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家重“往”,强调行动:孟子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只要真理所在,就当勇往直前。道家重“返”,强调归宿: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一个人往外走得再远,也要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儒家重“往”,强调行动:孟子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只要真理所在,就当勇往直前。道家重“返”,强调归宿: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一个人往外走得再远,也要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事实上,“往”与“返”不是简单的儒道话题,也是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命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命题方)】
往以求索,返而自归
天下之大,气象万千。每一个人都应拥有“出走”的勇气,向着新生、向着真理的方向前行,这便是孟子口中“吾往矣”的含义;但无论走得多远,我们最终都要回归自我,不应迷失于外界的喧哗与骚动之中,此乃“返”之内涵。
往者,向外求索也。人生而当展浩气于虹霓之间,不应囿于个体的茧房之中。因而“往”不仅是探索万物真理的过程,更是充盈个人生命经验的过程。而返者,归己自视也。每个人最应重视却最少重视的便是自我的面貌,最需要探求也是最难探求的是自我的精神世界,因而“返”当是一切行动的最终旨归,是对经验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个体最深层的解构。
驱动着人往外走的,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勇气,甚至是对一些事物的“征服欲”。马林诺夫斯基在同胞作家康拉德的影响与激励下走出祖国波兰,来到陌生的西欧世界。他凭借异于常人的书写方式,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类学家,打破了其他学者陈腐的研究规则,开创了独属于他的研究方法论。马林诺夫斯基的“往”不仅是向更深处探索的行为,更是一种永远向上、向喜的精神趋向,正是这种趋向让他被誉为“真正热爱所有人类的人类学家”。然而,并非所有趋向的“往”都能带来好的结果。作为一种定向性明确的行为,“往”需要在初期就确定正确的导向,否则终点将是“不测之渊”。
在求索之后,回归自我便成了成长的下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然而,回归自我需要勇气,那是不同于探索时澎湃洋溢的勇气,而是一种沉淀过后,面对真实的勇气。张爱玲晚年抛弃了年轻时所叙述的一切浮华的世界和讥讽刻薄的语调。她用过于质朴,近乎笨拙的文字写就了散文《爱憎表》,回忆年轻时的旧事,以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视角,全面、透彻地重观年轻时那个被誉为“天才女作家”的自己,或同情或不满地回想当年自己作品中的虚张声势。她的自我回归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却也是她最想要完成的。
在当下,许多青年人受时代高速发展的影响,只知“往”而忘记“返”,他们一味地追求“新科技”“新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遗失在人生道路上,这种文化的消融、精神的“失根”使他们无力追赶时代步伐,精神逐渐溃散、生命逐渐空洞。故而,在“往”的道路上我们也要重视“返”的作用,无论我们所求索的真理是什么样子,它们最终都应融入自己的模样,让收获的一切重构,甚至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
“返”是“往”的归宿,而“往”是“返”的前路,在往返之间,我们才得以看见自己最真实、最深处的模样。
来源:老熊作文高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