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牡丹》精彩绽放背后的“她力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09:06 1

摘要: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的10米工笔牡丹画长卷《凤穿牡丹》,在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惊艳亮相,赢得中外嘉宾广泛赞誉。该作品于10月14日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与中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的10米工笔牡丹画长卷《凤穿牡丹》,在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惊艳亮相,赢得中外嘉宾广泛赞誉。该作品于10月14日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与中国女性的创造力量。

匠心“筑梦”绘佳作

“全球妇女峰会,我们来了!”10月13日至14日,来自山东巨野的8名女画师携带工笔牡丹画《凤穿牡丹》走进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亮相全球妇女峰会。

《凤穿牡丹》宽1米长10 米,以澄澈天青铺底,融合工笔写实与水墨写意的灵动气韵,呈现菏泽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及1308个品种的完整谱系。据巨野县妇联主席商嫚介绍,在山东省妇联、菏泽市妇联及巨野县委、县政府支持保障下,由知名艺术家张肇达指导,巨野县妇联、巨野县书画院组织8名“天才妈妈”团队优秀女画师,历时3个月共同创作完成这幅作品。

《凤穿牡丹》中600余朵形态各异的牡丹,线稿源自巨野200余名女画师的日常写生,每一笔线条都凝聚着当地农民女画师的集体智慧与创作热情,展现巨野工笔牡丹画的底蕴与魅力。展览期间,该作品获与会中外嘉宾广泛好评。这幅10米长卷既礼赞“花开中国”,传递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声音,也致敬全球女性的团结协作与创造力。

数智赋能 非遗“破圈”

“此次巨野工笔牡丹画亮相全球妇女峰会,呈现形式很新颖。”女画师张雪云说,展出时,画作后方是北京电影学院通过3D建模和数字投影生成的《凤穿牡丹》动画,观众可沉浸式感受牡丹花开的意境;画作前方,“天才妈妈”项目的苏绣、蜀绣、潮绣非遗传承人现场绣制画中牡丹与凤凰场景。

北京电影学院对作品进行数字化动态演绎,让其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焦点。来自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天才妈妈”非遗工坊传承人,选取长卷局部跨地域绣制,呈现非遗联动的创新形态。张雪云表示,数字赋能让非遗有了新生,团队会继续以画笔传承文化、以创新拥抱时代。

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巨野工笔牡丹画以“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著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艺术如何突破地域与媒介限制、实现更广传播,是众多非遗项目面临的课题。《凤穿牡丹》通过数字化演绎,在保留花瓣脉络、凤凰尾羽等细节的基础上强化视觉张力,成为巨野书画产业创新发展的代表。

端稳“文化碗” 走上致富路

《凤穿牡丹》的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巨野推动妇女就业与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巨野县每年设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书画产业,举办近百期培训班,参训妇女占比达90%。通过镇村画院与“妇女微家”等平台,已培育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占全县书画从业者的80%以上。越来越多妇女实现“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在家门口端稳“文化碗”、走上致富路。

巨野工笔牡丹画还频繁亮相上合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场合。截至目前,巨野县有国家级书画家67人、省级书画家180人,建成8个绘画专业镇、65家基层画院、50个专业村,从业人员2万余人,在全国设1000余个销售网点,年创作作品150万余幅,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45亿元。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让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也让她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说,女性画师用画笔融合乡土情怀与艺术理想,绘就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图景。

巨野工笔牡丹画绽放的不仅是牡丹的国色,更是万千女性执笔绘梦、文化致富的时代景象。这种以文化连接个人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架起中外女性文化沟通之桥

作为巨野女性艺术力量的代表,巨野工笔牡丹画以艺术为纽带,向世界展现全球女性的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架起中外女性文化沟通之桥。

今年6月,中华女子学院援外项目学员——亚洲国家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和非洲法语国家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一行80余人,赴巨野县书画院参观并体验工笔牡丹画绘制技艺。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学员们沉浸式感受工笔画技艺的千年传承,了解其历史与文化内涵,还探讨了工笔牡丹画如何成为带动妇女就业的“金钥匙”。在非遗传承展厅,她们近距离观摩画师创作,为勾线、分染、罩染等技艺点赞。

现场设置体验环节,巨野县书画院志愿服务团队老师以“一对二”模式,指导学员尝试勾线、分染、题款、用印等步骤,并将完成的画作赠予来宾。外方学员表示,工笔牡丹画的美与巨野人民的热情让她们印象深刻。

此次活动以工笔牡丹画为媒介,促进中外女性交流互鉴。学员与志愿者共绘牡丹,在技艺传递中开展跨越国界的女性发展对话。未来,巨野工笔牡丹画将继续通过“非遗+国际交流”与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使者,为世界女性搭建更多合作桥梁。

为全球妇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探索出“以文化赋能妇女、以妇女振兴乡村”的路径。其核心是通过“技能普惠+产业构建+多维赋能+多元支撑”模式,让妇女在实现经济独立的同时,推动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与社区繁荣,为全球妇女发展提供启示。

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认为,该产业能成为全球妇女发展的参考范例,关键在于将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妇女群体的发展资本,经验具备普遍借鉴价值。

首先,让妇女“学得会、能上手”。巨野构建深入基层的全链条培训体系,比如董官屯镇由镇宣传部门牵头、文化站落实,联合鲁西书画院等机构开展公益培训,降低技能门槛。工笔画入门难度低,普通农民短期学习即可掌握基本技法。针对留守妇女、困难户等群体,提供无障碍教学与灵活时间安排,实现“顾家学艺两不误”。目前,巨野已实现“镇镇有书画院、村村有书画室”。全球妇女发展项目可借鉴这一经验,在社区设便捷学习中心,提供儿童托管等服务,扫除学习障碍。

其次,让技艺转化为收入,是妇女持续参与的关键。巨野构建完整的书画产业链,采取“经销+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画院)+农民画师”模式,助力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此外,拓展多元市场渠道也很重要。巨野工笔牡丹画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积极融入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这提示我们,发展妇女主导产业时,可借助数字平台突破地域限制,推动产品进入国际展会,拓展更广阔市场。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最终实现“个人+家庭+社区”共赢。妇女通过绘画获得稳定收入,画师月收入普遍3000元至5000元,技艺精湛者月入过万,不仅实现经济独立,还提升了家庭地位与话语权。同时,掌握技能的妇女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比如巨野巾帼画师参与乡村振兴墙体彩绘志愿服务队,围绕“美丽乡村”主题创作。这表明,赋能后的妇女能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推动治理改善。

这支画笔将继续在更多女性手中传递,绘就个人成长与共同富裕相映生辉的崭新画卷。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

相关推荐