并由医生来指导下一步的调整。

综上所述,专门基于我国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所开展的STEP研究,第一阶段的试验结果很好地证明了:即便是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也能获得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而第二阶段的试验结果,则是更进一步阐述了: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就最好尽快把血压降到“<130/80mmHg”,而不要过多地拖延!

对此,我国相关的最新医学指南也做出了高度一致的推荐,这意味着,这一降压理念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肯定。

而STEP研究的结果同样说明了:大多数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完全是可以耐受“<130/80mmHg”这一降压目标的,大家并不需要过度担心“低血压”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6-Year Results of the STEP Trial. 《JACC》, 16 October 2025.

2, Trial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Contr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2021;385:1268-79

3,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9月 第40卷 第9期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 第13卷 第4期

5,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7,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注:本文没有使用AI辅助技术,文中主要观点均来源于医学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个人总结

来源:家有好医赵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